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舊帖]2010.09.06 孩子們在加拿大的無主流生涯

(2012-03-25 12:00:33) 下一個

(先聲明娃還小,隻有六歲半,還有我們在加拿大;覺得沒有借鑒意義的趕緊打住。)

兒子兩年學前班20出頭個孩子裏,JK時除了他還有一個父母是大陸來的女孩,SK就他一個父母都是中國來的了。大概百分之七八十是白人,其他的有南亞的,中東的,非洲的。。。

在種族方麵兒子鬧過幾個笑話,SK開學沒幾天,我問他班上有沒有和他一樣爸媽是從中國來的,他說沒有,但有一個可能是從北朝鮮來的,我一聽挺感興趣,北朝鮮?沒聽說加拿大對北朝鮮有移民配額呀?

你怎麽知道他是從北朝鮮來得?

“他和我一樣是棕皮膚(夏天曬得是比較‘棕’),而且長得也和我有點像,可他又不會說中文”

後來知道,敢情人家媽是越南二代,爹是白人。

還有一次他問我什麽是“Native American",我說就是不象大多數現在生活在北美的人是從別的地方來的,他們是一直在這兒的,他一下明白了“那就是我呀,你是從中國來的,我是一直在這兒的”。

我以前的一同事,因為年齡一樣,背景類似,現在成了不錯的朋友,她倆孩子也是一男一女,年齡和我的差不多,經常playdate,一起去個博物館什麽的,孩子也挺熟。一天兒子突然問我了一句“M的爸爸媽媽是從哪來的?“

我的階級鬥爭弦立刻上緊,”他們和你一樣,是在加拿大生的,但M的爺爺是從捷克來的,奶奶從德國來的;M的姥姥,姥爺也是在加拿大生的,可他們的爸爸媽媽是從丹麥和瑞典來的”。

我幾乎從來沒和孩子們提到膚色和人種,盡量具體到個人,特定的國家; 處心積慮地就是想讓孩子們從小就紮紮實實地知道這是自己的地兒,自己和在這裏任何人一樣都是‘主流’,也都不是‘主流。

好在這也就是孩子們每天感受到的現實,鄰居一邊是泰國媽媽和Francophone爸爸,倆孩子和媽說泰語,和爸說法語;另一邊是不知道二代還是三代的印巴夫婦,車庫上常年掛著利物浦球隊的旗,沒準兒是繞道英國來的;再隔兩家,是印度爸爸和白人媽媽,三個女兒,都長得可愛極了。

孩子們的兒科醫生是白人,但姓是帶司機的;全家的牙醫是個印度人,帥極了,也幽默極了,孩子們喜歡,我也特喜歡;那個’北朝鮮‘男孩成了兒子的死黨之一,今年春節是去他們家party,孩子從越南媽媽那兒聽的十二生肖的故事。今天我們吃月餅,說到八月十五,兒子立刻問我“H家是不是也過八月十五”,我還真不知道。

加拿大號稱馬賽克文化,每個移民保存自己的色彩質地,拚一塊圖案也很美麗。我們的中文學校都是政府出錢辦的,不光中文了,任何文都有,好幾十種呢,暑假有五周的語言Camp.各種各樣的文化節你方唱罷我等場。。。我現在的公司中國人倒不多,除了我還有一個,可中東的,南亞的,東歐的,非洲的太多了,第一代應該有至少1/3。公司最近的BBQ因為趕上Ramadan而改期。

這裏一直非常強調多元文化,有時甚至因此麵對尷尬局麵,前一陣兒選舉時,每個人投票時都要拿證件對照片嚴明正身,可對一些蒙麵的穆斯林婦女怎麽辦?對投票時是否必須露臉很是討論了一陣兒。

就這樣我估計將來孩子們在身份認同上也會有一些探索和掙紮,相信如果他們能真心接受自己的文化背景,平等對待來自每個地方的人;這樣的困惑期,就是有,應該也不會太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