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略是個綱,綱舉目張 (緬甸時局分析)

(2013-01-16 09:29:03) 下一個


戰略是個綱,綱舉目張 (緬甸時局分析)


以前的帖子指出過,中國對緬甸的戰略定位有2項:1.中國的國土安全緩衝區;2.中國進出印度洋的能源通道。


由於第一項戰略定位,緬甸隻要不引入西方的軍事存在,中國對緬甸的政府就始終是友好的,而不管這個政府是什麽形式的,包括民主選舉的,政變上台的,世襲的,殖民的,宗主國任命的,等等 (這一條也可以推廣到朝鮮時局分析,這裏不展開)。因此,目前緬甸當局對克欽獨立軍的進攻,中國對緬甸的態度就是尊重緬甸對穩定國內時局所作的努力。這是外交用語。用大眾語言講,就是說,你們家裏人關門捏架吧,我隻看熱鬧。雖然衝突會產生難民,並進入中國,但對中國來說,這個代價很小。套一句時髦的話:“任何可以用錢擺平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中國知道,中國周邊小國對中國有畏懼心理,如果中國不展示善意,它們就可能引入外力勢力平衡中國的(所謂的)威脅。而中國是不允許外來軍事勢力在它的國土安全戰略緩衝區存在的,所以,屆時中國卷入戰爭不可避免。這種“境外決戰”往往引起緩衝區內百萬級別的人員死亡。在過去的曆史上,尤其是過去的幾十年的曆史上,這種情況在另外2個戰略緩衝區(朝鮮半島,越南)已經發生過。


當然,這不是說,中國對緬甸戰事產生的難民漠不關心,人道主義的救援是必須的。


2項戰略定位,主要指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克欽破壞了中國投資的水電站建設並沒有直接影響能源通道的建設。雖然水電站建設也是與能源相關的,但並不是一回事。建水電站更多的是中國企業的純粹的商業行為,與戰略性的“能源通道”不在一個級別。換一句話說,建水電站項目可以停掉,但隻要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不停,這個戰略的實施就仍然有效。如果可欽破壞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中國的戰略受到挑戰,那麽中國就要出手了。現在還沒有到這個階段。


雖然有各種原因,但是稅收的爭奪是這次緬甸當局和克欽大打出手的直接誘因。“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對一個國家/民族/政權也是這樣。緬甸沒有多少東西出口,而可以出口的寶石卻在克欽。這些寶石被克欽當局收稅後,大部分從緬中邊界出口到中國了,緬甸中央政府收不到稅。如果中國采取措施,杜絕寶石的邊境貿易,讓緬甸政府與地方(克欽)政府解決稅金分配問題後再出口到國際市場,可能是個雙贏的選擇。反正寶石不是民生物資,中國政府在邊境寶石交易中也拿不到什麽好處。中國在寶石邊境貿易中的不作為,是幫了克欽,可欽不感謝;也得罪了緬甸當局,他們很惱火。中國要有所作為,嚐試實踐協調管理的角色,以其為將來扛起“世界棟梁”的重任作準備。


如果理解了中國的這2項戰略,對未來的緬甸局勢走向是大致可以預測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