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重鎮——騰衝
在中國西南邊陲的滇緬邊界上有一座人口不多,麵積不大,甚至交通也不發達的小城,但它卻聞名遐邇,這就是被稱為“ 極邊第一城”的 曆史名城—騰衝。
騰知道它的人不少,在中學地理課本上有一條非常著名的地理線既從黑龍江的漠河到雲南的騰衝,這條線是我國地理學、經濟學、人口分布的東西分界線,因此騰衝對於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來說幾乎無人不知。另外還有一個因素也使它名揚四海,那就是騰衝還是《大眾哲學》作者艾思奇的故鄉;陳納德和他的“飛虎隊”想必大家也並不陌生,駝峰航線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騰衝便是駝峰航線的必經之路。然而真正到過騰衝的人卻很少,因為在 2008 年底前到這裏的交通實在太不方便了,要先到昆明,然後取道保山或芒市後再乘 3 個小時左右的汽車才能到達。 2009 年初,騰衝有了自己的機場,如今來騰衝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2008 年 9 月,我幾經周折,有幸來到了這塊充滿神奇,令人神往的土地,而最讓我流連忘反的是騰衝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裏有太多令人追憶、向往和憧憬的往事……
蔣介石曾經說過:“一本《大眾哲學》,衝跨了三民主義的思想防線”。蔣介石的高級顧問、台灣“國防部”政工幹校係主任馬璧教授題詩雲:“一卷書雄百萬兵,攻心為上勝攻城。蔣軍一敗如山倒,哲學猶輸仰令名。”又題注:“ 1949 年秋後,蔣介石檢討戰敗原因,自認非敗於中共之軍隊,乃敗於 艾思奇 《大眾哲學》之思想攻勢。”
從騰衝縣城順著寬敞的公路向西南行 4 公裏,就進入了一個四麵環山的小壩子:一條清亮的小河從壩子中間穿過,村外的田野上一片金黃,村子中飛簷鬥拱的建築鱗次櫛比……有人把它稱為中國西南的驛路商旅第一村,有人說這裏的每一塊石頭都收錄著動人的故事——這就是民國元老李跟源先生所稱讚的“和順人家圖畫中”的和順鄉。
和順 鄉水碓村一條石巷的盡頭,聳立著一座精美雅致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建築,這便是當代傑出的哲學家艾思奇的誕生地 。
艾思奇本名李生萱, 1910 年 3 月出生在 騰衝縣和順鄉水碓村 一個三代書香世家, 青年時,兩次東渡日本求學, 1935 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7 年到延安,他一生著有哲學文章 360 餘篇,是我國著名的馬列主義哲學家。 艾思奇是他的筆名,他以筆名聞名於世。關於“艾思奇”名字的來曆,說法很多。他的胞弟李生葂在《雲南文史資料第 36 輯艾思奇傳略》中,對此做了說明:“有人說是‘愛(艾)馬克思(思)伊裏奇(奇)’。有的說‘生萱’兩字的英文頭一個字母是 S · H ,諧音‘艾思艾奇’,去掉了中間的‘艾’字就成了‘艾思奇’了。 1982 年,黃洛峰同誌來昆明,我去看他,談到這個筆名,他告訴我流傳的說法都不對,確實情況是:他到上海後,有一次去看了一部名為《愛斯基摩人》的外國影片後,他突然想到借此片名的諧音取下這個筆名,意思是‘愛思考的奇異事物’,即成了艾思奇。”
“愛思考”的艾思奇也把“思考”的利器帶給了更多的人——《大眾哲學》、《哲學與生活》曾經影響了一代仁人誌士。《大眾哲學》由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發行量巨大,不僅啟迪了廣大青年的思想,鼓舞著他們走上革命的道路,就連著名學者聞一多、朱自清都認真閱讀過並深受其影響,這與他們後來成為拍案而起的民主鬥士不無關係。有意思的是,這次在騰衝艾思奇故居展覽館裏,看到了蔣介石的高級顧問、台灣“國防部”政工幹校係主任馬璧教授前些年為艾思奇故居的一個題詩:“一卷書雄百萬兵,攻心為上勝攻城。蔣軍一敗如山倒,哲學猶輸仰令名。”又題注:“ 1949 年秋後,蔣介石檢討戰敗原因,自認非敗於中共之軍隊,乃敗於 艾思奇 《大眾哲學》之思想攻勢。”據說《大眾哲學》發表伊始並沒有引起蔣介石的注意,然而隨著《大眾哲學》產生影響越來越大,蔣介石曾派人找來該書通讀了全文,看完後蔣掩卷長歎:《大眾哲學》真是害死人!為此他還大罵陳立夫說:共產黨能寫出《大眾哲學》,你們身為國民黨員怎麽就寫不出來?據說蔣介石還曾說過:“一本《大眾哲學》,衝跨了三民主義的思想防線”。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此事,沒有想到 艾思奇的 《大眾哲學》有這麽重要的作用。
