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司馬夫

司馬夫,是我的一篇小說中的人物,這個名字是我給他起的,這次也就作為我的網名吧。 在我們這個言論自由還不太充分的國度,網上倒還可以自說自話,我便決心在這兒享受一下憲法所賦予我的自由。 本人無黨無派,和社會主義也無冤無仇。今後我在新浪博客上發表的任何文章都應該
正文

為何理解“一中”——五議“一國兩區”

(2012-04-14 22:19:08) 下一個
筆者先後發表博文4篇,漫議“一國兩區”。近日從華文報紙《達拉斯新聞》、《達拉斯時報》和《亞美時報》、《僑報》上看到了台灣民進黨中央、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和大陸國台辦、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等或機構或個人發表的意見,從而對“一國兩區”這塊石頭所激起的“千層浪”有了更多的了解。 就大陸方麵而言,胡錦濤、賈慶林都未直接回應“一國兩區”,國台辦的發言人楊毅雖被媒體連番“拷問”,但對“一國兩區”四個字仍“守口如瓶”,隻是強調“海峽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雙方都認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中國人。台灣同胞愛鄉愛土的‘台灣意識’不同於‘台獨意識’。”而中國社科院褚靜濤認為“實際上大陸方麵對‘一國兩區’是持肯定態度的。”香港中評社也認為“中共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提出,是完全接受的,高度評價的”。大陸回應比較低調一定程度上也是避免給國民黨在台灣島內增加被攻擊的口實。而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網則在報道大陸網民的反應時強調“很多網民堅持‘一中’‘一定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才行,質疑‘中華人民共和國怎麽成了一個區了?’” 台灣那邊又夾雜了黨派之間的歧見,簡直是在炮轟“一國兩區”。民進黨以中央委員會決議的形式,要求總統馬英九撤回“一國兩區”的主張,以為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強調“任何涉及台灣主權獨立現狀的變動,都須由全體台灣人民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馬英九則回應說“這不是什麽新東西,也沒有人賦予它新的意義”,20年來,從李登輝、陳水扁到他執政以來,“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指的就是大陸地區、台灣地區,“一路以來,這項重要的憲政架構,是李登輝時代就已經訂了的東西。”他還說“回歸中華民國憲法,在憲法架構下堅持台灣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個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一篇題為《一國兩區到底是什麽玩意》的署名文章指責馬英九就是要出賣台灣給“中國”,稱“一國兩區”是“代表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馬英九流亡政府,向‘中國’總書記胡錦濤‘輸誠’‘中華民國’願意在一國兩製的另一個新名稱中,繼續朝著兩岸統一的方向邁進。”還稱胡錦濤為“匪酋”。 筆者以為,各方表達對一國兩區的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也是必須的;進行質詢、辯論,應被看做是聚同化異的題中之義。當下討論“九二共識”至少需在三個層次展開,即:第一,雙方政府(這個層次若達不成一致,後麵兩個層次即使進行,也無踐行的可能);第二,兩岸執政黨之外的各政黨;第三,民眾(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普通老百姓,此層次是兩岸政府如何拿捏這個問題的基礎。雖然百姓手上沒有“權”,可他們是水,是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的)。既然是爭辯,無論哪個層次都必須遵守辯論的基本原則,即擺事實、講道理,不辱罵、不惡語傷人,既主張自己的發言權,也尊重對方的發言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得以勢壓人。 本博文的標題是“如何理解一中”。一中是一個中國的簡稱。