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鄧亞萍談即刻搜索:重要不是賺錢 是履行國家職責

(2013-11-21 11:14:31) 下一個

作為中國最具知名度的女性之一,40歲的正局級官員鄧亞萍最近陷入了輿論的批評旋渦。
僅就政治成就而言,鄧是“乒乓外交”的開創者莊則棟之後,中國最成功的運動員。她曾獲得多個乒乓球世界冠軍和4枚奧運金牌,並擁有清華大學的英語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的中國當代研究碩士學位,以及劍橋大學的土地經濟學博士學位。

此後,鄧轉向政界,曆任北京奧組委官員,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並在2010年就任人民日報副秘書長,及人民網旗下的一家國有互聯網公司——人民搜索(後將品牌改名為即刻搜索)總經理。

但即刻搜索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三年過去,根據CNZZ發布的10月份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份額排名,即刻搜索的市場份額幾乎為零。

上周,驚訝的中國網民發現,即刻搜索關閉了多項產品服務,而提供的搜索結果已經全部轉向另一家國有互聯網搜索公司——盤古搜索。一些媒體援引不具名信源的消息稱,即刻搜索已與盤古搜索合並,總經理鄧亞萍在2年內花光20億投資,已“不知去向”。

從常識的角度看,這幾乎全無可能。一是即刻搜索的母公司,上市公司人民網在過去幾年的財報中從未提及“20億”這筆不小的開支,事實上從公開資料看,即刻搜索在過去幾年一直小有利潤,淨資產也略有增加。

其次,人民日報社並未公示任何有關鄧的任免決定,而且,即便真的虧損了20億,鄧亞萍也遠沒到需要跑路的程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中國遠洋在過去兩年中虧損了200億元,主要責任人魏家福也並未被限製離境。

基本上,這並不比其他大型國企的公司和人事變動更引人注目。根據《證券時報》8月的報道,即刻和盤古兩家合並為新公司,CEO另有其人,而鄧亞萍和盤古原 CEO王紅宇都並未有進一步的安排——二人的風格風馬牛不相及,但業績半斤八兩,最大的共同點是談及企業目標時,喜歡提“國家使命”。
那麽,到底是什麽樣的“國家使命”?鄧把它“搞砸”了嗎?

重要使命

盡管在過去3年的任期內,鄧亞萍並非一個缺乏媒體曝光的人物,但外界對她的工作狀態,還是幾乎一無所知。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鄧是個勤奮的人。新聞裏經常會有她代表即刻搜索與很多政府部門打交道的報道,在部分員工私下交流的隻言片語裏,她幾乎天天加班,對業務 的把控也非常到位。有員工曾說,“她在做一個決策的時候,知道的公司細節比誰都多,我們都感覺好有壓力”(見本刊2012年第37期報道《CEO鄧亞 萍》)。此外,她2012年還在百忙中翻譯了一本《體育經濟學》。

但同時,無論是接受專訪,還是多次在業內公開場合露麵,她從未像其他互聯網傳奇人物那樣,有驚人之語和任何談得上特別的見解。基本上,她都在重複同一個意 思,也就是即刻搜索網站上的公司目標:“(公司)承擔著建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新一代大容量網絡搜索平台的重大任務,在國家文化傳承、形象傳播、信息安 全、輿論引導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方麵肩負著重要使命。”

關於這個“重要使命”,在2010年新聞搜索1.0上線時,鄧亞萍曾說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我們本身代表的是國家,你(百度)不用打敗我們,你應該多幫助我們,多給我們出主意。我們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履行國家職責。”

即刻搜索的設計,似乎也主要圍繞著履行這一職責服務。它的搜索結果幾乎沒有任何廣告。還有,它專門開辟了一個食品安全搜索服務,設立了一個曝光台,還推出過一個搶火車票的功能。

盡管外界有傳言說,技術類員工占比超過80%的即刻搜索,核心的搜索技術來自與外界的合作,但不可否認它提供的搜索結果還不錯。一些業內人士比較了它和百度的一些搜索結果,發現即刻大部分時候能夠提供基本滿意的結果,甚至有時還會好一點。

但有時外界也很困惑,即刻究竟肩負著什麽樣的使命。比如鄧有次在某論壇上說要走向國際,但同時又說要專注中國民生。再比如,你可以在它的搜索結果裏找到被 新浪微博屏蔽的消息,但在百度裏找不到。事實上,在即刻搜索上線之初,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方濱興甚至還曾經對鄧亞萍建議說,可以在即刻搜索上顯示 twitter的搜索結果,以與百度差異化競爭。

可以肯定的是,從企業願景的角度看,即刻搜索和盤古搜索的合並絕不會令人感到意外。後者的“移動搜索戰略”願景目標是:以隨身、隨心、可信賴為服務理念, 以民生化、生活化服務為核心。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後者去年麵向全國高校開展的“盤古搜索杯移動搜索創新大賽”,曾因與北京精神“愛國、創新、包容、厚德” 文化建設相結合,獲得北京市宣傳部官員的讚賞。

