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2009-10-13 10:59:49) 下一個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今天整理筆記時,看到本子上的第一頁偉大慈悲的根本上師的題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心中一陳震撼,覺得感慨萬千.....

已經有快半年的時間沒見到上師了,心中的思念此刻化做滾燙的淚水悄然滑落....想起自己以前在師父身邊很愛哭,不論是大事小事,師父總是很慈悲的撫摩著我的頭說:圖吉丹,不要哭,要堅定堅強正覺的走修行的路.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修行是個認識的過程,求索的過程;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探索真理的過程;是理智戰勝情感的過程;道行化掉生死習氣的過程;也是積累功德能量,實現生命飛躍,回歸自然的過程,最終使身心歸於良性互動,高度和諧統一,而得自在解脫的過程。

記得聽師父講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這句話時,師父這樣說道:夢幻泡影是能看得見形象的,然而,夢幻泡影有破滅之時。破滅之後,就什麽都沒有了。佛法在入手時是有形象的,當修到無學之時,這些有為法就應該扔掉了,不需要了,沒有用了。就達到無法境界。這是對佛法的比喻。釋迦牟尼傳道49年,說法300餘會,說自己沒說出一個字的法,是說佛法不留痕跡,使學人不有法執。夢幻泡影破滅之時,不留痕跡。平如明鏡,心如止水,涵容萬事,包容萬物。 所以現在的生活中我就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事情來了,以完全自然的心態來順應;事情過去了,心境恢複到原本的空明與自然。如鏡照物,物來則現,物去不留痕。雖然做的還很不好,但這其中的體會還是很深刻的! 真正的修行離不開逆境的考察,不隨境轉的灑脫自在才是成功的驗相,隻有真正放下一切的執著才會獲得心的解脫。善良與邪惡是相對的,沒有善良也就沒有邪惡,人們欲望的驅使會令大多數人做出傷害他人的蠢事,我所執的毒瘤會讓人們緊抓物質利益不放,回想他們往世為我父母的恩德,就像忍受父母教育子女慈愛的責打一樣,一切於己的傷害又有何妨呢?

很常的一段時間我把這句話錯誤地理解為“一切有為法。”後來明白其實是不對的,沒有入手法,怎麽進入“甚深行處”。有為法盡管存在時間短,也不能沒有,就如上樓的台階一樣,沒有台階怎麽能達到目的呢? 就像師父常講的:沒有入世怎麽出世呢?自己漸漸明白:有是正常的,舍掉也是正常的,已經到達般若彼岸了,還要船幹什麽?沒用了,到達目的地了,行囊不應成為你的包袱,就像早晨的露水或閃電一樣,輕快就消失了。有為法有所執,就是法塵,為塵就應舍棄.四相為塵,包括我,聖人,佛,師父等等,也應該舍棄,都不能有所執著.佛祖形容法塵像夢幻泡影,如露如電,又形象又真切。“應作如是觀”就是佛法!

佛意為使眾生去心離相,成就無上正果。在這裏,佛祖暗示我們修行的人:不要盲目崇拜偶像,因為,本無佛,亦本無眾生,隻是假名“佛”和“眾生”。佛與眾生在性上本同,隻是佛覺悟到了,而眾生尚未認識到覺悟到而已!佛家稱覺悟的人為佛,佛為得道之人,佛覺悟了宇宙人生真諦的人。宇宙統一於物質,統一於自然。自然為物質的總特征,自然貫穿於萬事萬物的始終。物質本不滅,隻是存在形態不同而已.重要的是自己怎麽樣保持平常心,平等心!

師父常對我教授說保持自己的平常心,表現出一種良好的心態。擁有平常心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自己在經曆了許多,失去了許多後,逐漸明白:生於世間,依豁達心境,呈感恩心懷,真心甘於平淡,就會於細處可見不凡,於瞬間可見永恒;於滴水可見太陽,於小草可見春天;就會真正接近生活,享受生活。如果用心來體悟,生活中的每一處細節,都會讓我們有所收獲。世界的生住壞滅,歲月的不斷流逝,人生的變幻莫測,這些都足以提醒我們無常的迅速。再大的力量也無法留住青春的腳步,回頭看看我們的身邊,又有哪一個能永遠的色身永駐呢?!沒有不死的,即使偉大佛陀的相好莊嚴也有入滅的示現,這是世間不變的鐵律。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的,德行完美的人能夠保持平常心,其行為舉止與普通人沒有什麽兩樣。“真味是淡,至人如常”同樣包含著為人處世的智慧:平平淡淡才是真。保持平常心,就是保持一種輕鬆平和的心態,正確地看待自己,寬容地對待別人,努力與周圍的環境保持和諧。人生活在社會中,自然要與他人、與社會發生這樣那樣的聯係,這就有一個以什麽樣的心態和方式去做人做事的問題。一個人能夠保持輕鬆平和的心態,就能不被物欲束纏住心靈、不被狹隘遮住視線,妥善處理各方麵的關係,更好地做事,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當然,保持平常心並不是要人安於現狀、不求上進,而是盡量把個人的名利、榮辱、進退看得淡一些,不使這些幹擾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也不是要人脫離現實,而是努力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把握自己。古人說:“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這就是平常心,是大胸懷、大境界。

有人好像說過:“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乍一看隻覺得這話說得實在太好太完美,既富有哲理,又深刻而全麵的表達了人生的境遇,還如此的詼諧而輕鬆。但細一琢磨才發現,其實這話正是充分的揭示了我們人類的一種自私且不良的心態,即一種永無止境的欲望。這欲望占滿了我們的大腦和心胸,才導致了如此多的不良心境。其實人生中不能總以收獲什麽和失去什麽為主題,隻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做到更好,無愧於人,於愧於心,以平常心對待一切,並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這樣的人生就一定是富足的。隻有最大最平等的祝願才會生起無偽而廣大的菩提心,一切眾生的本具覺性注定了這樣的人必將成為解脫的證悟者,無論是世間人們輕視的螻蟻,那怕是身體內的寄生蟲,還是高貴的帝釋天,亦或是好鬥的修羅,都具有內在完美的智慧,都是未來的佛陀,藐視他們的覺性就是不敬本淨的初始佛果。無分貴賤、無分淨穢、無分長幼,平等的菩提心不存在 這些相對的執著.心裏時常要想到的應該是他人的利益,要隨時設身處地轉換自他的角色,想到他人多一點,我執就會少一點。如果能愛他人勝過於執著自己,如果能離眾生的利益近一些,那麽就會離空性的智慧近一些。

所以我會踏進生命的苦難與平實之中,用汗、用淚、用血去體驗生命及生命內存的窘迫與尷尬,用微笑、用慈悲、用喜悅、用智慧去幫助生命淨化生命提升生命,直至一切生命的本然清淨與圓滿!

菩提道蒼蒼修行路漫漫,但我會拉住恩師的衣角永遠追隨同行!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