九二共識的高明之處在於“一中各表”即兩岸可以“各自表述”:台灣方麵聲稱“一中”即“一個中華民國”,而大陸方麵則強調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互不相讓的情況下,來個允許“各自表述”是“共識”得以成為“共識”的前提,也是避免吵架的唯一辦法,所以我們說它“高明”。殊不知高明的背後就隱藏著“無解”:明明說的是一個中國,一經各自表述,就表述出“兩個國家”來?又有什麽“共識”可“共”?而這種各自表述又明擺著有主次之爭、君臣之分,雙方無論如何表述,也絕不會同意對方為主,我方為次,對方是朝廷,我方是分封的諸侯。此爭二十年前就存在,現在依舊,如果提不出一個化解的辦法,二十年後還會“各自表述”下去。中華民族的一統大業必將遙遙無期。 筆者是一介平民,平民說話可能沒有太多的分量,但平民往往能超越黨派之爭、權勢之鬥,平民更重視實際、重視現在,所以平民的意見常能一針見血、抓住要害。 筆者以為“一中”,就是一個中國,這個中國已經存在幾千年了,是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共認的家,是飄落在外的華僑華裔們思念的故鄉。它既不屬於國民黨、民進黨,也不屬於共產黨。它有軀體(疆域),也有魂魄(語言、文化、傳統、習俗)。唐宋元明清隻是它的紀年,某個時間段的番號,民國、共和國也一樣。宣傳“一中”即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與當年皇帝自稱“朕即國家”無異,他們早已“灰飛煙滅”,但中國猶在——兩岸現在的領導人應該認清並尊重這一事實。再退一步說“中華民國”也不是陳水扁、馬英九的,同樣“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江澤民、胡錦濤的,爭那個名號又能有多少曆史價值?之於“區長”之類的貶稱,也隻是寫文章的人心理上的“視角”,沒有想到真是成了兩區,馬總統自然是馬區長,胡主席不也是胡區長了嗎?(說句玩笑話:組長不算大官吧,可是大陸文革期間的中央文革小組組長可是一人(毛澤東)之下,億人之上哩)。以區長之稱奚落馬英九,也隻能是種“小兒科”式的嘲諷,之於稱胡錦濤為“匪酋”則有失辯論家的風範,實質上倒成了自我矮化。 目前,在“一中各表”上的互不相讓的架勢,從側麵也反映了一個事實,即兩岸各自“活”得還很自在,不靠對方也能大踏步向前走,各方未必全放棄吃掉對方的奢望,卻也因為審時度勢,諒對方也吃不掉自己,因而也都有恃無恐。加上兩岸經濟近些年都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就這樣“各表”下去,雙方都“等得起”。“存異”再存幾十年也無妨,“化異”化不了就讓它慢慢化著。目前雙方都各自有底線,也非常清楚對方的底線在哪裏。馬英九的“三不”(不統,不獨,不武)就是很典型的“擦邊球”。陳水扁這個冒失鬼屢屢挾台灣“民意”想演一出“獨”戲,大陸這邊馬上就“子彈上膛”“刀劍出鞘”,一旁冷眼、熱眼看著的美國則表態:美國不會聽任某一方試圖改變海峽兩岸現狀的言論變成行動。被大陸諷刺為“世界警察”的老美,直接在“純屬”中國人內部事務上頻頻表態,倒也未引起中共的反感,還是很讓人玩味的。曆史上曾有過“以夷製夷”的策略,這裏借用一下,可以成為“以夷製台”或“以夷製獨”——那意思是你若搞什麽“獨立”,美國肯定不允許,到那時我若真動武也“理由充分”了。說來說去大陸是絕不會聽任台灣的那位領導人搞“獨立”的。這個底線不僅是大陸政府的,恐怕也是大多數老百姓的。台灣的底線則是不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旗號下的任何“統一”,這個底線好像也不僅是台灣政府的,從民意調查結果看,也至少是80%~90%台灣民眾的。由於大陸鑒於“台獨”勢力仍在“掀風作浪”,所以絕不承諾“放棄武力”,而台灣的另一個底線就是絕不接受大陸的“武攻”,陳水扁就曾一再申明:你若動武,我便宣布獨立!台灣海峽上空一會兒藍天白雲,一會兒又烏雲翻滾,全是統、獨、戰、和四個字折騰的結果。而且,隨著領導人的更替,那風雲還是“不測”的,這種變數炙烤著兩岸領導人和兩岸百姓。 吳國雄在胡吳會晤時傳達馬英九先前提出的(馬英九則聲稱這是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就有了的口號)“一國兩區”,特別提到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中國人。兩岸同胞應共同傳承和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子孫後代都以接受中華民族洗禮為榮為傲。應該說,這是自從兩岸對立到現在63年來十分難得的一次“觀點”的接近。國民黨、民進黨都宣傳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個“互不隸屬”已與老蔣有了很大不同。蔣介石在世時,是一直宣稱大陸是隸屬中華民國的,所以他要“光複”。但“主權獨立國家”仍是大陸不願接受的,認為是台灣方麵一廂情願的“自封”。因為聯合國席位都沒有,這個“國家”的合法性明顯要大打折扣。