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革命
章東磐編纂的同名曆史書籍《國家記憶》,書裏一張張黑白照片,把他帶到了數十年前的滇緬戰場。“當時的軍人個個都很瘦弱,但讓我震驚的是,有些戰士看起來站都站不住,肩膀上還是挎著槍,我就對自己說,人倒,槍不倒。”萬思維說,“要說段振國有什麽過人之處,那就是他帶著一股‘人倒槍不倒’的狠勁兒。”
**
朱質冰說,為了讓人物更豐滿,他們努力地尋找細節。戲裏,中國遠征軍第1路副司令長官杜聿明遇到一個身受重傷的小老鄉。小老鄉央求杜聿明“幫幫我”。杜聿明明白這是什麽意思,“幫”小老鄉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後,他默默地摘下小老鄉的軍徽,裝在衣兜裏。在飛離滇西的飛機上,麵對來訪的記者,他一言不發,默默扭過頭,拿出那枚徽章,淚如泉湧。
$$$
《國家記憶》裏的日本士兵很殘忍,無惡不作,但他們並不“矮蠢笨”。在第一集裏,日軍別動隊在短短幾分鍾裏就炸掉了緬甸仰光港的援華彈藥,同古戰役中,為了突破戴安瀾的第200師,他們拿戰俘當肉盾,步步進逼。 “日本兵要是不堪一擊,怎會有八年抗戰?”朱質冰說,他的電視劇絕不矮化日軍,也沒有著意刻畫十分了得的日本將領。“炮火說明一切,我們的人衝上去又退下來,一波又一波倒下,我們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了,整個滇緬戰爭打了近三年,這還不夠嗎?”
用這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曆史上沒有叫段仲儀的人物,但是有一個人物叫段仲宇,他的經曆和劇中段仲儀的差不多,段仲儀的原型人物很可能就是段仲宇。
電視劇《遠征遠征》看的很多觀眾精神抖擻,在劇中段仲儀是一個嚴厲的父親,又是一個仁慈的父親。很多人好奇段仲儀真有其人嗎?曆史上的段仲儀是什麽樣子的?劇中段仲儀有四個孩子,在孩子們身世上的故事同樣精彩,隨男人世界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段仲儀將軍子女吧。
1941年,日本橫掃東南亞的陰謀昭然若揭,半壁沉陷的中國岌岌可危,連接外界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危在旦夕!蔣JS緊急召見滇軍中將段仲儀(張豐毅飾),令其負責與盟國指揮層的軍事協調。段仲儀積極參與緬戰策劃,段家兒女紛紛走上抗日戰場,浴血奮戰,九死一生,驅逐倭寇於國門之外,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
曆史上沒有叫段仲儀的人物,但是有一個人物叫段仲宇,他的經曆和劇中段仲儀的差不多,段仲儀的原型人物很可能就是段仲宇。
段仲宇(1904-)河北蠡縣人。少將。1931年5月南京中央軍校第九期、陸軍大學第17期畢業。中共地下黨員。1948年11月任國民黨上海港口司令部副司令兼上海鐵道西路守備司令和上海市政府政務委員,1949年5月在上海起義。
曆史上沒有段仲儀將軍這個人物,是電視連續劇《遠征遠征》《國家記憶》中虛構出來的主角人物,這兩部都是講述中國遠征軍滇西抗戰曆史為背景的電視劇,中國遠征軍在滇西、緬甸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段仲儀將軍飾演者張豐毅。
段仲儀將軍簡曆(關於段仲儀原型,樓下分析得很好):
- 段仲儀(字德培),又稱段德培,男,雲南昭通人,將軍,陸軍中將,是滇軍的將領。
- 段家在雲南是名門望族,段德培是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學生
- 滇軍源於清末新軍第十九鎮,有“滇軍精銳,冠於全國”之說
- 曆任滇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60軍軍長
- 參與血戰台兒莊、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中條山之戰
在《遠征遠征》劇中段仲儀將軍是一位嚴厲的父親,又是一位仁慈的父親,遠征軍段仲儀將軍的子女有:
