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慢走美國7,巴爾的摩的一條街

(2014-04-13 06:02:18) 下一個

慢走美國7,巴爾的摩的一條街


 從紐約到華盛頓的途中,兩大城市是必經之路,一是費城,在就是巴爾的摩,它是處於紐約與華盛頓之間的一座港口城市。是美國最早建立的大城市之一,也是馬裏蘭州規模最大的都市,進入巴爾的摩城市之前的第一眼的印象,就是沒落和有點點荒涼,不管有多少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也不管有多少人在歌頌這個港口城市,但這卻是是我從心底湧出的第一個觀感。早就聽說過這座城市的曆史和威名,一直沒有機會,這次是朋友介紹說,這裏有一條建立於一八八六年的古文物街,很值得一看,慕名來訪。


巴爾的摩一向以其製造業而著稱,它在美國早期工業發展曆史中曾經起過卓越的作用。然而,這個城市也對於美國文學發展史獨具特色的貢獻,更有不少的文物古跡,美國國歌《星條旗之歌》(The  Star Spangled Banner)。的創作者,是一位名叫弗郎西斯.斯考特.基(Francis Scott Key)的馬裏蘭青年。1814年9月,英國軍隊在火燒華盛頓之後,分海陸兩路進攻巴爾的摩。英國海軍在對守衛巴爾的摩內港的麥克亨利堡(Fort
McHenry)通宵炮轟之後,仍然未能攻克這座碉堡。當時,弗郎西斯注視著在戰火中高高飄揚的美國國旗,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詩,《保衛麥克亨利堡》。他用《獻給天國的阿克那裏翁》的音樂為這首詩配曲。這首歌後來成為美國國歌,已經有近百年的曆史。


巴爾的摩的另一個著名的就是《巴爾的摩太陽報》。從1837年5月17日創刊至今,該報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年的曲折曆程,它最初的名字是《太陽報》(The Sun)。在上個世紀初,《巴爾的摩太陽報》曾一度在全美國享有盛譽,是最具影響力的大報之一。它擁有一批優秀的新聞記者和編輯。


巴爾的摩城市位於馬裏蘭州的西北部,離美國首都華盛頓市隻有四十裏的距離。屬大西洋沿海城市,從高速公路下來開不了多久就看到了巴爾的摩的inner harbor(內陸港口,簡稱內港)。內港算是一個比較美麗的地方,也許夜景更為吸引人,她位於巴爾的摩的幾乎算是市中心的地區,她的名氣不小,但對於看過不少海港的我們來說,實在是沒有多少吸引力,我把車停住港的一側,沒有十幾分鍾,就回到了車上,繼續前行。


雖然巴爾的摩城的名氣不算小。可她的downtown市中心區卻不大,在紐約開慣了快車的我們,在這裏覺得還沒怎麽加油門,就好像又出了城,實際上還是城裏,隻不過是看起來離開市中心後很破敗而已罷了,當車子轉回來的時候,就由回到了巴爾的摩內港。


看來,這個港口就是巴爾的摩的最主要的標誌之一了,這裏確實是美國大西洋的一個重要港口,她緊鄰著名的Chesapeake(切薩皮克)港灣。由於港口附近自然條件優厚,切薩皮克灣水深航寬,萬噸級遠洋輪可直接駛入巴爾的摩港區。這使得巴爾的摩不僅商業航運十分繁忙,發達,而且還是旅遊遊輪出發的港口之一,更是外來遊人的集散地。


 


在港區的周邊是巴爾的摩的主要的區域,港區周圍還建有國家海洋水族館,自然科技博物館,巴爾的摩城市曆史博物館等等,我們找了一家視野不錯的意大利餐館,邊填飽肚子,邊欣賞著巴爾的摩港區的風光。


中午時分,我們從巴爾的摩的港區出發,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到了我們要去的巴爾的摩的古董一條街。先把車停在了離這條街兩個街口的不遠出,帶上行囊,徒步沿著路邊一個一個的店逛,一件一件東西慢慢的欣賞。


進了第一家店,看到這裏古董店的擺設和店裏的工作人員,就知道不虛此行,無論從店員所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和專注的神情,還是那些明顯的折射著歲月之光的一件件古董,都對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旅人一種不同尋常的吸引力,這就是我們要找的那條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