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15 (62)
2016 (45)
一個半世紀前,八國聯軍為懲罰滿清政府不守信用、扣押談判使團,揮師直搗京畿重地。
當時的滿清政府,銀樣臘槍頭中看不中用,幾萬人的精銳八旗鐵軍,被幾千人的聯軍打得一敗塗地,皇帝老兒也撒丫子跑了。
當滿清政府被迫釋放扣押的談判使團時,被監禁的39人當中,已有21人被虐待致死,18人存活下來。
英法兩國被徹底激怒,可以說,是怒不可遏,為了報複,英國專使額爾金準備燒毀紫禁城,後來,為了照顧滿清王朝臉麵(當時英法正與清方談判《北京條約》),才另外選擇了圓明園。
1860年10月18日,英軍第一師約3500人,奉命放火焚燒了圓明園。
在焚毀圓明園的前幾天,英法聯軍要求清方交出北京安定門,“代為看守”。英法聯軍分四批入城,並將司令部設在國子監。
英法聯軍列隊入城之時,清軍士兵夾道跪迎,北京居民觀者如市,這一場麵後來被痛斥為“麻木”,通常也被好心地隱去。
八國聯軍即將打到北京時,清廷派出官員前往八國聯軍軍營安撫,慰問。
對於當時的鹹豐皇帝來說,圓明園被焚毀是他個人的屈辱,他生於斯、長於斯,一直把它看著是和紫禁城一樣的聖地。當他聽到圓明園被焚毀的噩耗之後,當場口吐鮮血,舊病複發,一年不到就死於熱河。
不過,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皇帝的那種感覺似乎離他們遠了一點,他們每天為生計奔波,隻盼望能有一個平安的日子。
在專製極權製度之下生活的人們,毫無任何尊嚴可言,他們每天都在屈辱中生活,早已感受不到屈辱,更不可能理解並去同情皇帝所遭受的屈辱。
他們成群結隊闖進已無人守衛的皇家禁苑,帶走他們所能夠找到的一切。
他們的行為被說成是“盜賊”,而皇帝大肆搜括民脂民膏建造圓明園以供淫樂的行徑,後來卻是被冠冕堂皇地宣布為全國人民的崇高道德責任。
今天,把圓明園說成藝術精萃、輝煌瑰麗,皇帝的行徑自然就是一項功彪史冊的偉大成就了。
皇帝的屈辱,後來也被說成是人民的屈辱,圓明園成了人民和國家屈辱的象征,真是天大的笑話,滑天下之大稽!
皇帝的遭遇與中國人民有何相幹?西方公使向皇帝磕頭或不向皇帝磕頭與中國人民有何相幹?
皇帝為了他所認為的屈辱而不惜一戰,卻是以國家的利益及人民的生命為代價,除了使他本人遭受到更大的屈辱之外,還使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最終喪失了150萬平方公裏領土,那是中國為了“以夷製夷”而向俄羅斯付出的代價,這樣慘痛的損失,永遠也無法彌補!
在中國近代史上,這是一場代價最為昂貴、同時又最為無聊的戰爭。正如蔣廷黻教授在本世紀三十年代所寫的那樣:
“當時我們與英、法所爭的是什麽呢?北京駐使,內地遊行,長江通商,這是雙方爭執的中心。這些權利的割讓是否比東北土地的割讓更重要?大沽及天津的抵抗是否應移到黑龍江上去?我們一擬想這兩個問題,就可以知道這時當政者的‘昏庸’。鹹豐四年,西洋通商國家曾派代表到天津和平交涉商約的修改。彼時中國稍為通融,對方就可滿意。清廷拒絕一切,偏信主張外交強硬論的葉名琛。葉氏反於全國糜爛的時候,因二件小事給英、法興師問罪的口實。鹹豐時代與民國近年的外交有多大區別呢?”
不僅是民國,今天我們也可以同樣自問,我們現在的所謂民意,與鹹豐時代又有多大區別呢?
最讓人不解的是,如此被人焚毀的圓明園,更進一步被貼上了愛國主義的醒目標識,當成了道德批判及政治動員永遠新鮮的題材,盡管它隻是皇帝們荒淫無恥、尋歡作樂之地。
他們對圓明園的財寶也作了極盡誇張的描繪,字裏行間卻讓人看出某種垂涎的神態,那些都是皇帝本人終生享用無盡的財寶,豈容他人染指。
至於談到圓明園的藝術成就,即使它被吹噓成“萬園之園”、“天上之園”、中西建築合璧,等等,從建築學的角度看來,並沒有太大價值。
首先是它的中式那一部分建築,所謂宮殿樓閣、亭台碑碣、橋廊水榭,均為清代風格,較之中國古代如唐宋時期建築,已經是一個大的倒退。更何況後來又新建了大同小異的頤和園,就更沒有什麽可希罕的了。
而且,在園區的規劃和布置中,各景區特點過份突出,比例笨重的官式建築,往往不能和自然風光相調和,破壞了整個園林的風格。
特別是圓明園中的西藏建築和長春園中的歐式建築,更是十足的敗筆。
再說圓明園中的歐式建築,全都屬於洛可可風格。這種在十八世紀演變形成的建築風格,最大的特點是:整個建築的結構、尺度和質感,完全淹沒在瑣碎的雕刻和花哨的裝飾當中,沒有任何分寸可言,因此,它隻是代表了西方古典建築中一個頹廢的流派,藝術價值非常之低。
不過,它卻深得皇帝喜愛,上有好焉,下必甚焉,皇帝的個人好惡,理所當然要演繹為時尚。於是,清代的藝術風格流行著同樣是瑣碎的雕刻和花哨的裝飾,形成了一股到處泛濫的潮流。
在對圓明園被焚毀經過,有了一個大致上的了解之後,我們的義憤填膺就不隻是指向英法兩國了。
皇帝拘禁、虐殺英法外交官的行徑,不僅違反西方的國際法,也同樣違反中國自古以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行為準則,即使這一準則在中國幾乎沒有多少人遵守。
額爾金勳爵在中國,最痛恨那些“把這一古老文明踐踏在腳下的人”,由他來下令焚毀圓明園,不啻是曆史的悲劇。
但無論怎樣,比起中國在那場戰爭中所喪失的150萬平方公裏土地,皇帝的圓明園實在算不了什麽。
對圓明園的大肆渲染和對國土淪喪的隻字不提或是輕描淡寫,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英法聯軍放火報複的憤怒譴責,與對專製製度野蠻暴行的有意隱瞞,同樣構成鮮明的對比,正是通過如此處理,圓明園才能在政治動員中,發揮出巨大作用,除一般的激起狂熱情緒之外,還能把社會輿論導向現實政治所需要的主題。
俄羅斯的報上有段話: 中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與日本人鬧矛盾,就砸中國人的日本車,與菲律賓鬧矛盾,就讓香蕉統統爛掉,與美國人鬧矛盾,就躲起來不跟人家說話;中國人就象小孩子,他們特別容易鬥氣,根本不懂國際規則,也不屑於遵守規則,他們自有一套,他們的政客除了權術,啥也不懂。
讚一下樓主的寬宏大量,罵街的口水貼也保留著。讀者自有公論。
如果有人不遠萬裏來到你家,並要和你家人拚命,你最好先琢磨琢磨背後的原因,看看是誰犯錯在先。
LZ連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都分不清,就在這裏滿口噴糞,苟糧淪落到如此地步,實在可喜可賀。
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趕上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