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大事上了許多西方主流財經媒體的頭版,今年中國的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中國的人口規模是美國的倍,隨著中國人民的日漸富裕,中國的超越美國的是早晚的事,可今年就超過,這有點太快了吧。根據16.1979萬億美元,中國的是9.386萬億美元,前者幾乎是後者的倍,以目前中國經濟的年增長速度,中國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年超越美國的。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原來是世界銀行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為標準,論定人民幣的購買力是官方匯率的近兩倍,因此年以實際購買力來算中國的是要超越美國的。世行的結論引爆了西方主流財經媒體的熱情,要知道在歐美言之鑿鑿的中國威脅論是很賣報紙的。著名的【經濟學人】雜誌甚至祭出了如此煽情的標題“東方巨龍的加冕時刻”。國內的人都知道,眼下中國經濟很不景氣,根據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今年一季度中國企業的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年一季度以來,最大的同比降幅。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方主流財經媒體卻大肆吹捧中國要超越美國的事,這到底算不算捧殺?
筆者進而聯想到這個炒作該不會是和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有關吧。年後人民幣貶值幅度很大,一是為了擠壓跨境套利資金的投機泡沫,二是為了減輕國內的債務負擔,關於這些,筆者曾多次撰文詳細論述。如今世行申稱根據購買力平價標準,中國的將在今年超越美國,語不驚人死不休之餘,也引發了人們對人民幣嚴重低估的注意力。如果人民幣的購買力真是官方匯率的近兩倍,那麽眼下人民幣的貶值便是毫無道理的自私的貨幣戰爭行徑。如此一來,購買力平價就將成為西方攻擊中國匯率政策的一個有效武器。【經濟學人】雜誌早就捉住了這個視角炮製出了著名的“巨無霸指數”。百度一下“巨無霸指數 人民幣”,你就知道是啥意思了。
在經濟學上,以來衡量匯率是極富爭議的,也沒有定論,因此以為根據說中國在年要超越美國,除了煽情之外別無深意。莫非要因為汽油在美國比在中國便宜,我們便炮製出一個“加油站指數”,以此說明美元被嚴重低估,從而為人民幣貶值找到依據?實際上,西方大可不必為世行聳人聽聞的結論而驚慌失措,因為中國不但沒有超越美國,而且差距也不是一點半點。
首先,美國的人均收入要遠遠高於中國。年,美國的人均收入是52000美元左右,中國的是美元上下。中國人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有可能達到美國人的富裕程度。而且眼下中國正在進入中等收入陷阱,世界上隻有極少數國家能夠擺脫這個陷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其他的包括阿根廷,巴西,泰國等國家至今依然在和中等收入陷阱鬥爭。進入中等收入陷阱之後,高增長的經濟會下滑乃至停滯,靠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將失靈。如果是這樣,中國經濟超越美國的那一天可能就要遙遙無期了。年代,日本經濟如日中天,也信心滿滿的要超越美國,結果時至今日又如何?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時候日本的情況比眼下中國的要好很多,因為那個時候日本人已經成為全球最富裕的一個民族,教育,醫療乃至福利的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而眼下中國人還遠遠稱不上富裕,社會保障體係也極為薄弱,一旦經濟停滯,社會穩定便會受到極大衝擊。
再有,中國的城市長期受到霧霾的困擾,諸如奶粉危機,毒大米之類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層出不窮,這表明中國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落後於西方,而且這種差距沒有幾十年的時間是難以彌補的。高速增長的代價是沉重的,也是不可持續的,西方完全沒有必要眼紅,更不必祭出中國威脅論的大旗。中國沒有足夠的自然資源來支撐這個投資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沒有足夠的土地和水源來生產國內消費者需要的食物,開始萎縮的勞動力人口也無法支撐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十年之後中國是超越美國,還是重蹈日本在年代末的覆轍,沒有誰能說得準。說中國要超越美國的,要麽是高興的太早,要麽是別有用心。
除此之外,中美之間還有一個根本的差距,那就是美國由家庭消費組成,而在中國這個比率隻有區區。這也就是說,對於一定的人均值而言,美國家庭要比中國家庭平均消費兩倍的產品和服務。中國的增長紅利並沒有合理的分配給廣大消費者。這個差距由於既得利益的阻撓,往往最難克服。
世行吹捧中國的實際好處乏善可陳,中國舊有的增長模式已是強弩之末,經濟轉型迫在眉睫,吉凶未卜,禍福難料,遑論超越美國。槍打出頭鳥,在“中國威脅論”於西方大行其道的時候,世行要把中國趕鴨子上架的推上全球第一的寶座,到底是想逼人民幣升值,提醒歐美加緊圍堵中國,還是想幹什麽?
老大和老二幹仗,都傷筋動骨,老三才有可能上位,也是一種理論吧。
另外他還認為,每個國家裏,也分幾派力量, 不能單以國家來劃分相對正義和反派的力量。 他認為國家政治力量相對正義,因為更多的考慮大多數人和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而猶太力量相對金錢利益至上,推高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阻礙了更多科技創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