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有一位朋友問我:“你看過楊絳寫的《我們仨》嗎?” “我沒有看過。” 我回答。 隨後,我在網上一查, 說:“2003年度文學十大好書評選結果已揭曉:《我們仨》居首位。” 我的興趣來了,楊絳的作品我沒有讀過, 她的先生錢鍾書先生的《圍城》我讀過幾遍, 那非要讀一讀她的大作不可。 很快,我在網上找來了楊絳的《我們仨》, 一口氣讀完, 頗有感觸。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92歲時完成的大作, 回憶已經去世的丈夫錢鍾書和她的女兒錢瑗。 她以一種平靜的心態, 平實樸素的語言,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一個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每一個日子。 讀來就像親身經曆一樣, 倍感親切。
《我們仨》作品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是楊絳老年時的一個夢境,以鍾書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裏的夢”拉開全文序幕。第二部分《 我們仨失散了》用意識流寫的夢境,亦虛亦實,亦幻亦真,講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後階段相依為命的深刻情感,回憶了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先後離世的過程。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楊絳采用回憶錄的寫法,從生活裏的每一件小事下筆,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曆程。
下麵就我讀後的幾點感想。
1)感受最深的是她寫作手法的新奇, 是從一個夢境開場。 兩人出去散步,夢中錢鍾書突然離開了她,讓她感到孤獨,恐慌, 埋怨錢鍾書為何獨自離開。 錢鍾書告訴她:“這隻是一個老人的夢。” 楊絳寫道:“鍾書大概記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裏的夢。”故事從這裏開始。
2)接著第二章寫她的夢境, 一個萬裏的夢境。 和她丈夫,和她的女兒依依惜別之情躍然紙上。 那時的錢鍾書和她的女兒已經病入膏肓, 在古驛道上那一站一站的客棧,一次次的挽留,卻又一次次的失去。楊絳不忍老伴和女兒的離去,在夢境中是一種若隱若現,朦朧的,彷徨的,無奈的告別。以前我聽人說,最最悲哀的是:“少年傷母;中年傷妻; 晚年傷子。” 晚年的楊絳不僅僅失去了她的唯一的女兒,錢瑗,不到一年時間又失去了和她風雨同舟半個世紀的丈夫, 錢鍾書。但是, 在她的筆下沒有眼淚,沒有悲哀,沒有哭喊,而是平靜地注視著他們走完人生路。卻給予讀者強烈的傷感!
所謂古驛道就是走向黃泉之路;錢鍾書的311號船,就是他臨終時住在醫院的311號病房;所謂“我們仨失散了”意指三人的生死離別。為何楊絳把生死離別寫成一個夢境?我猜測, 楊絳不希望是真實的生死離別, 她希望相繼的離別僅僅是個夢, 是個做不完的夢, 也就是她稱之為一個萬裏的夢!
3)第三部分寫的是楊絳的整個生活, 從認識錢鍾書開始, 戀愛, 結婚, 出國, 生子直到和丈夫,女兒分離,她如講故事一般給讀者娓娓道來,她寫出錢鍾書的博學多才,謙讓謹慎,思維敏捷,滿腔熱情,平時常常表情嚴肅,隻喜歡和女兒鬧著玩,隻有女兒在他身邊時,他的童心大發。她女兒聰明伶俐,過目不忘,反映敏捷,樂趣連連,和她的爸爸媽媽一樣從小喜歡讀書,和她爸爸特別要好,稱:“我們是哥們!” 可惜去世之時60歲還差兩個月。 書中沒有寫明去世的原因, 隻在傍人說了一句:“有轉移。” 想必患有腫瘤致死。錢瑗去世後一年, 錢鍾書相繼去世。
楊絳和錢鍾書在校園裏一見鍾情,結婚之後, 楊絳這樣的大才女以伺候錢鍾書為榮,看他賦書寫詩,為他添衣問暖,愛他一致如初,這就是才子佳人的愛情,和普通人的一樣,相濡以沐。
整部小說細致描寫他們仨人融洽的生活,微細的感情,遇到文革時期的政治衝擊,他們從容麵對, 沒有半句怨言, 一個中心就是希望仨人能夠生活在一起, 不管生活有多苦楚。
楊絳先生的筆觸平和,溫暖而洋溢著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平湖如鏡,像冬日的陽光暖人,像水仙的香味淡雅。讀過之後, 你會感到在楊絳平和的筆觸下,她的內心永遠燃著那一點不熄的火苗,溫暖著她的心房,是她的丈夫, 是她的女兒,直到她駕鶴歸西。
4)楊絳在第二章節的夢境中每次去探望錢鍾書時住在客棧,最後又說三裏河的家像是客棧。楊絳所謂的家一定要有仨人都在時才能稱其為家, 每次去探望她丈夫和女兒時, 她孤獨一人住在家裏,她認為這不是家, 是客棧。 到丈夫女兒歸天之後,當她寫完這部小說之時,她已經92歲,預計很快就要去尋找她的老伴和女兒,隻在這裏停留一段時間而已, 故她又稱三裏河的家為客棧。其實, 楊絳高壽, 活到105歲才仙逝。
5)從書中可以看到楊絳先生的性格,她溫順,對她的丈夫和女兒自始至終, 一如既往的溫順, 重來沒有見到夫妻爭吵,對女兒的訓斥;她沉穩,錢鍾書在家裏做錯了事,總由她來穩住, 由她去解決;她冷靜,在文化大革命中夫妻兩都受到衝擊,他們兩個都會冷靜麵對;她堅強,看到愛女病痛, 丈夫年老體衰,她奔波,她伺候,她平靜地送他們上路,沒有一滴眼淚。
6)全書虛實互補,虛實相生。把錢鍾書和女兒錢瑗在病重期間直至歸西, 用夢幻的手法處理, 使人感到亦真亦幻,朦朦朧朧。而寫他們仨人生活的部分寫得非常細致, 實在。這樣一來,把他們仨人的情感世界充實而豐厚地表露出來,讀來的感受不像是在讀一部小說,把一個家庭生活實實在在地, 活生生地呈現在你的眼前。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