正文

毛主席的經濟學就是千年農業國工業化的經濟學

(2013-10-05 19:21:16) 下一個

毛主席的經濟學就是千年農業國工業化的經濟學

首先,什麽是經濟學?

我也不用編,網上有現成的,大名鼎鼎的“自由的百科全書”的經濟學定義:經濟學是一門對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分配以及消費進行研究的社會科學。

請大家記住“生產、分配以及消費”。

其次,什麽是計劃?

計劃就是幹事之前預備的幹事的步驟。

幹什麽事情都要有計劃,老中早就知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

富人過日子要計劃,窮人過日子更要計劃。

富人不是過日子沒計劃,而是計劃比窮人鬆一些而已。

窮人如果看富人過日子的方法很有經濟理論也跟著學就是傻B啦!

經濟就是國家過日子,國家經濟更需要有計劃。

富國過日子有計劃,比如說美國有budget,包括軍火商們能拿多少錢,是否符合石油和金融巨鱷們的計劃,budget就是計劃。

窮國如果看美國的方法很有經濟理論也跟著學就是傻B啦!

毛主席麵臨的問題是千年農業國工業化的問題,因此,毛主席的經濟理論就是千年農業國工業化的經濟理論,還有實踐。

全世界的工業化曆史,全世界所有的工業國家的工業化,都是在有殖民地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特別是這些國家是工業化的先行者,他們的工業化可以說是自然發展 的,也就是說是先有需要,然後有供給的,自然的供需關係下發展起來的,更不是被工業化國家打敗了和掠奪以後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還記得“生產、分配以及消費”嗎?

因此,中國的工業化沒辦法學他們。

毛主席麵臨的中國是被全世界所有工業化國家,包括最早工業化了的英法,也包括後來工業化了的俄日,中國是實實在在的被全世界所有工業化國家,一個不落的, 他們每一個都來中國了,他們打敗了中國和掠奪了中國,毛主席麵臨的中國是被他們打敗了以後在一窮二白的千年農業國,而且還剛剛結束內戰,常凱申拿走了中國 全部的黃金儲備。

發展經濟是的自然過程是供需關係,中國,作為一個千年農業國,不僅基本上沒有對現代工業產品的需要,也就是沒有現代工 業產品的市場,這裏說的所謂現代就是 1949年左右,即便是有這種需要,經過百年戰亂和工業化民主國家的掠奪,中國農民也買不起現代工業產品,依然是沒有現代工業產品的市場。

還記得“生產、分配以及消費”嗎?

沒有某種產品的市場,就不可以生產這種產品,這麽簡單的經濟學大家都應該知道吧?

這就是在殖民時代過去以後,所謂懂經濟的國家發展經濟隻能從輕工業開始,因為衣服和鞋的市場永遠有,但是他們必須買紡織機械,因為生產機械就需要重工業了。

可是,工業化又不能不發展重工業,而中國自己顯然沒有重工業產品的市場,特別是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的質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也不可能賣到國外市場去,對吧?

別忘了還記得“生產、分配以及消費”啊!

那麽,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賣給誰了呢?

別忘了,賣質量差的產品很難很難滴!!!

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的市場在哪裏呢?

也就是說,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質量比較差的產品到底是誰買了?

還是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質量特別好,中國人都搶著買呢?

這可能嗎?

即便是有一些個別的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一開始就質量特別好,那也不會包括汽車和拖拉機,對吧?

萬事開頭難啊,對吧?

今天,中國已經有了一定的工業化基礎了,特別是中國有自己的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係。

大家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有自己的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係嗎?

事實是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都賣出去了,形成了一個供需循環,一次一次的生產和再生產,逐漸的,千年農業國中國的工業體係建立起來了,也可以說千年農業國的工業化第一桶金有了。

別忘了還記得“生產、分配以及消費”啊!

那麽,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賣給誰了呢?

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的市場在哪裏呢?

不知道吧?

您要是以為自己懂經濟學呢,我就買個關子,“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反正曆史已經過來了,一切的一切都明明白白的擺在全世界人民的眼前了,對吧?

您懂經濟學的,您自己找,您就不必往下看了,好吧?

您要是以為自己不懂經濟學呢,您就往下看,好吧?

大家還記得“生產、分配以及消費”呢嗎?

那麽,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賣給誰了呢?

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的市場在哪裏呢?

我現在就開始給大家說說,嘿嘿。

如果說英法是工業化的先驅的話,也就是說英法是工業化國家中的第一代,那麽,其它的,比如說德國、日本和美國就是第二代工業化國家了,因此,如果,我隻是說如果啊,如果中國工業化成功了,最多的,中國也隻能是一個第三代工業化國家,對吧?

