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告而別
2021年四月份的一個晚上,高中同學微信群裏發出了一條消息。一位老同學突發心髒病過世,生命定格在五十幾歲的春天裏。老同學才華橫溢文理皆通,做過化學工程師、形象設計師、報社記者,出版過小說,最後改行做了導演。行行做的風生水起有聲有色,一個對生活如此熱愛的人最終與生活、世界和親友不告而別。那天晚上,在同學群裏看到此消息後,我和丈夫相顧無言,心情沉重,與老同學做無聲的告別。
我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誰都不想開口說話,空氣中彌漫的壓抑氣氛,令人窒息。老同學轉行做了導演的第二部電影即將完成上映,據說突破了第一部電影的滯澀,成功隻剩一步之遙。哪曾想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倒在了淩晨的工作台前,再未醒來。曾經意氣風發能言善道滿腹才情,對生活和未來滿懷希冀的人,卻未能看見第二天的太陽升起。老同學的驟然離世,展示出一個本已存在、心裏卻不願意承認的事實,那就是每一天我們都在老去,每一天都在接近死亡,每一天都在與生命告別。
第二天清晨,我和丈夫相對仍難言。到了晚間,心情稍微平複一些,才開口談論這場告別。老同學的音容笑貌依舊曆曆在目,丈夫清晰地記得高中時代的老同學,一件白色的高領毛衣,微微隆起的自然卷短發,十足的五四青年文藝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眾電影》雜誌是我們趨之若鶩的流行雜誌,一本大眾電影在手,什麽學習、成績,甚至高考都被拋擲腦後。我記得一個冬日午後的課堂上,坐在我前排的老同學偷偷看一本《大眾電影》雜誌,坐在他兩邊的同學一起扭頭看,坐在後麵的我們幾個也傾起身體挺直脖子腦袋探前,結果被老師發現,雜誌被沒收,老同學被批評。下課後氣的老同學對我們幾個人大叫,“就是因為你們才被老師發現。現在好了,誰也別看了。。。”
我與老同學更是從小學、初中直至高中時代的同班同學。初中最後一年,分了快慢班,為了備戰中考衝刺重點,任課老師們每天不知從哪裏找來的大批練習題,我們幾個班幹部自己動手刻蠟版、油印,再分發到每個同學的手中。我性子急,刻字快,經常戳破蠟紙。即使僥幸刻出來,亦被嫌棄字跡潦草字體難看,老同學包攬了我的刻字任務。我隻負責保管、分發學習資料。小學階段,一起站在高高的課桌上,設計班級的黑板報,我負責寫大體的美術字,老同學負責畫向日葵。畫了擦、擦了畫,總也不滿意。惹得我都煩了,獨自回了教室。最後老同學負責書寫、排版、寫字、畫畫,一攬子全部完成。等我再次出去時,字體大小、色彩搭配、整個黑板的比例分配,以及逼真的向日葵,黑板四周的花草圍邊,確實驚豔堪稱完美。時隔多年,依舊記得老同學當初那份聚精會神的神態和追求完美的執著。
我和丈夫剛結婚那會兒,依舊單身的老同學坐在我們那間研究生樓的十五平米的小屋裏,高談闊論女人的發型和衣品。當時實在納悶老同學為何對於女人的長發情有獨鍾,丈夫調侃他不剪發留成長發不就得了。後來多年後再次見到老同學,老同學早已辭職下海,出版了幾本關於男人和女人的服飾衣品設計方麵的書籍,才想起藝術欣賞的鑒賞力一直深藏於理工科出身的老同學的骨子裏。終究還是抵擋不住對於藝術的熱愛,放棄了工程師的本行,追隨本心創業去了。
那段日子,我和丈夫幾乎每天都在追憶和緬懷老同學的過往,甚至挖掘出許多不曾留意過的細節。丈夫和老同學自然接觸更多,了解更深。而我呢,則是從小至大一路同學過來的,大學也在同一座城市。我們懷念同窗數載的情誼,一起走過的少年和青春,歎息才子的英年早逝,總是不甚唏噓,難過一番。
這麽多年,也曾有過很多次的告別,但多是年長的朋友同事,或者不是特別熟悉的同齡人。雖說傷感難過,卻總覺得自己依舊年輕,死亡距離我們還很遙遠。彼時老同學的猝然離世猶如當頭一棒,從精神和感情上擊垮了設立已久的心理防線。因為我們熟悉,更因為我們同齡,所以更為感同身受難以釋懷。
