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似醒非醒神遊靈感

(2015-12-04 17:04:09) 下一個

安靜環境-冥想-節律呼吸-舒適體姿-似醒非醒神遊-放出靈感

(2015-12-05 08:54:05)[編輯][刪除]
標簽:

健康

教育

娛樂

分類: Thoughtleaders

安靜環境-冥想-節律呼吸-舒適體姿-似醒非醒神遊-放出靈感

人類似醒非醒的“神遊”狀態,並不一定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存在不少好處的,對短期記憶的自覺處理甚至還可能解放出許多靈感。

然而,人類有可能有意識地主動進入這種狀態嗎?沈政說,一種得當的方法就是冥想。

首先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開始冥想後,人們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呼吸上,並調節到有節律的呼吸模式,同時采取舒適的身體姿勢,例如瑜伽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冥想並不僅僅是一種身心放鬆,而是在身體放鬆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可以選擇任何一種物體作為意識關注點,長時間反複練習,使大腦進入潛意識中。

已有的研究發現,冥想能夠提高大腦海馬體內灰色物質的含量,它與大腦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有關。

~~~~~~~~~~~~~~~~~~~~~~~~~~~~~~~~~~~~~

當前位置:首 頁 > 動態> 正文

大腦“無所事事” 作用可不小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胡瑉琦 2015年12月04日
摘要:今年9月,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人腦連接組項目中460位受試者在休息狀態下的腦部掃描結果,探究在休息過程中大腦的哪些區域會與彼此進行聯絡。研究結果顯示,休息狀態時的腦部活動存在個體差異,但這一次研究證明,這些差異與生活技能和人生經曆有關。隨著個體記憶力、受教育年限和體力的不同,大腦不同部位間聯係的強度也不同。
正文

 

安靜環境-冥想-節律呼吸-舒適體姿-似醒非醒神遊-放出靈感

 

■本報記者 胡瑉琦

馬不停蹄地工作了一段時間,疲憊的人們總是期盼偷個小懶,最好能讓大腦徹底放空一下,什麽都不想。但事與願違,除了死亡,大腦的活動不曾有一刻的停滯。牛津大學最新的研究證明,即使我們什麽都不想,什麽都不做,大腦各個部分之間也會保持聯絡。當然,此時大腦的活動與人們清醒狀態時並不相同,而有科學家認為,這種大腦活動對鞏固我們的記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年9月,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人腦連接組項目中460位受試者在休息狀態下的腦部掃描結果,探究在休息過程中大腦的哪些區域會與彼此進行聯絡。研究結果顯示,休息狀態時的腦部活動存在個體差異,但這一次研究證明,這些差異與生活技能和人生經曆有關。隨著個體記憶力、受教育年限和體力的不同,大腦不同部位間聯係的強度也不同。

事實上,早在多年以前,科學研究已經表明,大腦在人們走神、做白日夢的時候並非無所事事,相反,它非常活躍,甚至比我們日常聚精會神忙工作的時候活躍得多。不僅如此,腦部掃描顯示,這些大腦活動還是相互協調的。

斯坦福大學的馬克爾·格雷瑟斯此前也指出,當人們的大腦處於休息狀態時,不同的神經元不再是隨機無規律的波動,而是呈現出一種有規律的“共振”。它們參與著與人密切相關的記憶的篩選、分類工作,這一過程可能伴隨著大量的神經鏈接建立。

1953年,物理學家勞倫斯·索科洛夫曾做過一項實驗:他讓誌願者平躺在床上解算術題,與此同時,他記錄下誌願者的腦電波和大腦中的含氧量。當時的結果完全出人意料:誌願者在做計算時大腦消耗的氧氣還不及閉目養神時消耗的多。這也從另一個方麵證實了,無所事事的大腦實際上非常活躍。

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沈政認為,走神、做白日夢、放空狀態從科學層麵還沒有經過嚴格的量化的定義,是一種介於清醒和深度睡眠之間的中間狀體,而比較容易界定的一種類似的狀態,就是人類的淺睡眠。

研究發現,人在一夜的睡眠中常會出現5~6陣眼球快速運動現象,眼球快速運動的頻率為每分鍾60~70次。“眼快動”時腦電波呈低幅快波,這是一種與清醒相似的腦電波,其間,大腦還會進行無意識的神經活動,於是便產生了夢。這樣的睡眠被稱為“快波睡眠”“異相睡眠”。

因為快波睡眠時期,大腦皮層處於近乎清醒的狀態,而且此時幾乎不可能有新的信息傳入大腦,所以,沈政表示,這種環境有利於大腦進行記憶整理和固定等信息再處理。人們在白天接收到的信息,需要通過睡覺來強化,快波睡眠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沈政還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這種現象在動物中也是有所體現的。早在剝奪動物快波睡眠的實驗中,科學家就發現,動物的記憶明顯減退了。

因此,人類似醒非醒的“神遊”狀態,並不一定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存在不少好處的,對短期記憶的自覺處理甚至還可能解放出許多靈感。

然而,人類有可能有意識地主動進入這種狀態嗎?沈政說,一種得當的方法就是冥想。

首先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開始冥想後,人們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呼吸上,並調節到有節律的呼吸模式,同時采取舒適的身體姿勢,例如瑜伽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冥想並不僅僅是一種身心放鬆,而是在身體放鬆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可以選擇任何一種物體作為意識關注點,長時間反複練習,使大腦進入潛意識中。

已有的研究發現,冥想能夠提高大腦海馬體內灰色物質的含量,它與大腦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有關。

《中國科學報》 (2015-12-04 第8版 新知)

http://kepu.sciencenet.cn/index.php?s=/Index/datail/id/1528

0

 
閱讀(0) 評論 (0) 收藏(0) 還沒有被轉載 喜歡 打印
已投稿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