我前麵說了,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是不可能賣到國外市場去的,質量肯定不行,所以沒有競爭力嘛,對吧?

人家都至少也是第二代工業化國家的工業產品了,中國還沒工業化呢,即便是工業化了也是第三代工業化國家,也許第三代工業化國家的個別產品可以超過第一、二代工業化國家,那也肯定不是全麵的,隻能是個別的,還得賣的便宜,對吧?

其實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自己的市場也不能開放,因為我前麵已經說了,中國自己百年戰亂,被全世界工業化民主國家給掠奪的已經差不多 了,黃金又都到台灣去了,中國就這麽點錢,第一、二代工業化國家的工業產品要是進來了的話,那還能有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的份兒嗎?

因此,如果中國自己的市場開放了,也就是說在中國自己的工業化還沒形成一個完整體係的情況下開放了的話,那麽,早期中國的實業家們的故事就又要重演,他們買英美和日本的機器跟英美和日本的產品競爭,這難道不是傻B嗎?

大家還記得“生產、分配以及消費”呢嗎?

那麽,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賣給誰了呢?

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的市場在哪裏呢?

大家別急,我現在就開始給大家說說,嘿嘿。

大家還記得彭德懷的“為民請命”是為農民請命嗎?

農民組織起來才有可能有足夠的錢買中國工業化初期的重工業產品,比如說拖拉機等等等等。

大家還記得“生產、分配以及消費”呢嗎?

因為如果農民單幹的話,你覺得農民買得起拖拉機嗎?

我說的是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

就是手扶拖拉機也買不起,對吧?

所以,農民隻能湊份子買拖拉機,“湊份子”就是組織起來,農民組織起來就是為中國工業化初期的重工業產品創造市場。

如果幾百家農民組織起來還買不起拖拉機,那就是說還沒有為拖拉機創造出市場,那就是說必須上千家,甚至幾千家農民組織起來,比如說成立人民公社,目的就是為中國工業化初期的重工業產品創造市場。

必須提到的是,由於中國工業化初期的工業產品的質量肯定不高,加上幾千年的農業生產習慣,單幹的農民即便是買得起也不會買,人民公社就不同了,可以命令他們買,因此還是必須買,不得不買,人民公社嘛。

當然了,組織起來也對在農村普及教育有利,單幹對農村普及教育不利,教育程度低也限製工業產品的市場發展,這是明擺著的。

雖然,農民單幹糧食產量會高一些,副食品會多一些,城裏人的生活會好一些,嘿嘿。

其實呢,如果為中國工業化初期的重工業產品賣不出去,城裏人的生活也不會好一些滴,嘿嘿。

所以,為了千年農業國的工業化,為了給中國工業化初期的重工業產品創造市場,中國農民必須組織起來搞人民公社。

當然了,一旦中國的工業化程度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說不再需要幾千家農民湊份子買機器了,農民就不必再搞人民公社了,也就是說農民就可以搞單幹了。

當然了,重工業產品不隻是拖拉機,還有別的機器,可是,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因此,市場還是農村。

到了中國的重工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了,雖然還是不如歐美和日本的重工業產品,因為有了自己的工業體係,開放市場也就問題不大了,雖然有衝擊,重工業成熟比輕工業需要的時間長,可以說這個衝擊還沒有過去,比如說中國的汽車市場。

我剛剛說了重工業,下麵我說輕工業。

大家還記得梁漱溟的“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農民生活在九地之下”嗎?

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了才可能有錢買中國工業化初期的輕工業產品,比如說衣服和鞋等等等等。

大家還記得“生產、分配以及消費”呢嗎?

因為如果工人生活和農民生活差不多了,中國工業化初期的輕工業產品要麽立即就是全中國,要麽就是沒有,而且任何產品都不可能一出現就可以滿足全中國,因此,隻能一步一步的來,先滿足城市。

所以,梁漱溟形象的描述的所謂“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農民生活在九地之下”其實就是“城裏人生活在九天之上,農村人生活在九地之下”,用今天的語言其實也 就是“讓城裏人先富起來”,也就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隻不過那時的富是比農村富,當然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富啦,改革開放的富也是一樣,是比改革開放前 的富,那時的萬元戶就了不起了,萬元戶在今天就啥也不是。

還有就是也必須維持城裏人的生活標準比較低,因為隻有這樣一來,城裏人的標準才不會太高,才會不挑挑揀揀的,才會買中國工業化初期的,那些質量不怎麽樣的輕工業產品,而且還是必須買,不得不買,本來生產量也有限嘛。

