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自由之心+獨處之心=反思之心

(2015-12-15 16:31:31) 下一個

自由之心+獨處之心=(有時候)反思之心。

因為無知而好奇,因為好奇而癡迷,因為癡迷而敬畏,因為敬畏而虔誠,因為虔誠而獨處,因為獨處而嚴謹,因為嚴謹而隱忍,因為隱忍而勇敢,因為勇敢而忘卻,因為忘卻而自由。

走向科學研究之心路 精選

已有 3531 次閱讀2015-12-8 12:46|個人分類:隨想|係統分類:生活其它

走向科學研究之心路

鮑海飛2015-12-8

古往今來,為什麽隻有少數人在科學上有重大的發明創造,有輝煌的建樹,對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是一個讓人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實驗室中經過多年的實踐,深感從事科研之路之艱辛,從事研究需要用心來磨練,或許才能有所收獲。就說一點烏托邦,從事科學研究需要怎樣的‘心’。

無知之心。人類是大自然無意間播撒的種子,大自然在無意間造就了人類。我們了解自然嗎?我們認識自己嗎?我們知道什麽?隻有一張清白的畫板,才能在上麵塗抹顏色,隻有一顆清白的心,才能湧動清新的鮮血。在大自然麵前,我們是無知頑皮的小孩。敢於承認自己的無知,才敢於‘不為最先,不恥最後。’知恥而後勇,無知者無畏,大概是此意。

好奇之心。沒有好奇之心,人類將變得渾渾噩噩,人類就將失去原始的研究和認識的驅動力。從孩子的眼睛裏,從孩子的心裏,我們看到了世界的奧秘和奇特。好奇之心是熱愛的開始,它讓人們睜開雙眼看世界,開動大腦去思考。愛迪生小時候看見母雞孵蛋,便自己去嚐試!這不是好奇又是什麽?興之所注,誌趣所為。

癡迷之心。太陽的光芒,讓我們溫暖;浩瀚的大海,讓我們心潮起伏。當沒有了名利,當沒有了私利,在敬畏和虔誠之下,在星辰和月光之下,人才能誕生出一顆安靜的心,一顆專注的心。隻有一顆癡迷的心才能有所發現和領悟。我經常問,研究之路上,我癡迷嗎?一旦癡迷,便會專注,一旦專注,便會嚴謹小心。沒有癡迷和專注,就不會有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的頓悟,於是便有了他驚世的一躍,從浴缸中一躍而起,光著身子就跑了出去,一路喊叫著“我找到啦!我找到啦!”他揭開了浮力定律,他揭開了王冠是否摻假之謎。癡迷之心乃是赤誠之心。

敬畏之心。當透過雲際,仰望天空,看到那無窮的繁星,在天空上閃耀,這時,我們會發現自己是那樣渺小,自己的星球也是那樣渺小。我們來自哪裏,宇宙來自哪裏?誰創造了世界?當這樣的念頭在心中升起,一種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自然遵循它自己運行的軌跡和規律,而不是任人擺布的傀儡,任人拿來使去的道具,任人塗抹的畫板。在自然麵前我們真的很渺小,不遵守自然的規律,人類將受到它的報應。走在自然的路上,走在科學之路上,我們是否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有些東西我們是不能碰的,也不應該碰的!有了敬畏,才有了尊重。

虔誠之心。日出月落,鬥轉星移,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自然的背後。自然,一定隱藏著規律。通過落地的蘋果、七色的彩虹、指南針、地動儀,人類在一點一點揭開自然神秘的麵紗,發現自然的內在規律。這是一顆顆信仰之心和虔誠之心在參悟。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在挑戰智力;電子、質子、中子和光子,在揭開神秘。人類在探索自然的法則,這裏沒有機巧。而一顆虔誠的心來自對自然和規律的敬畏。研究不是為了炫耀,研究不是為了名利。愛迪生、諾貝爾、法拉第、牛頓、法布爾,他們都懷有一顆虔誠的心。虔誠之心乃是單純與真誠之心。而如今,有多少學者能夠以‘純粹之心’在苦心經營著象牙塔的春秋大夢?

人與自然的和諧,就包含著人類應該對自然、對研究應該懷有敬畏和虔誠之心。於是,我們才不會盲目地作為,不會為一時取得的成果而衝昏頭腦。一切都應該由時間來檢驗。這也讓我們經常反思,考慮如何從前人的身上、從前人所走過的道路上有所借鑒,而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學會客觀做事情!

