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解“世”
遠古的風 於 【文學城】的〖古風無痕〗博客 2013-07-18
最近,古風在手機上加了微信,結果每天都有很多好友轉發勸人為善的“心靈雞湯”。因為在手機上打字太辛苦,而且還受到版麵篇幅的限製,所以在微信上古風幾乎從不發表任何評論。湊巧的是,在文學城裏,“西嶺千秋雪”網友剛在【品茶小軒】論壇轉貼了一文(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448700.html)。古風順勢寫了點文字,算是過過聞思的癮吧。
“西嶺千秋雪”網友帖子裏最後總結的六句應該修改一下。
原句:
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
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
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
新句:
解惑就是慈悲,明辨就是智慧,
心定就是清淨,喜悅就是自在,
舍得就是解脫,無私就是放下。
這一舊一新區別如下:
有很多人把“遁世”(逃避、躲避、厭惡世間的人事)當成了“出世”,這其實是笑話;還有人把“入世”當成了“戀世”(貪戀世間人事的酸甜苦辣、恩愛情仇等各種苦樂),這更是笑話。
那麽,何謂“出世”與“入世”呢?
所謂“出世”就是從世間的滾滾紅塵中獲得解脫,不受世事的束縛(不是不理世事)。
所謂“入世”就是在世間的滾滾紅塵中事事做得,卻毫無障礙(不是在苦海中貪戀生死)。
佛法中把貫通“世法”(世間的事理)與“出世法”(超越世間的事理)合稱為“世出世法”。也就是說:“世出世法”是“世法”與“出世法”的交集(注意:不是共集):世出世法≡世法∩出世法
其實,簡單點說:所謂“世出世”就是“入世”的理論,而“入世”就是“世出世”的實踐。
【全文完】
若讀《楞嚴經》,就會發現幾乎整部經都是阿難在跟佛陀爭論;若再讀《六祖壇經》,也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爭辯的實例(如五祖與惠能間、惠能與神秀間、六祖與永嘉玄覺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若再查看佛教的三藏經典,裏麵充斥著爭辯(如論藏)。因此,若說“不爭、不辯”就是慈悲和智慧,好像不是真學佛或不真懂佛法的人說出的話。
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449656.html
有一種爭辯叫“清辯”,佛門裏的確需要清辯,因為懂法的人需要通過跟不懂法的人爭辯(但不動情緒),才能教授佛法,如《楞嚴經》。
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449654.html
最利的劍不是用來打仗的,而是拿來斬斷煩惱執著和解除迷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