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被譽為“交響曲之父”,可見他在交響曲創作領域不朽的成就,因此在整個海頓專題中,其交響曲作品將占據很大的篇幅。這裏給大家特播的海頓九十六奇跡交響曲, 是屬於海頓後期倫敦交響曲係列中其中的一部非常著名的一部交響曲。
海頓和他的交響曲概述 交響曲起源於序曲以及古典奏鳴曲。其實早在巴洛克時期,當時某些作品中就有交響曲的影子。從十八世紀開始,交響曲的發展開始進入蓬勃時期,在海頓之前便有許多作曲家寫過數量龐大的交響曲,但這些作曲家以及他們的作品如今早已被人們所遺忘,原因自然是因為它們的不成熟。 “交響曲”在英文中它被稱為“symphony”,其實這個詞匯來自希臘語“synphone”,意為“一起發出聲音”。在音樂史上各個不同的發展時期,“symphony”一詞的用法和概念是有所不同的,當時的稱謂也比較混亂。在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之間,也就是巴洛克時期和古典主義時期更迭的年代,交響曲的概念才隨著藝術趨勢的發展逐漸明晰化。亨德爾《皇家焰火音樂》、《水上音樂》,巴赫的《樂隊組曲》等作品,應該算是交響音樂的前身,因為作曲家當時在創作這些作品的時候,已經用較大規模的樂隊編製進行配器,這與“synphone”一詞“一起發出聲音”的解釋是吻合的,不過習慣上我們不將這些巴洛克樂隊音樂列入交響曲的範疇,因為在它們在結構上還不符合規範或者說與後來者對交響曲的確切定義有一些不同。在結構上真正趨於完善的交響曲出現在十八世紀初期,到了十八世紀中葉由我們的主人公海頓加以發展完善,開始逐漸顯現出光輝。 海頓之所以被人們稱為“交響曲之父”並非因為他開創了交響曲這一形式,而是因為從他這裏開始,交響曲的結構開始趨於完善,並在海頓不懈的努力創作下對後人、同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最終交響曲得以成為一種影響深遠的古典曲式結構。也正是從海頓開始,交響曲確定了由四個樂章組成——第一樂章快板、第二樂章慢板,第三樂章為小步舞曲,第四樂章快板。當然這隻是當時大多數作品遵循的普遍規範,包括海頓自己在內,早期他也創作過三個或者五個以上樂章的交響曲,並且結構也並不拘泥於上述的順序。 音樂學家們評論海頓,說他並不是一個頭腦非常敏捷的作曲家,起碼與他同時期的天才莫紮特相比,海頓顯得有些遲鈍。但是他對音樂卻無比忠誠,最終天資更高的莫紮特得以成為廣受喜愛的人間音樂天使,而海頓也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一代宗師,莫紮特、貝多芬這兩位後生小輩都從海頓這裏吸取了很多基礎的音樂養料,然後憑借各自的天賦開創出屬於自己的驚人成就。交響曲從海頓這裏開始走向成熟,而莫紮特與貝多芬則將之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此後的舒伯特、馬勒、布魯克納、布拉姆斯等人,又沿著前人奮鬥的軌跡,寫出了一部又一部驚世駭俗的作品。 海頓一共寫了104部有編號的交響曲作品,還有兩部以“A”、“B”命名的降B大調交響曲以及一部交響協奏曲。從1757年海頓開始創作第一部交響曲,直至1795年完成最後一部第104號《倫敦交響曲》,在三十多年的創作曆程中,其交響曲分為如下幾個創作階段。海頓的《第一交響曲》創作於1757或者1759年,從1761年開始海頓在艾森斯塔特任職,寫下了數十首精美的作品,充滿著後巴洛克音樂的韻味。接下來是在埃斯泰哈查宮擔任樂長時寫下的許多交響曲,時值狂飆運動的到來,所以成為海頓創作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在隨後的1775年至1784年間,作曲家則致力於歌劇創作當中,這十年間海頓所創作的交響曲在藝術成就上並沒有突破。隨後從1785年開始,海頓創作出六首著名的《巴黎交響曲》,這是作曲家應巴黎一位熱愛音樂的法國貴族要求寫下的傳世之作;同時期的88-92號交響曲也屬於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1791年開始海頓開始了倫敦之旅,在隨後的幾年時間中,他寫下了其交響曲創作生涯中的巔峰之作——12首《倫敦交響曲》,其中絕大多數至今依然為廣大聽眾所喜愛。