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解“私”
遠古的風 於 【文學城】的〖古風無痕〗博客 2013-07-19
其實,自私與無私沒有本質的差別:全人類的各各自私的交集就成了無私的公德。
大家不要把共集∪(合集)與交集∩搞混淆了,用數學的語言來說,就是:無私≡∏(自私∩)
∏:是在相同條件下對體係內所有一切利益相關者的累積;
自私∩:是各個單獨個體與其他所有參與者的共同交集。
這一點在生物界很容易觀察出來,比如完全自私的物種間(甚至在食物鏈的上下節點間)都廣泛地存在著共生、共棲的同生共榮關係。這是為何?
在數學上能夠比較直白地說明:在一個多參與者的複雜體係中,單體的極大值常常跟整個體係的極值不一致;而各個元素間的相對妥協,獲取次級數值,反爾能夠讓體係在整體上達到極值。物理學更是闡明了世界各元素間相互妥協的根本律則。在此基礎上,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的分支講的就是原子和分子是如何通過相互妥協而構建整個世界的基本骨架的。往大的方向發展,生物學開始在骨架上添置血肉,人類學讓物種動起來,社會學讓物種鬥起來,文學就把鬥爭過程中的喜怒哀樂記述下來,哲學最後收尾。而一旦離開了數學與邏輯,哲學就蛻變成了宗教。
對於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在根本上是受自然資源的限製的,在大尺度長時間的曆史滄桑中去看,全人類是逐漸趨於“無私公德”的平衡態的,當然在區域間和短期內,大家覺察到的幾乎都是自私的攻殲。
以上這些文字就是古風在閱讀老子《道德經》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之後的理解與心得。
【全文完】
【補注1】其實,上麵的邏輯架構也完全可以套用到主觀與客觀的關係上去, 因為所謂的客觀與主觀也沒有本質的區別:客觀≡∏(主觀∩)
∏:是在相同條件下對所有一切有情眾生的累積;
主觀∩:是各個單獨眾生與其他所有眾生的共同交集。
【補注2】若懂得“交集”的涵義,就不會得出“個人利益至上”的結論了。請有此想法的網友再看第四段:“在數學上能夠比較直白地說明:在一個多參與者的複雜體係中,單體的極大值常常跟整個體係的極值不一致;而各個元素間的相對妥協,獲取次級數值,反爾能夠讓體係在整體上達到極值。”這明顯說明:共同利益至上,但這個共同利益是個人利益的總體表現。有點腦筋急轉彎的味道吧。哈哈……。
【補注3】東西方文化在“私”的具體操作上,的確存在著差距;不過若從更深層次上去思考,就會發現“自私的交集”在現實生活中通過下麵兩條路徑在匯集。
①西方的個人自由主義模式(適用於人口密度小的社會):通過每個個人的極端自由實現個人的利益最大化後,再通過社會體係的反饋,倒逼得利者讓利於社會,逐漸從“上麵”趨近於“社會公德”的平衡態;
②東方的集體共富主義模式(適用於人口密度高的社會):把關注的焦點投射到社會整體的利益最大化上,透過社會政治體係的調試作用,給與做出貢獻的精英人士各種榮譽和回饋,逐漸從“下麵”趨近於“社會公德”的平衡態。
因此,隻要給與人類社會足夠長的時間,東西方文明這兩大支流都將匯合入海,成就“天下大同”的人間天堂。不過,在未來的50-100年內,東西方的文明發展模式必然會發生巨大的相互碰撞與衝擊,大家準備好了嗎?
其實,若用物理化學的語言來說明,這個問題會變得很清楚明白的。西方個人自由主義模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低密度)“氣態”(如美國),東方集體共富主義模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高密度)“固態”(如中國)。在這兩種極端狀態之間,還有人類社會發展的(中密度)“液態”(如西歐)。未來的“天下大同”就是“超臨界流體態”(supercritical fluid),一種密度類似液態而狀如氣態的完美境地。雖然這四種狀態呈現出迥異的性質,但駕馭它們結構的根本律則卻是完全同一的(如經典力學、相對論和量子論等),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普世價值的真諦吧。因此,若文科學人能夠有點理科的基礎知識,就不會把“氣態”的狀態方程(非根本律則)照搬到“固態”體係中去了(如推動中國全盤西化),更會進一步理解和推斷出:為何社會主義會在前蘇聯和東歐失敗,為何西歐會發展出高福利的民主社會主義,為何印度雖有民主的模式而其社會仍然接近於社會主義的政體(如參照借鑒前蘇聯的體製),為何東亞的日韓即便在美國的占領統治之下也不搞美國的那種自由主義,未來人口密度繼續增長的美國會實行哪種主義,而人口正在逐漸萎縮的中國社會未來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古風至少在兩年前就已經得出了這一結論,現在正式成文發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