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有感而發,有激情寫,一氣嗬成

(2017-01-31 16:49:19) 下一個

有感而發,寫有激情,一氣嗬成:

如何撰寫專欄文章 精選

已有 6989 次閱讀 2016-10-3 18:50 |個人分類:讀書偶得|係統分類:人文社科|關鍵詞:專欄 撰寫    推薦到群組

作為《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簡稱CCCF)專欄主編三年多以來,在專欄編委的共同努力下,CCCF專欄發表了不少高質量的專欄文章,受到了讀者的肯定。但是也遇到了很多刊物遇到的共同問題,高質量稿源的嚴重不足。除了很多非技術因素之外,不少編委反應對於專欄文章的寫法還不夠了解,應編輯部的邀請,我做了點功課,結合我寫過的一點點經驗,以及讀過的優秀文章的感受,起草了一個如何撰寫專欄文章的報告,總結出來供同仁們參考,並歡迎提出改正意見。

 對於CCCF的專欄文章定位,李國傑院士和杜子德秘書長都有精確的描述,所謂專欄文章是描述技術思想的文章,是用哲學的眼光看技術。對於科研人,大概技術內容一般都不是問題,畢竟常年進行一線的科學研究,對於所研究的領域的技術內容都應該比較了解,難就難在用哲學的方法對技術進行解剖分析,這種方法並非我等理工類出身的強項。關於這個話題,早就有人做了相對係統而完整的描述,可以參考《哲學概論》(沃爾夫著,(附錄,如何撰寫哲學論文))。下麵是我個人的淺見。

一、            文章的亮點

 一篇文章是否是好文章,取決於能否讓讀者接受並喜愛。讀者對一篇文章的期待是什麽呢?梁漱溟在他的《我的自學小史》中描述閱讀的精要是“貴在得要”。這裏所說的“要”就是文章的亮點,“得要”就是抓住文章的關鍵,並有所啟發。因此一篇文章能夠成為好文章,一定有其可取之處,就是所謂的亮點。

個人以為,一篇文章的亮點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幾種之一。1、一個核心觀點;這裏所所說的觀點必須具有新穎性,普遍性和震撼性等特點,如果聽起來與嚐試相違背則根據有殺傷力。2、一個好問題;文章討論了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並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3、一種情懷。很多文章並沒有深入的觀點,但是依然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因為文章傳遞了一種情懷,在感情上獲得了新的體驗。4、一種科學技巧;文章通過解剖麻雀,從微不足道的實例開始討論,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是一種科學觀察問題的技巧,同樣很迷人。5、好的語言;很多文章未必有什麽驚天動地的思想和觀點,但是依然能夠打動人,是因為文章的語言美。

下麵分別就上述亮點引述近期科學網的博客進行舉例說明。

     一個核心觀點的文章。一篇老文章“不要把欲望當作誌氣”(梁漱溟,《朝話,人生的醒悟》),初步估計該文迄今閱讀量超過1000000人次,我當初讀到這句話就非常有感觸。因為很多年輕人分不清欲望和誌氣的關係。我的博客科研生活:不要把運氣當做實力是一篇模仿梁的文章,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另一篇博客沒有痛苦的博士求學經曆不是合格(閱讀超過60000次),則討論了絕大多數讀博同誌的所體驗的共同問題,能夠得到共鳴似乎也是可以理解了。

      一個好問題的文章。我的博客科研生活:如何避免碌碌無為的感覺、 如何擁有好的思考能力科研生活:如何善待自己的精力什麽樣的年輕人可以承擔重任等文章都討論了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並且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些文章所討論的問題是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並沒有嚴格的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給讀者一些新的答案,也會讓讀者有所收獲。

     一種情懷的文章。昨夜無(程代展,閱讀量260000次)並沒有新的觀點,但是作為老師的拳拳之心讓人感動,閱讀量為科學網之冠就可以理解。當然讚賞和反對都有,這並不掩蓋文章本身的成功。學界的老炮兒(賈偉)、世紀圖靈紀念(包雲崗) 等都展示了對科學的一種情懷,類似的文章在科學網上還是很多的,很多都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一種技巧的文章。樹上有隻大公雞(賈偉)、喝茶(賈偉)等文章從普通的現象展開討論,聯想到其他的東西,這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觀察問題的方式方法,很多科學發現和科學思想的產生都來自於類似的聯想思考。