需要說明的是,海頓交響曲的編號是相對混亂的,雖然我們可以按照數字編號的大小,大致了解其創作時間的先後,但並非數字越小創作時間就越早。比如海頓的第31號交響曲創作於1765年,而編號靠後的40交響曲卻創作於更早的1763年。 在藝術風格上,不同時期的海頓交響曲各有特色,但總體而言這些音樂總是令聽眾愉快的,其篇幅短小、旋律優美、樂思中充滿著幽默睿智,這些都與海頓自身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海頓是農家子弟,從小信奉的生活信條是“善良勤奮,並不斷地侍奉上帝”,他熱愛自己的家庭且為人謙和。但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海頓是一個相對自閉的人,所以他往往不受外界的影響,而專心癡迷於自己的小環境。他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我與世界隔離,周圍沒有人擾亂我的工作進程,所以我必然成為獨特的。”正因為如此,他沒有成為莫紮特那樣才華橫溢、在音樂上處處逢緣的天使,也沒有成為貝多芬式的咆哮者與革命者。總體而言,海頓百餘首交響曲涵蓋了全方位的音樂風格,最早期的作品屬於典型的前古典主義,殘存著巴洛克的遺風。到了1770以後,海頓的羽翼漸漸開始豐滿,最後的作品呈現實驗性,豐富了成熟古典樂派的語匯,他從通俗的民間巧技開始,最終抵達藝術的至高境界。音樂在他筆下,擺脫了宮廷的禮節陳規和輕浮嬉戲,成為一種極具個性的表達——奧地利農夫的表達,熱愛生活的表達,大自然多姿多彩的表達,其中蘊藏萬花筒般的機智、幽默、歡樂和悲愁。海頓從意大利人那裏習得形式圓滿的美感,從德國人那裏得知對位的奧秘,但他始終是一個技藝熟撚、精通藝術的奧地利農夫。 (網絡資源, 肖蕭編輯 2015年12月22日 祝大家快樂的聆聽和享受) 海頓D大調九十六奇跡交響曲 - 四樂章 第一樂章 D大調,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 行板,G大調 第三樂章 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D大調 第四樂章 終曲,很快的快板,D大調,奏鳴曲式 海頓D大調九十六奇跡交響曲賞析 海頓的第九十六交響曲(奇跡),D大調,Hob.1.96,作於1771年。關於此曲的標題,傳說為:此曲首演時,海頓準備指揮,坐在後排的聽眾為一睹他的風采,紛紛擠到台前,天花板上的一盞吊燈突然掉下,幸好觀眾們都聚到了台前無一人傷害。海頓見狀脫口而出“奇跡”,成了此曲標題。後狄斯為證明此事,曾問海頓,海頓卻根本不知有此事,可見是一則軼聞。 全曲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 D大調,奏鳴曲式。 導入部為慢板,主部為快板。弦樂斷奏伴奏下的第一小提琴表現的輕快的第一主題,由前後相稱的8小節構成。經過部後的第二主題以弦樂齊奏斷奏始,盡情運用半音階,和聲極精巧;發展部分成3部分,最初部分由低音提琴呈示第一主題,留下的最後動機形成進入第二部分前的經過部,然後結尾旋律的調性發展進入第二部分。第一主題再現後,經經過部進入第三部分,第二主題縮短前半部後予以再現。 第二樂章行板,G大調 以中間插入小調部分的3段體構成。最初部分是A的小二段體,主題出現後接終結和弦,然後出現三連音型變形部分。再進入小調部分。亦突出三連音變化。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D大調 小步舞曲分成兩部分,中段也分成兩部分,中段雙簧管在弦樂伴奏下的表達是海頓最美的木管旋律。 終曲,很快的快板,D大調,奏鳴曲式,附發展部的三段型奏鳴曲式。 第一主題仍是彼此反複的二段體,第二主題無明顯特色,調性也不穩定。發展部在發展第一主題樂念後,馬上接第二主題後半部樂念發展而成的切分音化下行旋律,兩個主題分別再現,後半部轉變成如前麵發展部所示的初步音型,再以第一主題構成簡潔的終結部。 (Xiao根據網絡資料編輯) 和您一起聆聽永恒的古典樂章, 願我們的人生更具品質和色彩! 感謝來自您的點擊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