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2025 (8)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因為韶華易逝,人們都懂得追求永恒的價值。在生命不可避免的走到最後的時候,我們會思考我們留給這個世界哪些值得紀念的東西。有些人認為自己努力一生,積累了大量財富,可以讓子孫後代從容生活,不必辛苦打拚;有些人積累社會名望,蔭庇自己的子孫,讓他們也能步入社會名流。有的人在世界上瀟灑走一回,自然也沒有考慮到會留給這個世界什麽值得紀念的東西……這種生命價值的選擇是多元的,正因此,也值得我們去思考與選擇。
這個問題當然古人們也思考過。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提出過生命價值的問題。這個討論被記錄在《左傳》當中,足以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魯襄公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549年,這一年偉大的思想家孔子仍然在繈褓之中,才兩三歲而已,然而這個時代卻正醞釀著偉大的思想。魯國的大夫叔孫豹受命出使晉國。晉國派遣了本國的卿範宣子接待他,一番寒暄之後,兩個人交談了起來。範宣子家族是世代的高官,很為自己的家庭自豪。於是他問叔孫豹:“你覺得古人曾經說過的‘死而不朽’,究竟是什麽意思呢?”
叔孫豹不知道範宣子提這個問題究竟是什麽用意,暫時沒有答複。範宣子見他沒有回答,頗為得意的說:“昔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禦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範氏,其是之謂乎?”這個意思就是說,我的家族從虞舜開始,千餘年下來,曆代都是有官爵的人,傳而不絕,直到我這裏還是高官,而且這個位置可能還會傳給自己的子子孫孫,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可以繼位,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人生如此,夫複何求?
聽了這樣的解釋,叔孫豹有些不以為然。他想了想回答道:“在我看來,您所說的是世代享有俸祿,卻不是死而不朽。我們魯國有一位大臣,叫做臧文仲。他還在世的時候,人們都認為他是守護魯國的賢臣。他去世之後,人們都還懷念他的恩德,他的言論還被人們牢記與傳頌。這才是真正的死而不朽!我聽說過,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這才是不朽!如果隻是保護一個姓氏的官位,守住宗廟,世世代代維持祭祀,每個國家都有許多這樣的人,這可算不上死而不朽。”
這是一番驚天動地的言論!叔孫豹指出的“立德、立功、立言”,被千載以後的讀書人歎為觀止,無數的人將這六個字謹記心頭,作為自己立身行事的標準。而真正做到這“三不朽”的,無一例外都成為了流芳百世的偉人。在這裏我們就談三個代表性的人物。
第一位,毫無疑問就是孔子。在春秋爭霸、中原局勢將要崩潰的局勢下,他懷抱救世的理想周遊列國,想要讓這片土地重新成為太平盛世。盡管多遭挫折,缺少機會,孔子卻沒有放棄。後來年事漸高,他回到魯國,被人們愛戴、視為國老。在這片家鄉的土地上,他播撒自己理想的種子,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士大夫,傳播自己的文化和理想。在他挫折的晚年,長子孔鯉和愛徒顏回、子路都先他而去,但他卻沒有放棄。最後,他的理想被人們認同與紀念,最終成為了被人崇敬萬世師表。
第二位,蜀漢賢相諸葛亮。他的事跡家喻戶曉我們就不多說,值得提倡的是他身居高位卻不忘自己的操守,在誡子書中,他教育自己的兒子:“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在去世後,他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都在保護蜀漢的戰場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雖然他的子孫不一定有他那經天緯地的才華,但堅貞的氣節上卻絲毫不讓。因為懷念賢相,每年都有無數的百姓自發祭祀諸葛亮,在魏國入蜀之後,也順應民心去祭祀他。
第三位,知行合一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因為不屈服於官場的黑暗,他被貶官西南做驛丞,逃過太監劉瑾的追兵,在荒涼的龍場反躬自省,教化當地未開化的百姓。苦難的經曆最終造就一代宗師。後又被朝廷啟用,平定了大量的地方叛亂。在去世後,地方的百姓和軍人自發穿著麻衣去為他送葬。他的心學,鼓舞與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士人,還東渡日本,成為明治維新諸豪傑們的信條。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來,真正被曆史牢記的這批人,他們不一定有高官厚祿,但是因為他們有遠大的理想與貢獻,最終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敬重與崇拜。天道公正,我們應該立誌去向這樣的英雄豪傑看齊,爭取去做一個大寫的人。
本文為騰訊儒學頻道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親近儒家文化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