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個人資料
正文

貝多芬:C大調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三重協奏曲 - by 肖蕭

(2014-11-28 21:00:42) 下一個


 


 


 



 
在頂頂貼播時, 我曾許諾好朋友珊瑚, 一定會在貝多芬交響係列中加播一首貝多芬的唯一一首《三重協奏曲》, 那就在這裏兌現吧, 希望珊瑚好友日後能在這裏欣賞到此部貝多芬的傑作。也許九月我已無法回到網絡了, 那就在這裏送上一份感恩的祝福吧。

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即《C大調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協奏曲》),我曾在出國前在上海音樂學院的演奏禮堂欣賞過, 當時印象很深。 據稱《三重協奏曲》是貝多芬運用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件樂器的組合與交響樂隊相對置形式寫成的一首協奏曲,創作於1803年。它的問世及音樂表現力的充分展現, 為以後的浪漫主義創作拓寬了思路、樹立了典範。





這首《三重協奏曲》創作於1803年。當時憤世嫉俗的貝多芬在寫作他的《英雄交響曲》的同時, 又要為取悅於他的一位貴族學生同時也是他的主要經濟讚助人魯道夫公爵而創作.這位魯道夫公爵曾經當了貝多芬20多年的鋼琴學生, 在此期間他曾經給予過貝多芬以極為豐厚的報酬與物質資助, 從而使貝多芬能得以減輕生活的重負而專心從事作曲並為世人留下了眾多的驚世駭俗之作.從這個意義上講, 魯道夫公爵的善舉確實值得稱頌.貝多芬為了感謝公爵遂決定創作一首作品題獻給他, 以示回報.運用什麽體裁寫作使貝多芬大傷腦筋, 雖然當時公爵已做了貝多芬多年的學生, 但據資料證實, 魯道夫公爵的琴藝仍屬極為一般.貝多芬為了讓這位特殊的學生能在當時的上流社會社交場所中具有顯山露水公開上台演奏的機會與能力, 於是在反複思量後便決定采用以三重奏協奏曲的形式來進行音樂創作.





貝多芬為小提琴、大提琴、鋼琴與樂隊而作的《三重協奏曲》 (作品56號) 這首《三重協奏曲》創作於1803年.當時憤世嫉俗的貝多芬在寫作他的《英雄交響曲》的同時, 又要為取悅於他的一位貴族學生同時也是他的主要經濟讚助人魯道夫公爵而創作.這位魯道夫公爵曾經當了貝多芬20多年的鋼琴學生, 在此期間他曾經給予過貝多芬以極為豐厚的報酬與物質資助, 從而使貝多芬能得以減輕生活的重負而專心從事作曲並為世人留下了眾多的驚世駭俗之作.從這個意義上講, 魯道夫公爵的善舉確實值得稱頌.貝多芬為了感謝公爵遂決定創作一首作品題獻給他, 以示回報.運用什麽體裁寫作使貝多芬大傷腦筋, 雖然當時公爵已做了貝多芬多年的學生, 但據資料證實, 魯道夫公爵的琴藝仍屬極為一般.貝多芬為了讓這位特殊的學生能在當時的上流社會社交場所中具有顯山露水公開上台演奏的機會與能力, 於是在反複思量後便決定采用以三重奏協奏曲的形式來進行音樂創作。





貝多芬為了既能遮掩魯道夫公爵的演奏缺憾, 又不讓樂曲聽來技術過於簡單, 於是他便來了個重心偏移, 將鋼琴演奏技術不足的份量統統強加給了小提琴與大提琴使之得以彌補, 特別是大提琴聲部, 為了要能讓大提琴的琴音不被樂隊及兩位重奏樂器壓住, 貝多芬還特意在寫作時將大提琴的音域置於高音區, 這樣演奏上的難度無形之中便加大了許多, 真是代人受過啊

盡管貝多芬在創作此曲時, 所有的中心環繞都是為了能取悅於魯道夫公爵, 但不知為什麽當樂譜於1807年出版時, 扉頁上的題獻卻是羅布高維茲公爵而非魯道夫公爵.另外在1808年的首演時, 魯道夫公爵也沒有出現, 其中的原由我們現在已無從查考, 但事實上從這首作品首演失敗之後直到貝多芬去世這19年間, 這首《三重奏協奏曲》就不曾再被演奏過, 即便在今天貝多芬的錄音製品比比皆是的唱片市場中, 這首作品的錄音也不是很多