- 長子段立國
- 二兒子段安國
- 三兒子段振國
- 女兒段茵華
段仲儀將軍家族成員結局:
- 段仲儀長子段立國(扮演者高一瑋),作為修築滇緬公路的中國專家奔赴前線,與妻子一起光榮殉國;
- 段仲儀次子段安國(扮演者薛皓文),史迪威的聯絡官,親曆了戰場的殘酷和決策層的紛爭,在知曉自己是段家養子身世後,毅然赴前線與普通士兵共生死;
- 段仲儀三子段振國(扮演者萬思維),因對父親的誤會,放棄學業以求死之心加入“刺刀”別動隊。從入緬偵察,到同古阻擊戰,從野人山敗退到固守高黎貢山,他成為抗戰英雄,大反攻時為國捐軀;
- 段仲儀幼女段茵華(扮演者向甜),戰地記者,為遠征軍艱苦卓絕的戰鬥拍攝了大量照片,成為那場戰爭的忠實記錄者。
網上統計段仲儀原型是:
- 1、盧漢(雲南抗日將領)
- 2、鄭洞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 3、戴安瀾(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
- 4、段仲宇(上海港口少將副司令兼鐵道運輸指揮官)
- 5、段伯宇(蔣介石身邊的少將高參)
段仲儀原型最有可能是盧漢:
為什麽說段仲儀原型最有可能是盧漢?
因為劇中龍雲(盧漢表哥),龍雲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雲南省國民政府主席。
盧漢家族在雲南是名門望族,在《遠征遠征》第2集,蔣委員長召見段仲儀時,說段仲儀出任過六十軍參謀長、軍長等職位,又率領滇軍兒女參加台兒莊戰役。這些都是和原型盧漢吻合。
段仲儀原型盧漢簡曆:
盧漢(1895年-1974年),原名邦漢,字永衡,雲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愛國將領,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滇軍高級將領。
- 1914年,盧漢在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在滇軍中曆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
- 抗日戰爭爆發,蔣介石任盧漢為六十軍軍長,率部參加台兒莊等著名戰役,升任軍團長,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第一方麵軍總司令。
- 日軍投降後,率部赴越南受降。1945年10月,龍雲被蔣介石解除軍政大權後,任雲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繼龍雲之後,成為新一任雲南省主席,在中華民國時期執掌雲南軍政大權4年多,被稱為最後一任“雲南王”。
- 1949年12月9日,率部起義。解放後,曆任雲南省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 1974年5月,病逝於北京,享年79歲。
覺得段仲儀原型是盧漢的概率比較大,盧漢家族是雲南的望族,第1集就提到滇緬公路、龍雲等關鍵詞。
盧漢的表親是龍澤匯、龍雲,盧漢夫人是龍澤清。
盧漢有2個兒子1個女兒:
很符合劇中的人物,因為劇中三子有一個是養子。
1945年12月1日,盧漢取代龍雲,成為新一任雲南省主席,也是繼蔡鍔、唐繼堯、龍雲之後的第四代“雲南王”。相比於龍雲的活躍,盧漢一生謹慎而低調。
龍澤匯(1910-1991),雲南昭通人。1929年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七期學習。曾任國民革命軍連長、營長、中校參謀。抗日戰爭時期,隨部隊參加了台兒莊等戰役。1943年後任國民革命軍上校團長、少將補給司令。1945年入越南接受日軍投降。1946年後任國民革命軍第93軍少將師長、副軍長、中將軍長。1949年12月率部隨盧漢起義。1991年因病逝世,享年81歲。
龍雲 (抗日愛國將領,雲南省政府主席)
龍雲(1884.11.19-1962.6.27),彝名納吉岬岬,字誌舟,原名登雲,彝族。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炎山鄉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雲南省國民政府主席。
