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2025 (33)
30年東,30年西: 非東非西, 亦東亦西
故鄉變成異鄉,而異鄉最終變為故鄉
~~~~~~~~~~~~~~~~~~~~~~~~~~~~ Source ~~~~~~~~~~~~~~~~~~~~~~~~~~~`
在美國三十年
已有 8822 次閱讀2013-7-10 09:49|係統分類:海外觀察|關鍵詞:人生 30年 誤落塵網
張有學
到美國三十年了。似乎該反思一下人生,最好有一些深刻的思想,以流傳後世成為“張有學思想”。但一想到 30年,首先蹦出來的竟然是“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雜七雜八的東西記多了,需要的時候拿不出來精辟合適的,怎麽反而盡蹦出不怎麽應景對情的句子呢?
在美國這30年應該說還是很逍遙自在的,不需要摧眉折腰,說不上誤落了塵網,甚至可以說是跳出了塵網。基本沒有生活上的困難 (見“好學術環境第一條:沒有生活壓力”),工作上也算灑脫。甚至自我感覺年級輕輕就差不多做到了至聖先師孔夫子70歲才能做到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是不是在美國比較容易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呢?)還在當研究生時,科研課題就已經是自己想做什麽就做什麽(見“找科研課題的經曆”)。當博士後時雖然課題不是自己找的,但還是很對自己的口味(興趣和特長)。當了教授更加獨立自由。除了必須教課以外,其餘時間自由支配。當然我不能免俗,大都用來做科研了(近些年在網上浪費了不少時間,包括上科學網寫博客) 。由於沒有生活壓力,甚至都沒有為了掙夏天工資而夏季在密大教課(雖然那比當長江學者工資高多了)。做課題也是從心所欲,想到哪做到哪,從不跟風做課題 。現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科研經費越來越難了,也許以後不能自己想到哪就做到哪,而是經費指到哪我就打到哪了。
曾經多次自吹在美國當教授感覺不錯(如“在美國當刺頭”,“在美國當教授就是好啊”, “我參與學術爭論的經曆”)。再舉一例說明教授的自由。到了密西根大學當助理教授後,在本係一位同事家的聚餐party上聊天,我說到了不久要去中國開會。同事問:“你是覺得那個會議學術上重要,還是因為那個會議是在中國而去開會呢?”這好像是我到美國後被同事問的最尖銳的非學術問題。我正在考慮如何回答,例如回答兩種考慮都有,或反問對方如果去英國開會,是覺得那個會議學術上重要,還是因為那個會議是英國而去開會呢? 但另一位教授解圍了,說:“不要回答。當了教授,就有那麽一些特權,包括可以自己決定到世界任何地方開會,而且不用向任何人解釋或請示。”(當然一個先決條件是自己有開會需要的經費,到中國開會還是比較貴的。)大家都一笑了之。
條件雖好,心態也還行,可惜沒有做出大的傳世成果。當年在北大讀書時,極狂,和一些其他理科生一樣希望成就能比肩牛頓。現在看來不知差了十萬八千裏,確實很慚愧!當年北大文科生希望能當總理(這一點我在“我與北大”裏留了一手沒說,怕耽誤北大文科校友),如今實現了。北大其他理科生得加油,向文科生學習要說到做到啊!
美國雖好,但我還是勉不了俗,總想著是否回國做事。例如我們 iPaces 曾希望在國內辦一個研究所。後來我自己也當過一陣長江學者,親曆了國內工作的不容易。雖然我還算是從心所欲,但很可能被認為是異類。(那也比文革時好多了。文革時稍微從心所欲,就被關起來了。見“一次挨整的經曆”。)那時不怎麽上網,因此當長江學者有點像孫悟空當弼馬溫/齊天大聖一樣自我感覺良好。誰知被丘成桐教授攻擊北大長江學者而站出來參加網爭以至於挨大部分網民的罵之後才發現當長江學者好像不是好差事,辛苦還要挨國人罵。如果不是那時猛醒,也許現在就在國內了。不在國內也好,避免了許多內鬥。雖然後來偶爾也還考慮過加盟某大學,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總是不了了之。每逢春暖花開時節,隻有自嘲自吟: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密州當嶽州。
三十年之際冥想,還忽然蹦出來了個“30年河東,30年河西”。或者說“30年洋東,30年洋西”。這個好像還有點應景。三十年前,中國貧窮落後,對美國的富強隻能遙望。三十年前在哥倫比亞認識一位國內來的研究法學的訪問學者,感慨地對我說:什麽是物質極大豐富,美國就是物質極大豐富,離共產主義隻有一步了。這30年中國發展迅猛,連美國總統在國情谘文裏都要追趕中國的高鐵。雖然老百姓平均收入比美國還差一截,窮人還多,但富人也多,聽說一些人已經開始在美國搶購房地產了。
說“誤落塵網中”,也不是完全不應景 。雖然沒有為五鬥米折腰,但塵網其實無處不在,有幾人真能免俗跳出來呢?而且落入塵網也不一定就猥瑣了。想當年孔丘為塵網所誤,50多歲了還周遊列國求職如喪家犬。孔丘還是被尊為聖人。牛頓建立了物理學大廈之後,50多歲,但還是沒有清高到拒絕一個榮譽性的不用幹活而掙大錢的公務員崗位(an honorable and lucrative post, Wikipedia)。老愛建立了相對論之後,離婚再娶,也算是塵網吧。這塵網難逃啊。我怎敢自吹沒有“誤落塵網中”呢?我在美國30年雖然沒有完全掉到錢眼裏以至於被同胞們譏笑工資太低,可總希望做出能名垂千古的貢獻,不也是塵網嗎?老沒回去(沒有借口,隻有深深道歉),但又老想著是不是該回去了,是不是也算另一種塵網?不禁想起了也不一定應景的半句對聯:
心中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