獨處之心。無窮的宇宙,唯獨我們這藍色的星球上,萬類霜天。地球是孤獨的嗎?我們也是孤獨的嗎?或許,就是這孤獨,讓人類學會了思考。一顆獨處之心或許煩躁、或許冷靜。煩躁生出禍端,冷靜生出智慧。獨處和冷靜讓人開始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獨處是為了有一顆沉靜之心,有冥想之力。辯論是激烈的,對於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是有必要的。但學者間又有多少辯論?辯論會讓一個思想者從群居走向獨處,從喧囂走向寧靜。回味和反思便是走向探索和修正之路。獨處,它會讓一個有理性的人頭腦冷靜,走向思考,而不是執迷不悟。

隱忍之心。研究之路,是苦澀之路。興趣和好奇隻是原始動力,而堅持最難。實驗需要一遍一遍的重複,需要漫長的等待,長久的思索。實驗不僅需要體力和腦力的付出,甚至需要受到皮肉之苦,乃至以性命相搏。因為,實驗就要麵對風險和危險。哪裏又是安全之地呢?對待實驗、結果、成果和觀點,能否得到他人的承認,不僅要忍受失敗,遭人品評,還要遭到家人的不解、抱怨和白眼,甚至還要遭受他人的冷嘲熱諷、挖苦打擊,甚至包括他人的巧取豪奪!人在旅途,哪裏沒有坎坷。有人就因為一口氣沒有咽下去,便嗚呼哀哉!哈哈,有人開玩笑,等諾獎,隻能拚誰活得長!這也需要隱忍!其是非功過,隻留與後人評說!

之所以會堅持,會隱忍,是因為有一顆虔誠的心在支撐,有一顆癡迷的心在關注。有了隱忍,也就有了不屈不撓,也就有了必勝的信心。

忘卻之心。傳說,當羅馬士兵的屠刀壓在正在計算中的阿基米德的脖子上時,他還在忘我地工作。如果一個人忘卻了名利,忘卻了生死,他還有什麽是可以懼怕的。如今,又有幾人能夠忘卻名利,忘卻得失,忘卻小我,更不用說忘卻生死。忘卻之心乃是勇敢之心,乃是純粹之心,乃是自由之心。

自由之心。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一顆平和之心,一顆自由馳騁的心,它才可以在思想的大地上奔馳,在燦爛的天空裏翱翔。研究是活潑的,不是僵硬刻板的教條。研究的心靈是信馬由韁。我的身軀可以受到限製,但我的思想卻在飛翔。白雲之所以婀娜多姿,變化萬千,是因為天空給了它寬廣。蒲公英之所以能夠四處飛翔,播撒它的種子,是因為風給了它力量。於是,從此岸來到彼岸,從彼岸駛向無限。自由之心是坦然之心,因為心中的夢想在招手。於是,一顆心,該奔放時就奔放,該沉靜時就沉靜。

 

研究之路需要無數個‘心’才能有所收獲和發現。處處留心皆學問,世事練達即文章。何止於研究,人生之路亦何嚐不止於此,凡事都要小心,留心。在磨練之中,我們知道,科學的殿堂,人間的大廈,都是多少代人,多少年苦心經營的結果累積而成。

 

今天的人類已經卻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今天的人類所麵臨的生存壓力卻越來越大。每個人都要麵對柴米油鹽醬醋茶,每個人都要麵對是非功過名利場。研究變得不再是幾百年前那樣的單純和純粹,研究不再是那樣的真善美。學者的心也不再是那樣的祥和和安寧,而更多的是焦慮和焦躁。人生的確是一場曆練,不僅是要腳下趟過萬條河,爬過萬座山,還要不斷磨練我們的心。有一顆高遠的心,就不會被眼前的迷茫和困惑所困!