記得爸爸多年前參加完一個老友的葬禮後回來,唉聲歎氣,情緒低落。印象裏爸爸參加過很多葬禮,為何此次卻如此傷心難過。爸爸說「以前參加的都是比自己年長的人的葬禮,而今天的老張和爸爸同齡,而且籃球運動員出身,身強體健的,怎麽一得病就得了絕症?」
多年以後,我開始經曆爸爸當年的經曆,開始麵對同齡人的死亡,也開始意識到自己正在漸漸老去,將要麵對一場場告別,不僅是與他人的告別,而自己也在日複一日地與這個世界告別。
同齡人的生病和離世,不僅察覺到歲月流逝帶來身體的衰老信號,也產生心理感情上的共鳴和感同身受,更有對於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死亡距離我們如此之近,死亡和明天哪個先來臨,能否吃到第二天的油條大餅,根本就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的事情。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麽呢?你們原本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生命不在我們手裏,我們緊緊攥著的不過是飛速流逝的時間而已。鬆開拳頭後,隻留下一團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一片虛無。
曾經我們以為告別隻是一種還要再見的期許。我們輕輕鬆鬆的告別,快快樂樂的再見。老同學的不告而別,使我們驀然驚醒,我們這代人正在漸漸老去。會有越來越多的同齡人先我們而去,我們會經歷一場又一場痛苦沉重的告別,直至我們告別這個世界。告別不可避免,何時告別更無法預測。不告而別是每個人告別塵世的最終模式。這是我們的悲哀和無奈,也是人類的終極命運。
唯一能做的便是在無奈的告別裏,盡量享受和欣賞每一天的辰光,好好的生活。
時隔三年後的今年四月,老同學病逝三年之後,他的第一部院線電影通過了審批。同學、舊友、新知、同事舉行了一場郊遊燒烤,夜幕降臨之後的曠野,他們一起觀看了老同學執導的這部電影,以此緬懷紀念。
斯人已去,一切皆成空。寫下這段文字,紀念我們的老同學。
生命寶貴而短暫,生活不易,願我們且生活且珍惜。
握手,橘子說的極對,珍惜當下。
謝謝巧巧,祝秋安!
謝謝海風。
鹿蔥好,人生一世,就是如此。。。唯有珍惜當下。並祝秋安!
抱抱麥子親,生命無常且脆弱,我們都保重!
謝謝小花榮分享,先是看著家中長輩一個接一個離去,突然有一天,看到同齡人的離去,總是唏噓。
祝秋安!
謝謝油翁留言,不過,您這妙趣橫生,忍俊不禁,似乎與本文主題不符啊。
謝謝思維的共鳴, 剛去讀了你的新博文,祝秋安!
過客好,是的,太脆弱了。。。
抱抱暖冬親,互相安慰一下。
謝謝瀟瀟,人就是這樣,以為自己很年輕,其實老了。。。
祝瀟瀟秋安!
謝謝可可,生命太脆弱了。。。
寫的真好,感人!英年早逝,確實讓人唏噓不已。誰都有走的那一天,這是所有人的終極無奈。順其自然,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吧。
抱抱親,特別理解,越是親近熟悉的人越不容易接受,需要時間。等到稍微平複的時候,寫出來,也是一種放下。
弄弄說的對,同齡人的離去敲響了警鍾。我們都保重!
不知道是不是跟熬夜有關?悲傷。。。
抱抱生活,特別理解。真的都要保重。
我也不忍看到同齡人的離去,我有一個閨蜜朋友,得肺癌,兩年前離去,我難過了好久,忍不住寫了文掉念,最後還是沒發表,心底的痛,不忍觸碰,等到能承受的時候再說吧!
人生,享受當下!珍惜眼前。
蘑菇說的太對了,不經曆就不會多想,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明天究竟怎樣,也不在我們手裏。
謝謝領導,如果能熬夜說明身體應該還是不錯,我現在就不能熬夜,每天必須睡夠 不然很難受。
我們要更加珍惜我們眼前的日子,還有我們身邊的人。
熬夜是最傷身體的,但拍攝就是這樣,租的場地都是以24小時收費的,我有朋友原來在國內就是這樣,一旦拍片租下來場地就得連軸轉。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