到了中國的輕工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了,雖然還是不如日本的輕工業產品,甚至不如台灣的輕工業產品,因為有了自己的工業體係,開放市場也就問題不大了,雖然也有衝擊,隻不過輕工業不像重工業,可以說這個衝擊早就過去了。

全世界的人類都是從農業社會過來的,無論主要是畜牧還是主要是種植,無論有沒有殖民地,無論有沒有掠奪,掠奪也有到別國去打仗,打仗也是代價,不管怎麽樣,工業化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傳統的習慣了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嘛。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英國工業化初期的英國人的生活和工作,沒有一天8小時工作日,也沒有休假日,更沒有安全保護,等等等等。

中國工人沒有8小時工作日的年代最多也就幾十年,反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基本上就是8小時工作日了。

最近好萊塢又把雨果的《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拍了一遍,那是法國工業化年代的故事,時間差不多是19世紀初到鴉片戰爭期間。

最後,最絕的是毛主席的經濟學還是在別人看來非常錯誤的方法,美蘇都認為中國沒有威脅才放心的玩冷戰,結果不僅兩敗俱傷,還是兩敗一死一傷。

最偉大的是用別人看來非常錯誤的方法不僅造成對手不知彼,還可以動搖對手的思維方式,使對手對自己的理論體係產生懷疑,因為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理論體係判斷是錯誤的方法結果是正確的,這就隻能是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理論體係是錯誤的。

我說的這一切都是紙上談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可是事實明明白白的擺在全世界的麵前,那就是今天的中國。

你能想象一個千年農業國,也是千年農業文化,被全世界的工業化民主國家們一齊掠奪了一百多年,百年戰亂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還有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如果從1949年到改革開放是胡鬧的話,一個改革開放30年就有了這一切?

千年農業國的工業化不隻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是一個文化問題,千年農業的人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習慣都必須改變的問題。

列寧說過,“千百萬人的習慣勢力是最可怕的勢力。”

所以,經濟不隻是經濟,還是文化。

不僅千年農業國中國有著千年農業文化的傳統和習慣不適合工業化發展,中國人剛剛從多年的戰爭過來,包括內戰,中國人內部的矛盾和仇恨很多,包括血仇,中國人之間發展經濟和經商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的。

所以,經濟不隻是經濟,還是政治。

好在經過文革,現在老中都忘了那些血仇了,舊賬基本上是一筆勾銷,有的也是新仇,舊恨都是恨毛主席。

文革就是要改變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因為世界變了,中國也變了,從今天的商業管理角度看中共的在長征途中的路線變化可以叫做“管理團隊”的變化,英文叫 “change management”或“management change”。隨便維基一下就可以看到應變管理(又稱變革管理、變更管理)包括:

1.Missionary changes (目標變化)

2.Strategic changes (策略變化)

3.Operational changes (including Structural changes) (運作和組織變化)

4.Technological changes (技術或戰術變化)

5.Changing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personnel (人員的態度和行為變化)

特別有趣的是:這第5條的維基的中文版是“人力資源之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

怎麽樣?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再造(變革)”這些詞兒用的重吧?如果對你進行“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的話,你會舒服嗎?

中國曆史上的改朝換代的變化就是中國文明的“管理團隊”的變化,最近的一次變化是中國文明的“管理團隊”從“中華民國”的管理團隊變化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管理團隊,也就是說中國文明以前的管理或無管理變化到了由中共領導的團隊的管理。

管理變化了嘛,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叫“改朝換代”也行,自然的相應的就必然有很多變化,其中就包括上麵的

5. Changing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personnel (人員的態度和行為變化)

或者按照維基的中文版翻譯成:“人力資源之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

怎麽樣?所以,如果我說中共奪取中國政權以後的各種“政治運動”(包括文革)是那第5條的實施(即“變革管理”)的話,大家不會覺得奇怪吧?說文革是對中國人力資源之態度與行為上的再造(變革)很恰如其分吧?

當然了,對於中國文明來說,必須管理的“變革”還包括中國文明的生存環境變化了:基督教文明打到家裏或家門口來了。

很多人以為建國就和平了,不僅國內和平,國際環境也和平。他們還以為世界上隻有中國這一個國家,中國人做什麽的正確與錯誤隻看中國自己就可以了,還是閉關自守思維。

毛主席的時代是從戰爭到和平的過渡時代,直到越南戰爭結束,才可以說中國的周邊環境基本和平了,在這之前奔小康就是招打也是找死。

毛主席的時代是從同時又是千年農業國到工業化的過渡時代,農業文化必然受衝擊,也就是革命。

再者,毛主席還要為和平的中國準備領導班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