君不見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也鬥了60多年,僅僅因為仍未取得聯合國席位,所以隻能派“觀察員”列席聯合國的有關會議,還稱不上是個“國家”,那稱號是不倫不類的“解放組織”。以此觀照台灣當前情勢,想讓聯合國接受台灣作為一個“國家”加入,若無大陸的同意甚至給予助力,恐怕也難變成事實,即使“觀察員”也不那麽容易弄到手的,說來說去,仍在聯合國“編外”,即令現在還有為數不多的一些國家與台灣的“中華民國”有著外交關係,但說實在話,含金量不高,大國、強國一個也沒有,連亞洲的近鄰也都全部“退避三舍”,這個“主權獨立國家”還不夠寒磣嗎?台灣的各黨各派,包括台灣的民眾,恐怕都應冷靜看待這一事實。筆者在前麵用了“身段”(也就是“身份”)這個詞,意在呼籲兩岸先別擺什麽架子,都是骨肉同胞,都應該首先為對方想一想。 國民黨退守台灣到現在已近63年,臥薪嚐膽、含辛茹苦,總算贏得了政治、經濟等方麵的驕人業績,這一切都應受到各方麵的尊重,而事實上的“獨立”和事實上所擁有的“主權”,即使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之後的近40年,也還是被各方默認的。隻是在大陸(套用台灣方麵的辭藻)一再“打壓”下,相關國家不便與台灣政府進行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從而“斷絕了外交關係”,但他們實際上仍視台灣為“準國家”(即使是與大陸政府友好的俄羅斯也常與台灣“勾肩搭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共領導人還想硬把台灣與國際社會活生生地拽開,非要台灣臣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之下,既不現實,也不地道,當然更談不上“血溶於水”了——台灣人民不服氣,了解實情的大陸百姓也未必會讚同。 正是基於上述認識,筆者在第一篇名為《一國兩區 可以考慮》的博文中就曾有6條建議。6條建議,雙方都有許多工作要做,大陸方麵更應有大度、寬容的境界才行。放棄各自的國號另覓更好的名稱確實是個坎,但這個坎不跨越,中華一統就是喊上一百年,亦屬徒勞。 鄧小平先生(這裏不評述他的全部作為)能突破馬列主義最大的禁條(社會製度),允許港澳仍搞資本主義,不管是他是否也相信資本主義可能好於社會主義,還是一種“權宜”,能跨出“一國兩製”這一步,會令所有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大驚失色的。但他跨了,從而書寫了曆史新的一頁。現任中共中央領導人為什麽就不學一學鄧小平呢?中華民國不會永恒,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會永恒,在中國的悠長曆史中,它們隻是其中的一頁,此話希兩岸領導人牢記於心。 讓台灣地區以中國的一邦(名稱可以再細細斟酌)重歸國際社會,並擁有不比它現在所擁有的更少的“主權”,很可能是當前能找到的最好的“化異”辦法,真正的“一中”的實現也才可能起步。 兩岸解除戰爭狀態,在實實在在的和平環境裏搞經濟建設,又能在重大國際事務中攜手合作,聯合國的中國兩區或兩邦,平起平坐。一個中國,肯定會創造更多人間奇跡! 當然,真的要如兩岸政府、黨派和老百姓所期望的那樣實現“一中”藍圖,還有許許多多矛盾、許許多多疙瘩,需要一個一個解決,還有許許多多律令需要重新製定。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也需要修改,甚至連教科書都需要另行編撰,要做的事太多太多!惟其如此,我們才更不應該在名號、麵子上多所糾纏,空耗時光。也不應該在黨派排序、座次敲定上喋喋不休,浪費精力。集中兩岸精英,一件事、一件事辦下去,匯聚兩岸民眾,一座豐碑、一座豐碑地豎起來,這才是中國曆史的最偉大時刻和最偉大事件。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筆者連發五篇博文談“一國兩區”,卻漏說了一件事:兩岸的政治製度。不錯,這是筆者有意而為之,先把中華一統的大牌子豎起來,昭告天下,說明統一是頭等大事,其它的則等而次之。港澳之事已有先例,應該說除了人們的觀念和喜好外,並無不可逾越的障礙,即使是政治製度。 大陸與台灣屬於兩種不同的政治製度範疇,在他們各自實踐的過程中,都有不同利弊,不同得失。它們之間應該有互相借鑒、互相學習、互相記取的經驗與教訓,在一個中國的大旗下也必將有許多互相融合、互相結合乃至互相架構的內容,普世價值的東西會得到更大範圍的認可,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也能佈揚更遠、更廣、更久!中國最終將歸向哪種製度,那要看人民大眾和曆史在日益變化的國際形勢麵前作何選擇了,我們現在先別操那份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