可惜他英年早逝, 56 歲就因病去世了。
令和順人至今依然倍感驕傲的是那座建於 1928 年的鄉村圖書館。時至今日仍然是全國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鄉村圖書館。 館內藏書 70000 餘冊, 80 年來,它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和順人的心扉。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也許它就是那麽的讓人震驚,在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鄉村裏,卻有一個藏書 7 萬多冊的圖書館。這就雲南騰衝縣的和順鄉圖書館。
走進和順鎮,在風景如畫的雙虹橋畔,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築群顯得分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和順圖書館。和順圖書館占地 1392 平方米,由大門、中門、花園、館舍主樓、藏書樓等組成,大門為光緒年間所建,采用漢景殿的牌樓樣式,門額上懸掛著和順清代舉人張礪所書的“和順圖書館”的匾額,藍底白字,十分醒目。
和順圖書館的前身是 1924 年和順“青年會”發起成立的“閱書報社”,它是由旅緬華僑為振興家鄉文化集資創辦的,而坐落在雙虹橋畔現在的這座“和順圖書館”則是 1928 年興建的。館內藏書 70000 餘冊, 80 年來,它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和順人的心扉。
和順鄉相對於內地來說是偏僻的,而它又是我國與緬甸的接壤之地,僑民特別多。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一幫和順鄉的熱血青年和開明鄉紳不滿足於當時的文化生活狀況,可對於一個交通極其不便的小山村又能如何呢?於是就想到了辦個圖書館來彌補思想的空虛,推動地方的文化事業,使人們的生活更高尚、更豐滿些。於是他們結社讀書,組織了崇尚新文化運動的“崇新會”、“鹹新會”等,把自家的書拿來讓大家分享,並建起了當時村中最豪華的建築用來供大家讀書,並掛上了“閱書報社的”牌子,傳讀新書以及報刊。當時的藏書已達 70000 餘冊,在一個地處偏遠、交通閉塞、默默無聞的小鄉村,能夠擁有藏書如此多的圖書館,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和順鄉出門在外的人多,聽到這個消息為之振奮,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捐書捐款,從一兩本畫報、三五塊銀元,直到全套二十四史、四庫全書等等,甚至有了複印機。日久天長,一個中國最古老的鄉村圖書館便在和順鄉誕生了。
和順人並沒有把“閱書報社”束之高閣,更沒有把它當成現在的“形象工程”,而是嗬護有加,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引領它一天天壯大。
“和順鄉圖書館”正式掛牌是在 1928 年,當時交通不便,訂一份內地如上海南京的報刊,經國內陸路要好幾個月之後才到得了騰衝,於是他們請在緬甸的同鄉訂得京滬報和最新出版的書籍,由水路從上海廣州香港船運到緬甸仰光,再轉運到和順,書報到館時間比國內郵政快了一倍。這個鄉村在當地竟成了消息最靈通的“新聞中心”,據說連騰衝縣城裏的知識分子和青年都要跑到這裏來借閱書報。可見圖書、報紙的力量在當時有多麽大。
今天有了互聯網,隻要一點擊鼠標,天下大事盡收眼底,可當時熱愛學習的青年是沒有這個條件的,能讀到幾個月前出版的報紙和書籍對他們來說已是天大的榮幸了。
有人說 和順的圖書館至到目前仍然是中國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鄉村圖書館,不知是否考證過,但我相信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它肯定是中國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鄉村圖書館。氤氳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就不難想象能走出艾思奇這樣的學者了。
