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的魚

在加拿大生活已近3年,太多珍貴的記憶和片段隨時間而被忘卻,好可惜…… 希望可以收錄下來,日後可以翻閱品味。
正文

我與基督教2

(2012-04-17 13:39:30) 下一個
從04年開始就反反複複有出國的機會,但那時的我對於離開自己熟悉的國度有一種恐懼,所以一直沒有離開。直到09年,機會再次出現的時候,我才感覺自己準備好了,事實上,並非生活上準備好了,而是心理上準備好了。因為09年我在國內的事業已經比較穩定了,也有了幸福的家庭,經濟狀況算得上是中產階級,老公也在單位上有個一官半職,做到了中層,一切仿佛比04年更難割舍了。但跟老公商量來商量去,覺得孩子在海外應該會得到更好的生長環境,家人也能在海外享受到更多家庭生活,盡管會麵臨短暫分離,長期考慮利大於弊。所以心中飽含了對家庭的使命感,定下來生活分工,我來坐移民監,老公負責家庭的經濟來源,我就吻別了老公和剛滿3歲的孩子,背起兩個大旅行箱,出發了。



07年來加初登時就住在一個朋友家,09年再次登錄仍然住在她家。說起這個朋友,竟然是在我最不齒的工作經曆——國企中認識的人,在國內身邊來來往往的親朋好友這麽多,尤其是在後來的工作單位,認識了更多的人,可沒想到在異國他鄉,可以真正幫到我的人,竟然是那個沒有任何利益關聯的朋友。她的家簡潔、溫馨、不奢華,氣氛隨意、自然,住在她家的日子,她幫我找房子、熟悉環境,一點點的不適和壓力都沒有。等我安頓下來後,我問她:我能不能為你做點什麽?她說:請繼續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愛傳出去。我的心幾乎融化,到底是什麽讓她有這樣的心地和見識呢?我不禁好奇。無意之中,我找到了答案:她是基督徒。因為她在國內的時候是黨員,所以我很好奇她是如何變成基督徒的,她告訴我,加拿大是一個建立在基督教基礎上的國家,如果想多了解這裏的文化,基督教是一個很好的窗口。All right, good point!

如果當時她向我傳福音,懷有深厚佛教觀念和科學人生觀教育的我大概是不會接受的,但是大家都知道新移民最需要的就是了解當地文化、學英語,溶入當地。她的話恰好觸動了我的軟肋。於是抱著學英語和了解北美文化的初衷,我請求我的英語外教(她恰好也是基督徒)帶我去看看她常去的小教堂。每個星期一次,這個小教堂裏就多了一個東方麵孔。我是裏麵唯一的一個中國人,大家都對我笑臉相迎,非常友好,有的還跟我用一點半星的中文開玩笑。但是氣氛好是好,可仍然解除不了我的孤單,因為我完全聽不懂,什麽迷途的羔羊啊,牧羊人啊,祭祀啊,感覺主題跟我完全沒關係,再加上英語很爛,更沒辦法明白。試著看聖經吧,也看不懂,舊約中的上帝像是一位憤怒的天神,遠不如我佛慈悲,他製定了嚴格的條例,一旦觸犯嚴懲不殆,讓我害怕。新約裏的耶穌又好像跟一些先知沒什麽區別,雖然他的犧牲讓人感動,但也僅僅是感動而已,讓我想起為新中國犧牲的那些共產黨人。唯一能聽懂的就是讚美詩,真好聽,跟想象中的讚美詩不同,教堂裏現在在唱的並非那些傳統音樂的調調,而是溶入了很多現代音樂的元素,節奏鮮明,旋律優美,有的歌聽多了,我也能跟著一起哼唱。為了能讓我對基督教多些感受,我的外教介紹了她的一個朋友給我認識,她的名字叫Shielah。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