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到美國時,一時顛覆了以往的飲食習慣,一人一箸就行去的看鎹吃飯碰上了一吃就超過一磅的牛扒(以前那是一家的一餐鎹了)、成段三文魚、一碟蟹肉餅、清蒸藍蟹任吃唔嬲,一打兩打沒問題,龍蝦一人一隻。一些傳說中的菜也有機會嚐到。二姑媽餐館常常做牛尾呂宋湯,一吃就一缽,微酸微甜很開胃,後來成家後,牛尾也不很貴,呂宋湯就成了換口味的餐,因為易做,教會LP後,她就成了呂宋湯的主廚了。
生鮮的牛尾,大塊的已先在鍋裏煲著
蔬菜因時令而變,但紅Beet和馬鈴薯是不可少的,因紅Beet味特重,要和大牛尾同下,開始不大喜歡,現在少了就覺得不像呂宋湯了。
紅Beet的葉也放到湯裏,反正大雜燴。
加上番笳醬(醋也可以),包心菜,香芹,和各種在雪櫃剩菜,一鍋熟。因為紅Beet的關係,紅紅的,看著就開胃。
牛尾爛熟,肉汁鮮美,吃了一缽還要添。
多謝,學到野了。
“羅宋”這一名稱據說是來自Russian soup的中文音譯(羅宋即Russian,源自早年上海的洋涇濱英語,發音:[lùsóŋ]),Russian Borscht(Borshch)是另一常用的名稱。
跟菲律賓呂宋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