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留學二三事

(2012-05-08 18:55:10) 下一個

前些年,當我還在英國Southampton念書的時候就深刻覺得中國留學生從普遍來說,不論是課堂上的活躍度,還是需要teamwork的report的開展情況,都是不如當地學生的。同樣,在課堂上,當老師問“any questions?”,相比外國學生連珠炮似的站起來問些或長或短或刁或傻的問題,中國學生除了個別踴躍參與,普遍則是一副outsider的樣子。同樣,後來我來美國Boston讀書,這個問題依舊存在。每當我看著教授和學生一輪一輪的提問回答,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看著他們師生融洽到任何一個不管brilliant或stupid的問答都能樂不可支的程度,我覺得我挺抑鬱的。我有些不好意思對上外國教授那雙閃爍著“啟發性”光芒的眼睛,甚至覺得我都有點怕在課上聽到“any question?” “any idea?” “discuss”這些字眼。因為這就意味著,課堂時間已經交給了外國學生……

關於這個現象,不論是外國學生還是中國學生,都是心知肚明的。從留學生裏流傳的一個小笑話就能看出來。笑話是這樣說的:在美國一所大學內,教授跟他的各國學生說,請對世界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美國學生問:什麽是世界其他國家?歐洲留學生問:什麽是短缺?非洲留學生問:什麽是糧食?中國留學生問:什麽是自己的看法?

就這樣,在我整整7年的留學生涯中,關於“中國人沒有自己的idea,沒有創新能力”這一略帶隱痛的淡淡民族不自信感,就一直縈繞在我腦。出國的朋友多少都會發現,自己的愛國情懷是會被在異鄉最大化的,於是,這一問題也成了留學生小圈子裏必談卻又情不自禁想避談的話題之一。然而,也是這樣一種隱秘的心態下,我們一直鼓勵自己以及身邊的同學朋友,我們的經濟還在發展中,我們不可能一口吃成個大胖子,我們會better and better。

隨著在美國的日子漸長,我還是能感覺到better and better的苗頭的。我現在越來越喜歡刷國內的微博還有bbs,即使那些地方有河蟹當道。那是因為,每當我看到國內網友越來越有才的嬉笑怒罵插科打諢——不管是牢騷滿腹還是針砭時弊,不管是惡搞配音還是ps圖片,都能看到創意的火光。我突然意識到,這就是中國人漸漸有了自己的idea,民智已經漸開,有創造活力的表現。

更加堅定中國人創新方麵“better and better”是在我讀了一本叫《矽穀中關村人脈網絡》的書之後。這本書是一名遠在北京的學者所寫,裏麵悉數了一些跟美國矽穀往來密切的中國人在高技術產業方麵的奮鬥努力史。從上世紀初的蒙昧混沌到如今的風生水起,其實也隻用了幾十年。書裏麵寫道“中國改革開放後前三十年的創新是跟隨性創新,如今我們要做原創創新”。這給我了很多溫暖的希望,原來這麽長一段路,我們隻用了三十年。那三十年後,中國的留學生是不是也能在課堂上混得風生水起?

這本書裏麵亦有許多中國著名企業的創業發家史,像中國人熟知的聯想柳傳誌、小米雷軍等等。他們都是在借鑒矽穀發展的基礎上,不約而同地走上了一條適合中國人適合的創業路徑——集結人脈的創業成功之路。讀了這本書還是讓我這個畢業好幾年,已經初萌創業念頭的人,從空想階段到了有點明確的路子。也推薦大家沒事讀讀,跟帖交流交流。此外,國內的類似題材的,還有《浪潮之巔》、《激蕩三十年》這些,最近我也有讀到。不過如果時間有限,我還是建議讀第一本,感受和啟發會比較直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