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個人資料
正文

貝多芬: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 Op.57 (熱情)

(2017-03-02 21:59:28) 下一個

貝多芬 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 Op.57

鋼琴:Daniel Barenboim

1. Allegro assai
2. Andante con moto – attacca (10:50)
3. Allegro, ma non troppo – Presto (18:20)

 

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 Op.57

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f小調,Op.57,作於1804至1806年間。其《熱情》的標題由出版商根據此作充滿激情、前後兩個樂章如暴風雨般有萬鈞之勢而命名。這首作品呈獻給布倫斯威克伯爵。伯爵女兒泰麗莎與約瑟芬,都曾是貝多芬的愛戀對象。

這首樂曲是貝多芬中期創作中的鋼琴傑作之一,而貝多芬自己則認為本曲達到了他鋼琴奏鳴曲創作的巔峰。這一奏鳴曲是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富激情的一部,充滿鬥誌的“熱情”像巨浪一樣澎湃起伏。這是一首值得一生去研究的作品。

列寧十分讚賞這一奏鳴曲,他曾經說每天都要欣賞一次本曲,從中獲取無盡的力量。

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傳說:一八七O年十月三十日,巴黎在普法戰爭中被魯士軍隊包圍已經三個多月,設在凡爾賽的普魯士國王威廉的大本營裏,鐵血宰相俾斯麥正同法國政府首腦梯也爾談判停戰條件。這天晚上,曾任德國駐意大利大使的格台爾,在凡爾寒的一架破舊不堪的鋼琴上,為俾斯麥演奏了《熱情奏鳴曲》。俾斯麥聽了最後一個樂章說:“這是整個一代人鬥爭嚎哭。”他是從一個嗜血成性的野心立場來領會貝多芬的“熱情”的,他曾說過:“要是我能常聽這個曲子,我的勇氣將不枯竭”,因為 “貝多芬最適合我的神經”。貝多芬在一八O一年六月二十九說過,“我的藝術用以改善可憐的人們的命運。”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聽說他的音樂為俾斯麥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樂曲共3個樂章:

第一樂章 很快的快板 f小調 奏鳴曲式
第一主題所擁有的莊嚴肅穆氣氛,由於附加了《第五交響曲》的開頭動機而加強。然後由第一主題的動機和激動的和弦,引出經過部,連續展開“命運”動機。第二主題是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旋律,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樂章反複強調“命運”主題與第二主題的對比,形式上很像是《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流動的行板 降D大調 變奏曲形式
第二樂章與第一樂章的熱情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苦難坎坷的生活曆程中,心靈仍充滿活力,陶醉在美妙的理想境界中。這裏用了淳樸的讚歌式主題,三個變奏之後,節奏逐漸活躍,暗示英雄的意誌通過沉思又堅強起來,繼續向苦難進行頑強的搏鬥。其結尾有風雨欲來之感。

第三樂章 從容的快板 f小調 奏鳴曲式
第三樂章與第二樂章之間不間斷,以激烈地連敲減七和弦開始,第一、二主題都非旋律性,而是暗示了一種力度。呈示部結束時有動態很大的快速音群。尾奏為急板,最後就像是企圖衝破所有障礙,有排山倒海、勢如破竹之力度。

第三樂章是1804年夏天寫的,貝多芬和他的學生利斯在散步的路上,口中一直哼著一個曲調。他說:“這是我想到的一首奏鳴曲的最後快板樂章的主題。” 走進屋後,貝多芬連帽子也來不及脫,就奔向鋼琴彈奏這個嶄新的樂章達一小時以上。最後他對利斯說:“今天我不能給你上課了,我還需要工作。”具有超凡脫俗氣質的《熱情奏鳴曲》最後樂章就這誕生出來了。這裏顯示了沸騰的鬥爭意誌,百折不撓的氣勢,號角般的引子,暴風雨般的第一主題和頑強反抗、掙紮的第二主題。雖然以悲劇式的和弦收場,但是在終曲的尾聲卻出現了群眾舞曲性質的節奏,出現了英雄的插句,表現了不屈不撓的鬥誌,和英雄本身所具有的巨人般的力量。

(根據網絡資料編輯而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喜歡,再次聆聽貝多芬,每一次都是喜歡。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