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墨

我自2009年二線以來,今年是第三次來美國,將我2010年來美國時寫的文章發在文學城,拋磚引玉,供大家閑時解悶。
正文

紹興與《蘭亭序》

(2012-02-21 09:07:37) 下一個

紹興與《蘭亭序》

五月的江南,山清水秀,鮮花盛開,滿眼碧綠,細雨中,微風拂麵,樹枝搖曳,竹葉蕩漾,景色宜人,令人流連忘返。

在從溪口前往紹興的路上,導遊介紹著將去的景點,當說到要去紹興縣的蘭亭時,我腦海的第一反映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江南風情看紹興、江南古城看紹興、江南文化看紹興”。紹興是一座擁有 2500 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曆經 2500 年,城址未變,格局依舊,這在全國都是少有的。紹興的名字據說是在公元 1130 年,宋高宗趙構取“紹祚中興”之意,升當時的越州為紹興府而得名。紹興鍾靈毓秀,被毛澤東譽為“名士之鄉”。

王羲之是這 “名士之鄉” 的驕傲,他的《蘭亭序》無論是在書法界,還是在收藏領域那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但對《蘭亭序》的來曆,以及相關的曆史背景一般人就知知甚少了,我對此就不甚了解,正好借此機會好好學習學習。

《蘭亭序》是王羲之物我兩忘的神來之筆, 被視為書法中的極品,有 “ 天下第一行書 ” 之稱,對此美譽,王羲之當之無愧。在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陰曆三月三日, 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 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紹興蘭亭 “ 修禊 ” , “ 修禊 ” 是到水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動,大概有點像我們今天春遊踏青或過“端午節”喝雄黃酒消災求福相似的意思,他們把水引到亭邊的環形水渠裏, 42 個人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 由書僮將盛滿酒的羽觴放入溪水中,隨風而動,羽觴停在誰的位置,此人就得賦詩一首,倘若是作不出來,就要罰酒三觥,這就是被後人稱為曲水流觴的事情。這天 42 人中,有人做詩兩首,有人做詩一首,還有的人幹脆一首也沒有做。 “ 修禊 ” 後 有人提議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匯編成集,於是便有了《蘭亭集》。王羲之乘著酒性為這個詩集做序, 辭翰兼美的《蘭亭序》於是問世了,其實當時 《 蘭亭序 》並沒有名稱,是後人加上的,《蘭亭序》還有《蘭亭宴集序》、《 蘭亭集序 》、《 臨河序 》、《禊序》、《 禊貼 》等名稱,但都不如《蘭亭序》叫得響。

《蘭亭序》 記敘了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生死無常的感慨,它共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每一字都姿態殊異,圓轉自如, 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 不僅異字異構,而且更突出地表現在重字的別構上。如出現的 20 個 “ 之 ” 字,各有不同的體態及美感,無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題《蘭亭》詩中便說: “ 廿八行,三百字, ‘ 之 ’ 字最多無一擬。 ” 。 後人評道 “ 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 ” 。據說王羲之酒醒後也曾再書《蘭亭序》,但均遜色於原作,所以《蘭亭序》原稿一直為王羲之視為傳家之寶。可惜傳至王羲之第七代時被唐太宗李世民 “ 騙 ” 入朝廷,並隨之殉葬。因此,見過《蘭亭序》真跡的人並不多。
在蘭亭一座禦碑亭旁,新安放了 18 個石台,每個石台邊放有一桶水,石台上放著一枝毛筆,石台的正前方掛著一塊石牌上書寫著一個“太”字。這裏據說是“青少年教育基地”,讓大家都可以練練字。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過去,我們上小學的時候都有大字課,從描紅模子開始,到寫田字格,這是一門必修課。現在,“奧林匹克數學”成了中小學生的熱門課,恐怕許多的孩子都不會描紅模子,更不會去寫田字格了。時代發展了,電腦成了寫作工具。鋼筆字很多人都不會寫了,就更別說毛筆字了,真正到了提筆忘字的地步,離開電腦有那麽一些人可能就不會寫東西了。看到這個教育基地,我真是為它高興,眼下提倡素質教育,讓中小學生利用課內和課餘時間練練毛筆字何樂而不為?既可弘揚民族文化,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毅力。

關於練字還有一個典故:王羲之的夫人、王獻之的母親曾在評價王獻之的字時說過: “ 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 這個字有人說是“太”字,也有人說是繁體的“鵝”字。從蘭亭這個教育基地的模版看,應該是“太”字了,不然它不會將“太”字作為模版。 中國有句古語叫: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王羲之就具有這種品質,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曆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裏,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麵,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 王獻之也是因為聽從了父親王羲之的教誨,練字用盡 18 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 “ 二王 ” 。

紹興是個名副其實的文化古城,它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