在這首作品中, 貝多芬將室內樂纖細溫暖的重奏形式與大型的具有磅礴氣勢的交響性協奏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從而產生出一種生機盎然的新形式.雖然這一形式並非由貝多芬所創立, 並且這首樂曲的藝術成就和音樂價值在音樂史上也不能算做是經典之作, 但是它的問世及音樂表現力的充分展現, 卻為以後的浪漫主義創作拓寬了思路、樹立了典範。

本貼播的這部貝多芬C大調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三重協奏曲由帕爾曼小提琴,馬友友大提琴,巴萊鮑依姆鋼琴的演奏配合默契,天衣無縫,微妙微俏, 乃天籟之音! 祝好朋友們新的一周快樂!

(肖蕭 2014年7月29日)







貝多芬C大調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三重協奏曲三樂章聯播



第一樂章 快板 Concerto In C For Piano, Violin & Cello, 'Triple' – Alleg


 

第二樂章 最緩板 Concerto In C For Piano, Violin & Cello, 'Triple' – Largo


 

第三樂章 波蘭舞曲風格的輪旋曲 Concerto In C For Piano, Violin & Cello, 'Triple' – Rondo








 

貝多芬C大調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三重協奏曲分樂章賞析



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是貝多芬運用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件樂器的組合與交響樂隊相對置形式寫成的一首協奏曲.在這首作品中, 貝多芬將室內樂纖細溫暖的重奏形式與大型的具有磅礴氣勢的交響性協奏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從而產生出一種生機盎然的新形式.雖然這一形式並非由貝多芬所創立, 並且這首樂曲的藝術成就和音樂價值在音樂史上也不能算做是經典之作, 但是它的問世及音樂表現力的充分展現, 卻為以後的浪漫主義創作拓寬了思路、樹立了典範.

貝多芬選用三重奏協奏曲的形式來寫作道理很簡單, 如果依照傳統的形式由鋼琴家主奏, 樂隊協奏的套路來寫, 魯道夫公爵的琴技恐怕實難招架, 但是如果以三重奏的麵目出現, 隻要鋼琴獨奏的分量不要過重, 相信他還是能夠勝任的.為了能讓這位公爵過一把演奏癮, 而且音樂聽起來還能唬得住內行人的耳朵, 於是貝多芬便別出心裁地寫了這首組合奇特的三重協奏曲, 其中鋼琴部分是最為簡單的, 而小提琴與大提琴聲部的演奏則正相反, 技巧艱深、複雜, 一般水平根本無法演奏, 從這一點我們便可看出貝多芬用心之良苦.如果仔細琢磨, 我們還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那就是在這首協奏曲中沒有通常的華彩樂段, 這在當時風行的演奏中必定要有器樂家大展其絢麗技巧的年代簡直是不可思議.這也是由於貝多芬怕華彩樂段使魯道夫公爵尷尬, 故而索性不寫.為了能讓公爵在演奏中享受到一種眾星捧月的感覺, 而不是你來我往互相配合彼此呼應的重奏平等合作關係, 貝多芬又煞費苦心地以二重奏的效果來處置這三件樂器的水平對置.他在寫作中獨具匠心地將鋼琴單獨為一聲部, 小提琴與大提琴二者合為一部的安排, 在音樂表現中就形成了二重奏的結構, 這樣, 鋼琴就有不少的獨奏樂段得以傲視群雄, 盡情地自我表現.





三重奏協奏曲共分下列三段樂章:


第一樂章 快板 Concerto In C For Piano, Violin & Cello, 'Triple' – Alleg

第一樂章, 屬於一般的協奏曲風格,首先由管弦樂開始,並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後重音響展開主題,明朗的第二主題出現之後,大提琴、小提琴和鋼琴依序進行獨奏。不過貝多芬當初可能考慮到魯道夫大公演奏能力,因此鋼琴的部分並不困難。

