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

本隻想寫寫自家的故事,沒想到土匪竟然不允許!如今決定先致力剿匪,待自由民主之花在大陸盛開時,再來完成自家的故事好了。
個人資料
我是秋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習家軍翻牆去愛國

(2016-01-24 08:58:24) 下一個


    今年煙花特別多,有人偷渡來自首,有人翻牆去愛國。

前兩天,百度人氣最旺的貼吧“帝吧”2000多萬熱血青年遠征facebook,以表情包、刷屏、貼圖的方式碾壓台灣政要及媒體帳號,讓“胎毒”分子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引發了輿論熱議。讚譽者如某大報公號稱“戰旗美如畫……青年有青年的粗魯,青年也有青年的可愛。”批評者則認為這是腦殘秀下線,刻薄的評論如:“一群豬翻越圍欄,對外麵的人說你們真可憐,回到豬圈後,其他豬的紛紛叫好。”

我覺得,興奮也好,痛心也好,委頓成年人用年輕人的熱情來澆自己的塊壘,挺沒意思的。年輕人的心思成年人永遠無法理解,就像當年你爹媽無法理解你一樣。年輕時誰沒有二逼的時候呢?何況愛國還不是一件二逼的事,但二逼的事你非要跟愛國扯上關係,就真的二逼了。

有件事我們得先搞清楚,世界上有facebook這個網站麽?有的話,我們怎麽永遠都打不開?根據我國目前的互聯網法規,翻牆無疑是違規,我們不是強調依法治國嗎?多達2000多萬人集體破牆而出的事件,不僅沒有受到處罰,主流媒體不以為恥,還反以為榮,難道這是默許翻牆合法化?

哦,我忘了,誰叫這是“愛國”行為呢,愛國當前,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法律也不是擋箭牌。是啊,我奉旨愛國,還不能砸你丫的車?問候你老母?罵你是漢奸?在吳媽的床上打打滾?這樣的好事,下次請叫上我和阿Q同去。



別人翻牆為自由,我們翻牆為愛國。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是不是長期誤解了隔壁三胖同誌,那麽多“北逃”出生入死地翻牆而出,會不會並不是在曹縣吃不飽飯,而是為了出來告訴大家:“我們很幸福,全世界都誤解了我們。”又或者是提醒世界:“一個沒有曹縣的地球有什麽好存在的?”

其實,絕大多數熱血青年也是跟你我一樣的普通人,過著簡單平凡的生活。網絡上動輒喊打喊殺的人,日常生活中卻可能是一個見到“大簷帽”都緊張的人。但這麽多雞血從何而來?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摩根.弗裏曼對男主角安迪說:“監獄裏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製化。”在監獄裏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圖書管理員老布,好不容易出獄後,卻整日生活在惶恐中,高牆已經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外麵的世界太陌生了,最後隻有選擇自殺。

在世界最大的局域網生活久了,如果沒有了牆,真的不習慣,你會不知不覺地愛上這堵牆,甚至為它而歌唱。就算某天這堵牆消失了,你內心的牆還屹立不倒。某年到境外旅遊,上網搜索首先想到的還是百度,竟然忘了沒有牆了,可以用穀歌了。那種體驗特別魔幻,我終於身處一個沒有牆的互聯網世界,但上的卻還是牆內的網站,自我屏蔽了那些“有害”的網站——即使沒有任何人要求我這樣做。

這樣的自我審查已經內化於心。作為一個高級書僮,我現在寫文章總是字斟句酌,生怕不知哪句話捅到了華府的G點,惹惱華太師,把我降為華府的“低等下人9527”。



動輒將熱血青年的行為斥責為愚昧、腦殘,或者欣喜地認為“說明我們這些年的教育是成功”,這都是入戲太深,太當真了。在這個連“傻根”都知道“賺中國的錢,生美國的娃”的時代,年輕人憑什麽就會比各位傻呢?

錢理群先生曾將中國當前的一些知識分子稱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即: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製達到自己的目的;既然你們“嘴上全是主義,心裏全是利益”,憑什麽熱血青年就不可以成為“精致的愛國主義者”呢?

當前有一個奇特的社會現象,現在年輕人既極度關心政治,又極度不關心政治:對於與自己利益相關的民生問題、權力監督、社會矛盾等具體問題選擇性失明;而對於國家、民族等宏大政治問題熱情高漲。一開口就是民族、國家和政府的安危、盛衰和榮辱,但對自己的基本權利、自由和尊嚴,卻從不思考,對於身邊的各種不公和無數無辜、無助的弱者,卻漠不關心。霧霾來了編段子,災難來了點蠟燭,身邊的小偷不敢抓,老人不敢扶,卻一天到晚嚷著要滅日本、打美國……

看似分裂,其實簡單。因為,這樣的愛國是安全的,是聰明的,是合時宜的。

就像小孩撒嬌要糖吃,一邊在地上打滾,一邊瞄著大人的態度。如果大人煩了,說:“差不多了哈,再不起來就打屁屁。”小孩立馬起來走人。

如果大佬們把這種表演當了真,認為“民氣可用”,那就圖樣圖森破了。大清那會兒,義和團打出的“扶清滅洋”本來是政治正確的護身符,老佛爺卻當了真,與八國同時開戰,結果大師兄們比老佛爺跑得還快。大家都在演戲,導演卻當真了。

我不想苛責現在的年輕人,非要頭撞南牆,非要成為勇者和鬥士。但至少,我那個時代的年輕人,麵對牆,至少還能聽懂Beyond《長城》的內涵,悲天憫人地吼兩嗓子:

圍著老去的國度

圍著事實的真相

圍著浩瀚的歲月

圍著欲望與理想(叫嚷)

蒙著耳朵

哪天哪月不再聽到在呼吼的人

蒙著眼睛

再見往昔景仰的那樣一道疤痕

留在地殼頭上……

算了,年輕人最煩老年人囉嗦。我最後提個建議:“帝吧出征,寸草不生”這句口號雖然充滿革命的豪情,但卻讓參與者沒有獲得感,起不到鼓舞士氣的作用。

借鑒過去成功的經驗,建議換一個更激動人心的口號:

“拿下台灣島,一人一個林誌玲,呼兒嗨喲!”

(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