滇緬公路,滇緬公路又稱昆瑞公路(昆明至瑞麗)、320國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
這是一條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國際通道。這是一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國際通道。
滇緬公路動用民工15萬人,工程師200人,僅次於當時蘇聯援助公路中蘇公路規模,中蘇公路使用工人20萬人,工程師3000人。
早在1935年,蔣介石就預見到,一旦戰爭爆發,中國軍隊將不可能守得住東部沿海地區和內地平原地區的城市,最終國民政府必將退守西部。
1937年8月,雲南省主席龍雲向蔣介石提出《建設滇緬公路和滇緬鐵路的計劃》,建議各修築一條從昆明出發,經雲南西部到緬甸北部,最後直通印度洋的鐵路和公路。
段仲儀可能原型鄭洞國簡曆(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鄭洞國(1903—1991),字桂庭,漢族,湖南石門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曾參加東征和北伐,是最早參加抗日戰爭的國民黨將領之一,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 1943年初,鄭洞國受命擔任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
- 該軍最初是由1942年春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失利後退入印度的新38師、新22師組成的,以後又由國內空運補充了大批兵員,當時均駐在位於印度加爾各答西北的蘭姆珈營地,接受美軍的裝備和訓練,為爾後反攻緬北,打通滇緬國際交通線做準備。
- 1944年8月,中國駐印軍的新38師、新22師,與反攻戰役開始後陸續空運到印緬地區的新30師、第14師、第50師,奉命編為新1軍和新6軍,美國將領史迪威仍任駐印軍總指揮(10月以後由索爾登將軍接任),並成立副總指揮部,鄭洞國升任副總指揮。數月後,因國內戰局吃緊,新6軍奉調回國,新1軍則繼續前進,先後攻克了敵重兵防守的重鎮八莫、南坎、芒友,於1945年1月下旬與中國滇西遠征軍會師於中國邊境城市畹町。至此,中印公路全線打通。3月底,新1軍又相繼占領貴街、新維、臘戍、細包等要點,全部肅清了中印公路沿線及周圍地區的日軍,曆時一年半的緬北反攻戰役乃告結束。緬北反攻戰役的勝利不僅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段仲儀可能原型戴安瀾簡曆(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
戴安瀾(1904~1942),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巷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國軍名將,黃埔係骨幹之一。1926年黃埔軍校三期畢業。
在《遠征遠征》連續劇中,單迎秋要去緬甸時,提到戴安瀾師長,所以段仲儀原型不是戴安瀾。
- 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餘,而日軍兵力4倍於戴部)、收複棠吉等戰功。
- 1942年2月19日拂曉,當最後一批英緬敗兵湧過東瓜附近的皮尤河大橋,中國遠征軍第200師先遣營剛好趕到大橋北岸,與日軍前鋒部隊相遇,軍配屬給200師的騎兵團裝甲車也向日軍發起衝擊。3小時之後,先遣營向師長戴安瀾發來首戰告捷的捷報:“擊退日軍一個大隊,殲滅一小隊”。
-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
- 1939年6月17日,授陸軍少將。