人類每一步的前行都如在黑暗中摸索,每一點知識的累積都是多少代人智慧的結晶。今天的人類如果想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果,一定要有一顆超凡脫俗的之心,一定要有更廣闊的想象力。

因為是一張白紙,我們才能在上麵塗抹,因為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我們才能見到河底。隻有虛心,才能敞開懷抱去接納。

因為無知而好奇,因為好奇而癡迷,因為癡迷而敬畏,因為敬畏而虔誠,因為虔誠而獨處,因為獨處而嚴謹,因為嚴謹而隱忍,因為隱忍而勇敢,因為勇敢而忘卻,因為忘卻而自由。

 

當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之時,也便走上一條從容之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941869.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鮑海飛博客,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博士生擇業之路線圖
下一篇:這究竟是誰的勝利?

39陳楷翰武夷山王天燕沈律朱曉剛田雲川李穎業劉建棟馬德義羅民鍾炳姚伯元黃永義劉曉鋒郭向雲陳晨星王茂清陳小潤左宋林李學寬李卓亭唐常傑彭思龍趙克勤王從彥陳波葛素紅白龍亮趙美娣杜立智晏成和鄭永軍汪曉軍李毅偉強濤zzgkjwzsunweiweidedyunmuloyalSciencefan

該博文允許注冊用戶評論 請點擊登錄 評論 (13 個評論)

[13]張傳彪 2015-12-9 22:04
 
科研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博主回複(2015-12-11 15:14)大刀闊斧!
[12]李陽陽 2015-12-9 19:10
 
建立自己的精神烏托邦!承認現實,做自己,返璞歸真。
博主回複(2015-12-11 15:13)哈哈,是這樣的。
[11]晏成和 2015-12-9 17:06
 
自由之心+獨處之心=(有時候)反思之心。
真正的研究就應該自由。應該麵對物求其理。
例如:金屬的導電真是由自由電子引起的嗎?金屬內真的有自由電子嗎?合邏輯嗎?
自由電子是一個流傳百年的錯誤。金屬能夠導電,是因為價電子少,價空間存在通路。
博主回複(2015-12-11 15:13)反思是進步的提高!問好。
[10]葛素紅 2015-12-9 11:23
 
鮑老師好文章,點讚!
這些全部做不到,做到一點點也是進步了。
博主回複(2015-12-9 12:47)哈哈,我也做不到!問好葛老師。
[9]李穎業 2015-12-9 00:14
 
無知之心和自由之心最難能可貴!
博主回複(2015-12-9 12:46)謝謝李兄,現在很多人什麽都懂啊。
[8]kugou521 2015-12-8 22:11
 
博主回複(2015-12-9 12:46)問好!
[7]loyalSciencefan 2015-12-8 21:48
 
有這麽一種規律,“在科學上有重大的發明創造,有輝煌的建樹,對人類做出了卓越貢獻”的人,他們最突出貢獻的代表成果往往來自於尚未出名時的庶民工作。若一個人有了很好的工作條件,出了若幹篇,甚至幾十篇頂級刊物的文章,成了“牛人”,卻沒有駭世驚俗的造福人類的非凡科學貢獻,那很可能意味著他已經被自然淘汰於“少數在科學上有重大的發明創造,有輝煌的建樹,對人類做出了卓越貢獻的人之外了。原因很簡單,這麽好的條件都做不出來,那就是缺乏天份了。
博主回複(2015-12-9 12:46)是啊,不過時代不同了,難度加大了。
[6]yunmu 2015-12-8 21:08
 
好總結
博主回複(2015-12-9 12:45)謝謝,問好。
[5]文克玲 2015-12-8 19:00
 
有重大的發明創造,有輝煌的建樹的,終究是極少數人。
所以,最重要的,是有一顆快樂的心,能享受科研本身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不在乎“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博導又如何?院士又如何?諾貝爾獎又如何?
當然,如果發現天上掉下了餡餅,也不要錯過。
博主回複(2015-12-9 12:45)是啊,一定要接住!
[4]黃永義 2015-12-8 18:49
 
說得好!
博主回複(2015-12-9 12:44)多謝,問好黃老師!
[3]姚伯元 2015-12-8 18:22
 
心得總結的很好。
博主回複(2015-12-9 12:44)多謝!問好。
[2]馬德義 2015-12-8 16:49
 
太有“心”得了!謝謝
博主回複(2015-12-9 12:44)一點點。問好。
[1]孫頡 2015-12-8 13:12
 
"有一顆高遠的心,就不會被眼前的迷茫和困惑所困!"-----最重要!
博主回複(2015-12-9 12:44)是這樣!問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