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雜院(一) 紅旗路17號
大雜院坐落 一個小巷裏,地址是:紅旗路17號,這不是我們家的地址,是我們大院子裏所有人的地址。大院很大,有16戶人家,這還不包括西邊閣樓上幾個做石匠的單身漢。
大雜院大門朝東,進門朝西走還有一個二進的院子,再往西走沒有後門了,直接到了城裏的主街-北街。那一年,大人們都忙著“備戰備荒“,主街那邊,都在向下挖防空洞,巷子裏,院子裏的青石板,被撬掉一大半,用作堅固防空洞的材料。
大雜院的天井隻留下了一排青石板,這殘缺的石板地成為小孩子玩“跳房子”的好地方。我們把灘螺殼穿起來,再打個結,繞成手環那樣大的灘螺殼圈圈,放在石板上踢,從一塊石板踢到另一塊石板,有時單腳,有時雙腳,難度不斷升級,可以多人競賽。最給我們幫忙的就是青石板鑲接出的格子,否則,我們就得用粉筆畫了。大人們昏天昏地地在挖洞,孩子們心無旁騖,玩得不亦樂乎。
我很快就去上小學了。上學後,我就當了幾天“牛妞妞”就變成“牛紅衛”了。爸爸發現我本子上的名字,就問我:為什麽不告訴老師你改名字了。這裏我不得不劇透一下了,我爸爸就是這個學校的前任校長,誰都知道他的女兒叫“牛妞妞”,報名的時候老師根本沒問我,就直接寫上了。
我的啟蒙老師-禹賢英老師,是我爸爸給我挑的。寫到這裏,我不由自主地要在回憶她的鏡頭裏停留一會兒:上學的第一天,禹老師讓我們從矮到高排隊,然後從前到後地一個個排座位,矮的坐前頭,高的坐後麵,這太公平了!這樣公平的事,隨著年齡長大我越見越少,所以在腦海裏刻得很深.
禹老師教了我一年就調走了,去了幼兒園。她告訴我,她沒有師範文憑,不教小學了。我很舍不得她走,但沒有辦法。多少年以後,我才認真地想了想爸爸給我挑啟蒙老師這事,他不挑一個有專業文憑的,而是按直覺挑了一個他認可的。他看重的是人的自身素質,愛孩子要排在教育孩子之上,禹老師正是這樣的老師。
紅旗路現在不叫紅旗路了,叫傘巷。這巷子原本就叫傘巷,傳說這巷子以前都是住著做傘的手藝人,這裏的油紙傘遠近聞名,在貴州湖南交界一帶十分暢銷。
故鄉發展旅遊,傘巷曆史得以挖掘保護, 紅旗巷的時光印記已慢慢地淡了,越來越模糊了。
16年我帶國外出生的兒子,來到這裏,隱隱約約能看到過去的影子:古老的水井,殘缺的青石板,帶著年代顏色的木牆壁。然而這兩年發生巨變,大雜院被徹底地翻新,整個建築被全部刷新,呈現出符合審美又符合人們想象的古色古香,成為吸引遊客的文物保護景點。
諸物思情,物非人非。時光中的紅旗路17號,有我最親的人的身影。
)
也同喜歡“傘巷”這個名字,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