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2024 (79)
花卉, 男女老少人人喜愛, 因為它有豔麗的色彩, 它有迷人的香味, 它有奇異的構造, 不僅如此,它還有著不可思議的感染力。喜慶有它,象征著美麗, 幸福, 溫順, 平和; 喪葬有它,象征著人們對離別親人的永久還念;情人見麵時送上一朵紅玫瑰, 表示出自內心的愛慕;家庭中布置一束鮮花, 感到氣氛就不一樣。 因此,花卉拍攝也就成了攝影中一個重要分支。
我今年73歲, 上不了山, 下不了海,社會活動逐步減少, 風景,人物離我而去,唯獨拍花還能勝任。積十來年的拍攝經曆,和初學者聊聊如何拍花,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我不是專業攝影師,攝影理論欠缺, 錯誤難免, 敬請,歡迎同道批評, 指正!”
1. 關於光線
攝影,光線是最最重要因素。 因為攝的是影,沒有光就不會有影,更談不上攝 影。 因此,光線在花卉拍攝中是重要因素之一。
和風景片雷同, 中午, 強光下拍攝花卉是不可取的, 因為高光部分和陰暗部分有太強的光比和反差。 一般最最適宜的時間在早晨太陽初升後半小時, 和下午太陽落山前半小時。光線柔和, 帶上點暖色的光彩, 讓人感到舒服。此外, 光線斜射,容易出現背光的陰影,受光麵和陰影麵的反差不是非常強烈,顯得層次分明。a片就是在這樣條件下拍成的。
a. 拍攝地點,B市植物園;時間,下午4:30 左右。 太陽快要下山,夕陽斜照。蓮花葉上陰影不太深,細節可見,層次分明,受光部分將葉片邊緣照得通透,呈半透明。雖然花葉不是花, 但也算作花卉的一部分。
陰天, 或自然光下拍攝花卉,要比太陽光下要好。 下麵, b,在室內利用自然光拍攝的實例。
b. 一位朋友送給我的盆景,原來想在室外拍攝, 但光線太強。 移到室內。光線從窗戶射進,百葉窗簾擋掉部分強光,使光線變得十分柔和。
拍攝花卉常常在室內進行, 要人工造光, 尤其在晚上。下麵是用人造光源的一張實例, c.
c. 這盆令箭荷花從傍晚7時開到午夜時分,隻能在室內人工造光。我用兩隻燈光, 500W/100W。 其中500W並不直接照射,用反光板使光線柔化。沒用柔光箱。另隻光源遠離主體, 作為輔助光源。
2. 關於花卉構型和背景
選一朵花,和選一個模特一樣,外觀特別重要,對於花卉的外形要有所琢磨。 我常常選擇剛從花苞綻放出來的花朵,柔軟細嫩,露水欲滴。 也會選擇色彩豔麗,花型結構漂亮的花種。外形就給以一種美的感覺, 如d.
d. 這朵花是自己家栽的鳶尾花, 鳶尾花的結構特別複雜,精美。是我非常喜歡的花種。
選擇背景和選擇花卉同樣重要,其原因時考慮如何突出主題。 如果背景清晰, 往往造成“喧賓奪主”的局麵,不受歡迎。常用的手法是利用大光圈,將背景模糊,以突出主題。 但有時大光圈使部分花卉也造成模糊, 不見得人人都喜歡。 我的一個辦法是將背景遠離主題, 達到背景模糊, 而主題(花卉)清晰的效果。 請看e.
e. 因為位置不好, 找不到好的背景。 幹脆把花剪下,插入花瓶, 放在合適的位置, 離背景很遠, 有利於背景模糊而花卉清晰。
其實,選模特並不見得一定要選18-9歲的姑娘,中年女性,風韻猶在;老年模特,有另種淒美形象。 選花卉也一樣,我常拍攝一些過期的花卉, 也有別樣風味。 請看f/g。
f. 這朵花沒有完全開敗, 我就叫它“徐娘半老”,“風韻猶在”。
g. 這朵花已經完全幹枯, 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看到的是長年累月,所經曆的創傷。
有時背景太雜,而且離主題太近, 不容易背景糊化。 我的辦法是幹脆不要背景, 用黑底/白底紙板另作背景,見h。
h。
3. 關於近攝
有人喜歡近攝,以顯示花卉的微細結構。 近攝是很熱門的一門技術, 有些攝影家專拍近攝。 一般近攝有幾種方法, 用微距鏡,用長焦距鏡, 用延長管, 近攝鏡片, 或倒置鏡頭等等。 我很喜歡用微距鏡,Canon EF 100mm/f2.8, IS, Macro lens. 這隻鏡頭色彩好, 聚焦快, 有防震功能, 一般非在特殊情況下, 可以不用腳架。有時我在微距鏡上再加上近攝鏡片, D500,以增加放大倍數。 不過, 感到操作困難, 我不常用。見i/j.