理想與現實

2012年鄧亞萍參加央視《開講啦》節目的錄製時,麵對“為什麽每次轉型,都轉向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這個問題時說,自己之前在體育上的成功,來自“不斷自我糾錯。永遠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所以她相信即刻也會成功,因為“行業不同,但成功的規律相通”。

但互聯網是一個高度創意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絕非“勇往直前”這麽簡單。即便對人民日報這樣年發行300萬份,擁有28家媒體和一個上市公司的大型央企來說,也沒有任何例外。

比如,錢絕對是一個很不容忽視的因素。2010年,時任人民網總裁的何加正,曾在國家啟動全國重點新聞網站轉企改製試點時表示,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資本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直接決定網站未來的發展。

“以前有很多戰略性的規劃,由於資金所限,沒法實現,有了新的體製和機製,就可以盡快把人民網做大做強。”何說,“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都是非常艱難地走出來的。”

即刻搜索顯然沒有能複製上述幾家國有新聞類網站的成功。沒有跡象顯示即刻搜索在幾年的成長中究竟得到了多少資金,但可以肯定的是,從母公司的賬麵來看,不會有20億這麽多。

但另一方麵,搜索引擎確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互聯網門類。比如鄧亞萍曾希望利用的“後發優勢”,其實並不真的存在。《浪潮之巔》一書的作者,前穀歌科學家吳軍曾說,對搜索的理解,非搜索公司一般要比搜索公司差,而且即使比後者做得好,尚且未必能成功。做得不好就更不用說了。
這已經是一片典型的紅海,市場領先的穀歌和百度公司高管均在不同場合分別說過,這兩家公司已經不是單純的搜索引擎公司。正如穀歌研究院主任彼得 諾維格(Peter Norvig)曾說的,“我們沒有更好的算法——我們隻是有更多的數據。”

事實上,即便對資金和人員充足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來說,2013年也是夢斷搜索的一年。僅僅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就有國內互聯網市值排名第一的騰訊公司,放棄了自己的搜索引擎“搜搜”。緊隨其後,雲雲搜索被新浪收購。

即刻現在的狀態,很容易讓人想起鄧在《開講啦》上說的,“壓力無法承受的時候,就放一放。”

進退之間

既然如此艱難,為何還一定要進軍搜索?《人民日報》在2010年發表的《走近搜索引擎“國家隊”》一文,引述了人民日報社長張研農的講話,指出商業搜索引 擎“追逐利益良莠不齊”,“我們必須搶占搜索引擎這一產業製高點,舉起搜索引擎這一信息海洋中的燈塔,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利器維護國家權益”。

文章還提到,早在2008年,中央就決定將建設自主知識產權的搜索引擎,納入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和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建設規劃。

這並非中國獨有的想法。一份由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10月份編譯的《二戰之後歐洲的產業政策:我們學到了什麽?》中提及了歐洲國家在搜索引擎,乃至 更多的創新產業上曾付出的努力,例如法國的“Quaero”,和德國的“Theseus”,以及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國的“國有搜索引擎計劃”。

俄新社2010年對此引述的一名項目承包商的觀點,很能解釋這種思路的邏輯——新的市場參與者很難從領先者那裏搶到市場份額,但國家完全有能力建立二號搜 索係統,為所有國家機關的電腦安裝國家搜索係統。國家不需要為該係統的推廣投入資金,可以按照社會公益廣告的形式投放電視廣告和戶外廣告。

但幾年過去,上述項目無一例外都因為種種原因夭折了。英國《金融時報》譏笑它們是“被誤導的、毫無必要的民族主義情緒的典型例證”。

盡管如此,幾年後這種情緒仍在繼續。例如最近關於斯諾登“棱鏡”事件的過度解讀。據路透社報道,德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建議記者,拒絕使用穀歌與雅虎的搜尋引擎與電子郵件服務,因為它們確信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與英國電子情報中心GCHQ會定期截獲這兩家公司的數據。

今年10月, ZDNET上,有關韓國的一篇文章呼籲政府介入搜索引擎市場以保證“信息安全”。文章說,中、俄、韓是少有的本土搜索引擎占據大市場份額的國家。但是在移 動端,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文章引用了截至今年10月的半年內的移動搜索數據,發現google正在悄悄超過韓國本土最大的搜索引擎Naver。

到目前為止,即刻、盤古合並後的新的搜索引擎“國家隊”,尚未表述自己的目標是否仍與之前的“國家使命”一致。沒有信息顯示,他們是否正在考慮《二戰之後》一文在結論中表示的觀點:

“本文中所描述的事件,會讓我們對政府通過直接幹預來提高競爭力,以及政府選擇優勢技術和產業的能力產生懷疑。”

但是,這些已經不是作為官員的鄧亞萍需要焦慮的問題了。她在媒體和網民的譏諷和謾罵前,優雅地保持著沉默。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她在《開講啦》上談到麵對失敗時的態度, “壓力無法承受的時候,就放一放。”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