     一種語言美的文章。老馬係列1-40)(王雲才)總的閱讀量估計超過50萬,曆來受到科學網讀者的好評,這種長篇連載式的文章體現了作者比較深厚的寫作功夫,可以稱之為科研社會現形記。國科大:不在...中爆發、就在...回家(邢誌忠)、導師的鞭子(邢誌忠)等文章體現了刑捕頭一貫的幽默而深刻的作風。這些沒有很好的寫作功夫是拿不出來的。他們的語言把握能力超過很多專業作家,這個評價似乎並不過分。

二、            文章的要素

一篇文章能夠有亮點,是需要許多要素共同完成的。總的來說,一篇好文章至少在下麵六個要素上都會做的不錯才會成為好文章。標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討論以及語言。下麵分別討論這六個要素。

標題,首先要能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是必須新穎和緊湊。其實不管是專欄文章,還是科學論文,文章的標題都是點睛之筆。在當今微信和微博等短文流行的年代,巴不得標題就是文章的全部,人們對於標題的追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過即便如此,一個好標題還是需要下功夫的。最近我們的一篇較長的論文基本寫完了,但是還是缺一個好標題。作為名人一般可以不理會標題,因為讀者總會讀下去,但是作為普通作者,還是需要一個能夠抓住眼球的題目。意即“名人可以平淡,新人必須吸睛”,酒香也怕巷子深。

提出問題。文章往往需要告訴讀者要說什麽問題,大概就三種方式可以使用。

一種是最常見,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就是從一種現象開,然後引出問題。這裏所說的現象最好是人所共知的,讀者更容易將自己代入。最喜歡使用這種方式的人大概是費孝通,他的《鄉土中國》討論問題往往都是從最常見的日常習慣開始展開,既讓人好奇,也讓人感覺這才是科學。比如,他談到中國是熟人社會這個結論以前,先描述了一種現象。中國人敲門,往往回答一個字“我”,在沒有來電顯示的年代,打電話也回答一個字“我”,與歐美的回答“我是XXX”很不相同。這個現象我們可能天天還在重現,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思考為什麽會形成這個習慣。這種從現象引出問題甚至結論的方法,在哲學上屬於現象學,從個人角度感覺,這種方法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第二種方式是從經典文獻開始引出問題,這是大多數科學論文常用的方法,尤其是討論一個並不陌生的話題,這種方法可以節約大量的文字,同時由於引用了經典文獻或者名人的斷言,容易建立問題的權威性。

第三種方式是論證式,就是采用國家自然基金標書的撰寫方法,先寫問題的背景和國內外進展,然後確立要討論問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是讓讀者讀下去的最複雜的辦法。如果前兩種模式沒有辦法使用,那也隻能采用第三種了。

分析問題。文章提出了問題,就要分析問題。這是對問題的一種全麵的剖析,以便於最後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也讓讀者對於問題本身有更深入的理解。包括,問題產生的機理,問題的特點等,一般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描述和分析,以體現分析的完整性和係統性。總要給出若幹個說法,不能淺嚐輒止。並且對問題分析得到的結論需要有新穎性。

解決問題。根據已經分析出來的問題,逐個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從整體上給出解決問題的一般原則。同時在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同時,還要分析這些方法或者方案本身潛在的風險,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變化。這個符合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基本套路,也是科學方法論的基本套路。

總結討論。對文章有個好的總結也很關鍵。一般請款下,要對文章的主要觀點進行凝練重組,以便讀者抓住要點,並給出可能的拓展和漏洞。非常類似於一般科學論文最後的discussion。

語言:構成文章主題的還是語言,因此作為主要的表現者語言就顯得非常重要。由於不是詩歌和散文,專欄文章對語言的要求大概可以歸納為:嚴謹、簡練、明確、自洽、平實、語氣恰當。避免使用口語。文章語言的好壞取決於作者的寫作功底,但是大多數人並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和指導,有一種情況可以彌補語言上的問題,就是盡量有感而發,寫的時候富有激情,最好一氣嗬成。這樣語言就相對流暢,從而更具有感染力,讀者可能就對語言的小毛病不大有感覺了。

三、不好的文章

總的來講好文章都有其妙處,但是壞文章往往有其共性。作為專欄文章,下麵幾種風格需要避免。知識羅列,缺少觀點;自相矛盾;沒有深度;沒有係統性;沒有新意;過於專業,類似專業論文。

衷心希望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之餘,將所思所想的東西寫成專欄文章,並投稿到CCCF。

silong.peng@ia.ac.cn

2016.10.04

 