第一樂章開頭直接由低音弦樂器將主題奏出,漸漸速度加快後,主題由開始的深沉變得較為活潑開朗,有一點像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風格,典雅,又不失雍容華貴,從容不迫地作了一係列的發展。先由大提琴奏出開始的主題,然後由小提琴重現一遍,兩個樂器實現了第一次交流。然後鋼琴也開始展現主題,不過稍微有一些變奏,頗有三重奏的風格。鋼琴和大提琴,大提琴和小提琴,鋼琴大提琴和小提琴等不同組合依次分別對主題進行發展,具有很濃鬱的田園風格,清新典雅。第二主題寫得有點像皇帝中的那種,對比性較強,穩重而又清新動人。

這三樣樂器,小提琴音色的溫柔纖美,鋼琴音色的晶瑩剔透,大提琴音色的厚重有力,在不斷地融合和對比,忽而又與樂隊的強大音色抗衡,這種對比和融合,想來確實就是貝多芬向來寫協奏曲的風格。重現部似乎特意處理得纖細些,不過更富有對比的感覺,樂隊的聲音更加讓位於獨奏樂器。在三樣樂器的出色發揮中,貝多芬讓人熟悉的各種音階上下行,熟悉而又富有變化,似乎又讓人看到了他在其幾首著名協奏曲還有幾首弦樂奏鳴曲中的安排,可以說,這部作品一聽就可以辨別出是貝多芬的作品的,融合了他寫作三重奏和協奏曲的各個優點,但是更加凸顯其寫作中完美的安排思路和對各種樂器和樂隊之間的協調能力。


第二樂章 最緩板 Concerto In C For Piano, Violin & Cello, 'Triple' – Largo

帶有間奏曲風格的短樂章。大提琴在此有優美的抒情演奏。當前幾個音出來的時候,還以為是“皇帝”的第二樂章,真的很像,給人一種安靜的從容。小提琴先出現,緩慢的旋律深情而又動人,仿佛是置身於雪花飄飛的冬季曠野中;鋼琴後來才出現,在弦樂撥弦聲中,以三連音將這種靜謐的氣氛烘托得更為朦朧。隨後情感起了一些波動,大提琴也出現在聲部中,在和小提琴的深情對話中,情感繼續得到持久的表露。雪花飄飛之中,似乎在雪山的崖頭,看到東方的陽光透出雲朵,一種新生的美妙不言而喻。





第三樂章 波蘭舞曲風格的輪旋曲 Concerto In C For Piano, Violin & Cello, 'Triple' – Rondo

第三樂章 波蘭舞曲風格的輪旋曲。或許是貝多芬不想讓音樂顯得沉重之故,他在此運用波蘭舞曲的輕鬆氣氛。這個終樂章也以樂器之間華麗的對話作為結束。

第三樂章似乎是緊接著前一樂章的。我實在不得不說和“皇帝”好像,不過沒有“皇帝”熱烈。這個樂章應該是最體現獨奏技術的一個樂章吧,兩個弦樂器的撥弦和快速琶音,以及鋼琴如流水般的音階,都是非常讓人驚歎的。想必大家已經對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的華麗有所感覺,當聽到這三個樂器將華麗融合為絢麗,不知大家有什麽感覺了。不知這個樂章的主題和他其他的哪個曲子很像,非常入耳,也融合了西班牙舞曲的風格,頗有風味。仿佛三個性格不同的人在表演西班牙的舞蹈,各有其風格一樣,非常精彩。

總的來說,這部協奏曲寫得實在值得一聽,雖然與貝多芬的其他作品有幾分相似,但是在思想和總體內涵上一點也不比其他的差。在作品號上,也看得出,此曲和《英雄》不遠,也可以說是在其一個高峰期創作的吧,有人說貝多芬寫協奏曲,不寫則已,一寫小提琴協奏曲,就成為小提琴協奏曲之冠,一寫鋼琴協奏曲,便成為所有協奏曲之無冕之王,其實這首也完全不輸這兩首的。

(XIAO根據網絡資料編輯)



和您一起聆聽永恒的古典樂章, 願我們的人生更加深邃而充實!




感謝來自您的點擊聆聽欣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Rainie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品羽題紅' 的評論 :

多謝羽紅兄來訪。這是我轉貼的好友肖蕭製作的帖子。謝謝喜歡!
品羽題紅 回複 悄悄話 謝謝Rainie君的詳盡講解和分享美樂!
品羽題紅 回複 悄悄話 謝謝Rainie君的詳盡講解和分享美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