i. 這張片我自己很喜歡, 我用大光圈,微距鏡拍攝百合花,僅使花蕊清晰, 其他部分糊化。 顯示了花蕊的結構。
j. 鳶尾花的結構很漂亮, 它的花蕊更是特別, 我用微距鏡將花蕊的細部拍攝成像。
以前我有文章提到過, 沒有微距設備怎麽辦? 其實也可以拍攝近攝片。 去年,因為太太生病, 我把所有的照相設備全都賣了, 包括微距鏡。 今年,太太病情穩定,我又燃起攝影的興趣。 我買了一隻Sony a 6000/Zeiss 32mm, f1.8. 我就用這隻鏡頭拍攝的近攝片,還算過得去, k.
k. 當然這張片不能算作微距片,隻是近攝而已。
4. 關於花卉上的雨露
如果花卉上有雨露,更是顯得花朵新鮮靈動。 當然, 雨過天晴是最好的拍攝時機。 不過, 大部分花卉上的雨露是人工噴灑而成的。 攝影師可能不一定告訴你, 隻要你問他/她, 大都會承認是灑上去的。 請見l/m.
l. 噴上去的水滴。
m. 這張的水滴不是人造的, 夜間下雨, 清晨拍攝。
5. 關於逆光攝影
逆光攝影常常用於風光片,如果應用恰當,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花卉攝影一樣,很多攝影家, 攝影愛好者喜歡用逆光攝影。 不過, 逆光攝影並不容易, 要有一番實踐,才能很好掌握。 請看n/o.
n. 下午5時左右,逆光拍攝, 將逆光照在花蕾和杆子的纖毛上,光影顯露出來, 很美。拍攝地點,B市植物園。
o. 自家的花園裏, 下午5時許, 逆光把貼梗海棠的葉片照成明亮,通透。
6. 關於其他幾個問題
拍攝花卉, 要把ISO調到最小,以保持最好的片質。 根據當時環境,和你自己的需要,調好光圈和速度。光圈大小關係到景深;速度高低有關於花卉的清晰度;ISO則和相片的噪點有關。
我比較喜歡拍單朵花, 因為可以更清楚花的細節。 有人喜歡拍大片的花, 感到更有氣氛。請看p/q
p.
q.
拍攝紅花時常常出現過曝現象, 稱為“紅溢”。 請記住拍攝時曝光減少0.3到1 檔, 根據不同的情況。
在室內拍攝花卉時,如用黑底背景,主題花卉常常過曝,需要減光。如用白底背景時,主題花卉常常曝光不足, 需要補光。減光和補光的數據根據光照條件而不同, 不能一概而論。 這是因為數碼相機平均測光引起的偏差之故。
室內花卉拍攝最好用柔光箱, 我沒有用過。 隻要光線不太強, 也可以不用。我常用一塊反光板替代柔光箱。
另外, 曝光很重要。 曝光是否準確, 關係到成像的質量。 一個笨辦法是:用不同的曝光度多拍幾張,總會有一張成功的。
7. 關於後期
後期工作是我的軟肋, 沒有發言權。 攝影沙龍裏後期高手太多, 其中我非常欣賞華師(華翰齋)的後期工作,將花卉變成國畫的形式。 我欣賞,羨慕,但做不到。各位如有興趣學習,可以找到華師在文學城的博客,欣賞,學習。
有一個小問題想請教您。第一張的蓮花葉子是精品之最,美的不可思議。想知道光線是從什麽方向來的,從葉子的光影看,完美極了。
這些花卉拍的真美,帖子收藏了抽空慢慢學,謝謝寶貴的經驗體會分享:))
您的每張花的背景都很單純,是怎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