2006 年 5 月 25 日,和順圖書館舊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遙想那時青年人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我真希望我們今天的青年人能夠珍惜如今的大好時光,充分利用便利的資源,多讀書,讀好書,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增長才幹 。
就憑這座鄉村圖書館,就足以讓人對和順肅然起敬。
西起印度汀江和阿薩姆幫,東至中國昆明,全 長 880 多公裏 ,山巒疊嶂,如果從高空的側麵看恰似一座“駝峰”,這裏就是 1942 年到 1945 年間美軍開辟的,總共向中國運輸了 80 萬噸各類物質的“駝峰航線”。騰衝恰在這條“駝峰航線”的咽喉。
1942 年到 1945 年,正是中國抗日戰爭由相持轉向反擊的階段。以陳納德將軍為首的“飛虎隊”為了向中國運送抗戰物資,開辟了這條“駝峰航線”,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危險的航線,據統計,從 1942 年到 1945 年的 3 年間,美國空運隊先後投入 2000 多架運輸機運送戰略物資和軍隊,飛行 180 多萬架次,其間, 1500 架 飛機和 3000 多名飛行人員長眠在航線下的深山幽穀之中。
到騰衝我們有幸住在了駝峰賓館,為紀念“駝峰航線”而建造的賓館正麵是“飛虎隊”飛機的造型,兩側是“駝峰航線”的飛行圖和空戰圖,賓館大廳和每個房間內都掛有與當年“飛虎隊”以及當地群眾幫助“飛虎隊”的老照片,仿佛把人有帶回了那個年代。
由於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和平談判”破裂發生了國內戰爭,美國人站到了國民黨一方,特別是發生了我國建國初期的“抗美援朝”戰爭,美國政府深深地傷害了中國人民,中國人民對“美國鬼子”恨之入骨,因此對抗日戰爭中幫助過中國的美軍也漸漸淡忘了。其實,實事求是地講在抗日戰爭中美軍對我國的援助是個不爭的事實。
就拿“駝峰航線”來說吧,它所發揮的作用 令今天的人們也歎為觀止。當時美國提供給中國的物資需要從美國運至印度卡拉奇,再到汀江和阿薩母幫,然後飛越 “ 世界屋脊 ” 喜馬拉雅山脈,到達中國昆明巫家壩、呈貢、羊街、楊林、沾益、雲南驛等機場。日軍占領緬甸後,派遣戰鬥機從緬甸密支那起飛,攔截沒有防禦能力的美國運輸機,致使航線被迫北移,飛越喜馬拉雅山南麓。這一地區山峰高度超過 1.7 萬英尺,飛行高度最高可以達到 2.5 萬英尺。由於航線在世界高海拔地區,有的山峰太高,飛機隻能在雪峰山穀間穿行,使航線看起來像駱駝的峰背,因此稱為 “ 駝峰航線 ” 。
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飛機的翅膀經常掛滿冰霜,在飛行中隨時麵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飛機失事率高得驚人。 在 3 年零 3 個月的時間裏, “ 駝峰航線 ” 向中國運輸了 80 萬噸戰略物資,但也因此付出了驚人的代價,共墜毀和失蹤飛機 1500 多架,犧牲和失蹤飛行員 3000 多名。 一些飛機墜毀最集中的地段,飛機的殘骸居然連綿一百多公裏。美軍給這一地段起了一個非常殘酷的名字,叫 “ 鋁穀 ” ,就是飛機鋁片布滿的山穀。
騰衝縣境內的清水鄉駝峰村就曾是 “ 駝峰航線 ” 的重要基地,前些年在騰衝還曾發現過美機的殘骸。遺憾的是這次我們到騰衝本想看看當年的駝峰機場,可導遊講目前已找不到駝峰機場的遺址了,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那時聽說在騰衝境內正在修建一座起名為“駝峰機場”的新機場,它也算是對當年飛越“駝峰航線”的陳納德將軍和他所領導的“飛虎隊”勇士們的一個紀念吧。
報載 2009 年 2 月 16 日騰衝機場正式通航,如今人們去騰衝就不再是件困難的事了,大家在閑暇之餘不妨到這個邊陲小城看看,收獲一定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