博客感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1006631.html

上一篇:重塑科研人員的心靈 ―李國傑院士撰寫的《科研五色石》讀後感

22 應行仁 沈律 錢家駿 周健 羅民 徐令予 占鈴鵬 魏焱明 馬臻 武夷山 黃永義 邱趖 Editage意得輯 王德華 王成玉 邱嘉文 楊學祥 李勝文 趙鵬 htli xlianggg qzw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6]張坤  2016-11-20 22:05
 
深刻!好文章.
[5]楊學祥  2016-10-13 17:54
 
  
[4]王成玉  2016-10-9 23:54
 
拜讀了,好!
[3]黃永義  2016-10-4 05:38
 
好!
[2]馬臻  2016-10-4 03:5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1005650
[1]嶽雷  2016-10-4 00:46
 
   漲知識!
 
科研生活:不要把運氣當做實力 精選

已有 13864 次閱讀 2014-6-27 16:31 |個人分類:空閑時光|係統分類:觀點評述|關鍵詞:運氣 實力 第二次貧窮    推薦到群組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機會,我們也曾經因為一些機會而得到發展,從而迅速改變。但是我們還會發現,曾經很運氣的一些人盡管發展了,最終還是沒有形成可持續發展,最終不是歸於貧窮,就是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所有我們遇到的運氣中,最大的莫過於時代的運氣。由於時代的發展階段,總有一些重要的發展重點領域和方向,總有一部分人因此獲益。在某些短暫的時間內,這些獲益的人一度以為自己的實力很強,所以才有了很好的發展。事實證明,大多數人的獲得隻不過是運氣的結果,而非實至名歸的實力導致。在我們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有非常多的人為或者非人為的發展機遇,這些機遇造就了一批人,也因為這些所謂的機遇讓那些沒有實力的人最終現原形。

  遠的不說,改革開放之後我們國家經曆了幾個很鮮明的發展運氣多發階段。如剛改革開放之初的商品交易高潮,那是因為之前的商品交易過度封閉不活躍,導致商品交易的需求。一些下海經商的,投機倒把(時代用語,實際就是做小生意),走私的,一時間是社會顯貴。這種機會並不需要所謂的實力,總有一些人能夠得到這個機會,不是張三就是李四。之後遇到了我們國家金融領域改革的大戲,一批炒股的人獲得了發展機會,一時間某百萬層出不窮。每個人都為百萬而瘋狂,但是股市至今低迷。90年代開始的對外貿易激發了創業潮和加工貿易潮。這是工業生產力不斷釋放的結果。東莞、溫州等一係列加工基地因此獲得了時代機遇。再往後,網絡泡沫,房地產泡沫,能源泡沫等,都引領了時代的潮流,不少人因此獲得了人生的第N桶金。文革教育帶來的斷層也在過去若幹年讓很多人都獲得很好的社會發展機遇,走上更高的平台。

  在所有這些潮流中,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迅速崛起者並不需要很高的專業知識,隻需要一個東西,就是膽量,就可以相對輕鬆的獲得很多的物質財富。可是曾經的百萬有的已經負債累累,有的鋃鐺入獄,也有的進一步進入另外一個潮流。能走到今天的並不是全部,而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這一小部分人也終將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走入曆史,曾經的窮人因為時代的機遇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得到了豐富的物質回報,但是他們終將迎來第二次貧窮。第二次貧窮並不是絕對貧窮,也並不是絕症,而是整個中國社會涅槃重生的社會代價。社會發展終將走入一個靠理性和實力發展的社會,才會是一個穩定的社會,否則最終隻有一條路,那就是繁榮之後的大亂。土豪們(包括金錢土豪和科研土豪)的第二次貧窮不是一個新概念,但是這是一個必然,如下理由是一家之言。

一、盲目的冒險導致失敗;

 很多掘了第N桶金的人並沒有意識到運氣和實力的差別,由於缺少理性思考的時間、能力和空間,他們總以為自己的實力更為強大,總會去碰下一次更大的運氣。非理性發展的社會如同一個巨大的賭場,隻要不離開賭場,最終都會是失敗者。這種更大的冒險往往帶來巨大的風險,能力上的欠缺最終體現出其本質的弱點,於是在某一天,擎天大廈轟然倒塌,一切現出本色。這樣的故事到處都是,不用舉例。在科研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個時代的機遇給了很多人機會,但是我們誤以為這是我們實力應得,於是我們開始做超出自己能力的課題,失敗是必然

二、奢侈浪費導致失敗;