- 1942年10月16日,追贈陸軍中將,解放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 因昆侖關一役獲得蔣中正"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之讚譽。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個人感覺段仲儀原型不太可能是:
4、段仲宇(上海港口少將副司令兼鐵道運輸指揮官)
5、段伯宇(蔣介石身邊的少將高參)
段伯宇:
- 曾任蔣介石侍從室少將高參的段伯宇,1904年出生,1938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調到重慶後,周恩來找他談話,要他長期在國民黨軍隊潛伏,並指示他與地下黨的同誌單線聯係。後來段伯宇進入國民黨陸軍大學第七期特別班學習。畢業後經胞弟段仲宇推薦進入蔣介石侍從室工作。
段仲宇:
- 段仲宇(1904-)河北蠡縣人。少將。1931年5月南京中央軍校第九期、陸軍大學第17期畢業。中共地下黨員。1948年11月任國民黨上海港口司令部副司令兼上海鐵道西路守備司令和上海市政府政務委員,1949年5月在上海起義。軍職離休幹部段仲宇老人是解放新中國特殊戰線上的無名英雄。中央電視台大型文獻紀錄片《無名英雄》中就提到段伯宇、段仲宇兩兄弟。他倆均是中共地下黨員,一位是蔣介石身邊的少將高參,一位是上海港口少將副司令兼鐵道運輸指揮官。他們利用所處的顯赫位置,英勇機智地戰鬥在狼穴虎口之中。
http://www.gx79.com/question/235
朱質冰以前拍過不少家庭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家常菜》等,都是他的作品。但早在1985年,他在北京廣播學院上大學時,就萌發了將滇緬抗戰拍成影視劇的念頭,那時,一部紀實文學《緬甸叢林戰》,讓他“熱血沸騰”。2006年,他開始籌拍《國家記憶》。 同古戰役、仁安羌大捷、野人山悲歌、鬆山戰役……從1942年3月到1945年1月,滇緬抗戰中的重大戰役和重大事件,成為朱質冰設想該劇的一個個落腳點。杜聿明、孫立人、戴安瀾,乃至蔣介石和史迪威等重要曆史人物,他都想一一呈現。劇中主人公段仲儀雖是虛構,卻也集中了當時滇軍幾位高級將領的事跡。
朱質冰認為,表現抗日戰爭不能隨隨便便“某時發生在某地”,隻有刻畫到具體人物,聚焦到具體戰場,才不至於上演違背曆史的鬧劇。在電視劇《中國血》中,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一個“東北營”在密林深處和日軍展開較量,然而,在曆史上,東北軍並沒有參與第一次入緬作戰。
電視劇《滇西1944》也曾虛構了一個“黑叢林特遣隊”。8名身懷絕技的特遣隊員,在日軍構築的鬆山防禦陣地進進出出,“這讓人啼笑皆非。日軍在鬆山的防禦可以說是嚴絲合縫,鬆山戰役持續3個多月,遠征軍連續衝鋒數十次,傷亡7000多人,我軍和敵軍的傷亡比例高達6比1,哪會那麽容易?”朱質冰感到不解。
2007年夏天,朱質冰和編劇蔣曉勤、鄧海南一行三人來到騰衝、保山和瑞麗,踏訪當年戰火紛飛的戰場,輾轉一個多月。去鬆山那天,正趕上暴雨傾盆,大雨衝刷過的泥土裏,鏽跡斑斑的彈殼閃閃發亮,當年日本人挖的坑道和山洞,還完好地留存在那裏。
“關於這段曆史,有很多書可以讀,也有很多資料可以查閱,我也去過日本和台灣,買了許多從不同視角描述那段曆史的書籍,這還不夠,戰爭畢竟發生在戰場上。”朱質冰說。
“上鬆山之前,我們專門去看了怒江上的惠通橋,惠通橋已經不用了,但橋頭的鐵牌子上,還記載著當年的那段曆史。”這座如今像個老人一樣靜默的惠通橋,在滇緬抗戰中是軍事要塞。1942年,日軍進犯滇西,惠通橋被我軍炸斷,敵、我兩軍隔江對峙。1944年,滇西反攻開始,該橋又被修複,遠征軍吹響了進攻的號角。
《國家記憶》中,朱質冰自己出演國民革命軍工兵總指揮馬崇六中將,為了阻止日本人過怒江,他親自指揮炸掉了惠通橋。“當時橋上不僅有化裝成中國人的日本兵,還有中國老百姓,大橋垮塌時,親人和敵人,一起墜入了湍急的怒江,這很殘忍,但這就是真實的戰爭。”朱質冰說。
《國家記憶》中飾演男二號段振國的萬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