 從過度的貧窮到相對過度的富裕,並不能直接帶來人的素質的提高,很多土豪的行為讓我們覺得奇怪,就是因為很多人並沒有為自己得到的物質準備好相應的素質。他們不斷的挑戰人類奢侈的極限,甚至道德的底線。花錢容易,掙錢難。很多陷入賭博、吸毒等不法行業,最終將辛辛苦苦掙來的有限的物質揮霍一空。這樣的故事遍地都是。我們很少聽說一個暴發戶重新進入課堂學習,很少看到暴發戶去真心的做慈善和社會公益。在他們的心目中,這些目標可能並不是值得推崇的目標,他們隻有一種心態,炫耀自己的成功。這種炫富的心理的普遍性為中國所獨有。他們之所以炫富,也來自於社會對於物質有一種集體的獲得焦慮症,很多人羨慕,給了富人炫富的社會心理土壤。當然,這種炫富的結果一般都不會很好。

三、官商勾結導致失敗;

 很多社會機遇需要奮鬥才能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但是這是個辛苦的過程,很多人吃不了那個苦,於是最便捷的路線就是權利和金錢的結合。最近反腐敗的成果已經讓我們看到很多人的所謂財富積累神話隻不過是中國曆史上無數類似神話的現實翻版。這種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發展曆史經不住曆史的考驗,當其所以來的權力倒下的時候,就是財富開始消失的時候。這是一種虛假的成功,不是靠實力真正獲得的結果。

四、團隊的潰散導致失敗;

 偶爾的勝利並不能帶來最終的勝利,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可以同甘,不能共苦。沒有哪一個企業可以永遠一帆風順,當一個沒有精神靈魂的企業遇到短暫的風浪之後,整個不團結的團隊就會樹倒猢猻散,一個個曾經歃血為盟的戰友不斷地走人,並且不斷挖牆腳,直到所有的財富消耗殆盡。一個急功近利的團隊不可能是一個能夠抵抗風險的團隊,也不會是一個能夠長期合作的團隊,他們的信條中就是快,就是多,沒有誠信,沒有信仰,最終隻有失敗。

五、社會發展階段的變更導致失敗。

 社會不會停留在一個階段上永遠發展,發展有其階段性,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重點。但是土豪們並沒有足夠的曆史眼光來提前做好準備,當社會變革的暴風雨突然來臨的時候,他們缺少必要的知識和能力來應對這些變化,於是他們也不斷地掙紮,但是對於曆史發展的車輪來說,要淘汰的必將被淘汰,小小的掙紮隻不過是螳臂當車,不會因為掙紮而活下去,最終就是失敗。

六、二代的教育失敗導致失敗。

 非實力發展帶來的最大失敗是二代教育的失敗。由於一切來得太快,土豪們自己沒有意識到最重要的事情是培養更好的接班人,而是沉溺於物質的享受中。這種物質享受是人性的弱點,小孩子更沒有能力去抵抗。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失敗的二代的主要原因是失敗的父母。而同樣肯定的是,失敗的二代教育終將毀掉辛苦所得

其實,不管是趕上了過去的機遇,還是未來即將趕上機遇,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有機會,但是機會帶來的永遠都不僅僅是好事,這些機會可以看做是一場場的人性考試。我們是否能夠經過這種考試,就看我們是否是在認真的發展,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讓自己的實力與自己的擁有具有起碼的等值地位,如果做不到,還不如沒有遇到這種所謂的機遇。但是我們不能說必然失敗的結局就一定是壞的結局,從曆史來看,第二次貧窮是一個國家從盲目非理性走向理性成熟的必由之路。總有一些人會從曆史中總結經驗,隻要社會能夠持續穩定的發展足夠長的時間,人類才能學會從更長遠來思考問題,不至於限於局部的焦慮。也許我們的下一代,甚至更下一代能夠更加理性的生活,但是現在,我們依然處於非理性的瘋狂中,但是非理性終歸不是健康的,運氣永遠替代不了實力。

後記:文章裏省略了事例若幹,以免對號入座。

silong.peng@ia.ac.cn

2014.06.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807255.html

上一篇:科研生活:重視稀缺再平衡
下一篇:科研:努力成為先驅而非先烈

57 魏武 武夷山 方唯碩 沈律 周健 陳楷翰 呂喆 李宇斌 趙斌 曹俊興 黃永義 楊正瓴 張強 高建國 徐耀 劉四義 李萬峰 李本先 張磊 許方傑 徐曉 張文增 文峰 閔應驊 馬耀基 王偉 汪曉軍 石鋒 李偉鋼 梅鋼 孫楊 劉敏 趙帥飛 徐滿才 郭寶奎 文雙春 蔡正才 陳理 王榮林 王善勇 楊曉慧 彭真明 強濤 周高峰 唐小卿 wangqinling truth21ct louiexp JIANHUN zhouxingrong DJF510630 biofans jiareng ryshuiyb ybyb3929 Vetaren11 zhouguanghui

發表評論 評論 (21 個評論)

[21]Happychase  2014-6-28 19:15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培養基,篩選出不同表型。但作為個人,需明白自己到底該追求什麽。有時堅守就是一種勝利
博主回複(2014-6-28 23:34)說的好
hidden
[20]用戶名  2014-6-28 18:10
 
評論已經被科學網刪除
[19]陳誌飛  2014-6-28 14:18
 
建議題目中把“科研生活”去掉,因為它跟內容關係不大。
[18]王晴  2014-6-28 05:29
 
頂一下!
[17]田圃  2014-6-28 04:18
 
很有道理。基本上所有的賭徒開始贏了幾把的時候都以為自己水平高,是賭神。最後的結局當然也不會有任何疑問。
[16]梅鋼  2014-6-28 04:13
 
運氣確實不能算實力。
我記得有位博主介紹其課題組招人的時候看對方的科研成果,說1篇好的1區文章可能是運氣好碰到好的導師、好的環境才發出來的,沒有2篇或更多篇差點的2區文章有說服力。
[15]王孝強  2014-6-28 02:06
 
讚!
[14]汪曉軍  2014-6-28 01:52
 
運氣不是實力,但成功的要素中,機遇也是極其重要的。社會結構越穩定,對運氣的依賴就會少一點,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首先還是要做一個有準備的人呢!
博主回複(2014-6-28 02:06)確實重要
[13]kingfield  2014-6-28 01:16
 
太對了
[12]cpcevilaxis  2014-6-28 00:03
 
這是曆史的大勢!!! 但終究會有一些個例!!!
博主回複(2014-6-28 02:13)一定會有。但很少
[11]文峰  2014-6-27 23:23
 
寫的很好。昨天我也寫了軍事方麵的帖子。第一批人靠膽量和冒險,但是成果很可能被第二批人給奪去了。
[10]jiareng  2014-6-27 23:12
 
說得非常好。國內的一些政策造就了這樣或那樣的機會,讓運氣降臨到其實沒有多少實力的人的頭上。
反過來,也有不少有實力但沒有運氣的案例。博主對這樣的事情,有何看法?
[9]趙濤  2014-6-27 22:42
 
從曆史來看,第二次貧窮是一個國家從盲目非理性走向理性成熟的必由之路。每個人都努力讓自己有第二次貧窮的機會,這個社會或許也會有進步。如若一直貧窮,大家都不奮鬥,也必不是博主想要結果。
[8]bjpdoc  2014-6-27 21:37
 
整個國家都在人為製造少數人、少數地區的運氣掩蓋整體貧弱的實力,這就是各個領域大躍進的本質。
[7]徐耀  2014-6-27 21:04
 
總結得太好了。我單位的前任所長就是一個典型,抓住人才斷層造成的機會迅速上位,政治野心和科研野心迅速膨脹,無視組織原則提拔任用幹部,玩弄人才、盲目涉足新科研領域,現在已經快被掃入曆史的垃圾堆了。
[6]youhoen  2014-6-27 20:00
 
加幾個實例,證明一下吧。
.
[5]蔡新安  2014-6-27 19:32
 
如你所說,這些都是市場在自我完善調整的一個過程,我們目前就處於美國的60-70年代時期,未來的發展新的經濟時代,經濟圍繞著科技轉,中國現在市場上已經擁有了沸騰的資金,出口就是尋找創新的科技,風水輪流轉,科技人員的春天來臨了,我們也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
博主回複(2014-6-27 19:47)有點這個意思
[4]明波  2014-6-27 19:32
 
運氣要把握,實力要提升!
[3]陳波  2014-6-27 19:16
 
嗬嗬,大家水平其實都差不多,有幾個有實力呢?
[2]cm903  2014-6-27 18:36
 
能抓住機會也是實力
博主回複(2014-6-27 18:46)當然
[1]方唯碩  2014-6-27 17:19
 
博主說得挺好。不過我認為能抓住機遇也算實力,不應該算運氣,隻有自己渾然不覺落到頭上的機會才是運氣。當然抓住機會不一定就能成功。
博主回複(2014-6-27 17:20)大多數算不上抓住,隻是掉在了頭上。真正抓住算是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