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2025 (44)
已有 2380 次閱讀 2015-2-14 05:29 |個人分類:經驗交流|係統分類:人文社科|關鍵詞:美國 私企 遷升策略
獻給在美國私企工作的中國人,大陸的最好別看
蔣繼平
2015年2月13日
我的題目不是歧視中國大陸的人,我一點兒這樣的意思都沒有。我這樣做,為的是讓大家一看到標題就知道其中的內容不適合在中國大陸工作的人。這是因為中美兩國在很多方麵有著明顯的差異。所以,為了節省大家非常寶貴的時間,我預先打好招呼。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1986年一月初到達美國, 1987年12月在加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88年6月獲得洛克菲勒基金會獎學金,3個月後進入博士階段。 1991年12月獲得加州大學博士學位。自此之後,先以博士後的身份與一家私人種子公司合約一年。結果六個月後公司主動將我的博士後身份轉為正式研究員(一級),四年後升為二級研究員,後來在另一家公司升為三級研究員,在第三家公司成為高級研究員。在我正式獲得博士學位前三天,我隻花大概一刻鍾的電話交流,就獲得了我申請的博士後職位,從博士後到正式聘任為研究員,是公司主動的,這在上麵已經提及。從第一個公司到第二公司,我沒有被要求做應聘報告,也沒有被要求做麵試,招聘單位隻要求我到他們的公司看看,是否滿意,隻要我答應就行。這是因為我所在的行業範圍很小,大家都知道相互的底細。從第二個公司到第三個公司,招聘單位的領導更是四次親自上門說服我到他那裏和他一起創業。所以,我的應聘申請發出去的第三天就收到了聘用通知。順便吹一下,我從第一個公司到第二個公司,兩個公司同時給我發工資半個月,從第二個公司到第三個公司,兩個公司同時給我發工資20天!
說了這些,我想在美國已經生活了一段時間的人,尤其是在職場已經奮鬥了一些時間的人,心裏會覺得我的職業生涯是一帆風順的,是不是?
那麽,我憑什麽做到了這點?當然,要做到這點,才能和努力是必須的,不過,策略的應用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麵。
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才能,每個人也在做各自的努力,所以,我不談這方麵的個人經驗,我今天隻談我在美國職業生涯中采用的策略。
我發現美國的私人公司與中國大陸的研究單位有很大的不同。美國私人企業的老板必須承擔企業經營的全部責任,當然是企業的利潤和虧損。而中國大陸的絕大多數單位都是公有製,企業盈負與領導的切身利益毫無關係。鑒於這樣的認知,我認真地分析了美國老板對付雇員的心理。在這種體製下,老板一定非常重視工作成效出色的員工,而不是喜歡隻會逢迎拍馬的雇員。我的理由是:雇員如果把精力放在討好領導上,必然會影響到工作成效。沒有工作成效,公司的業績必然受到影響,那麽,公司的利潤就會下降。公司利潤下降將是公司老板的最大損失。
領會了其中的道理,我在職業生涯中,總是想方設法離開領導遠一點,同時做到多出工作成果。因而,通常在領導來訪時,我會找個借口離開辦公室,到實驗室,溫室,人工氣候室,甚至開車到田間去工作。
我的第一次被領導認可是在我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那是我在第一家公司做博士後的時候,當時正是夏天(6月份),加州的溫度很高,溫室中更是又熱又濕,在裏麵工作,悶熱難受。一天下午4點多一點,整個實驗站絕大部分雇員已經下班回家了,在一個溫室中隻有我一個人在認真地觀察記載。這時候,溫室門打開了,走進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他是這個公司負責研發的總負責人,也是整個公司的副總。我當時被汗水渾身濕透,低著頭在做觀察記載,也沒有跟他打招呼,他慢慢地走到我的身邊,問我為什麽還不回家,我說事情還沒有做完,明天還有其他的事要做,而且,生物試驗有嚴格的時間限定,不能延誤。因為溫室實在太熱太潮濕,他隻是簡單地和我講了幾句話,就跟我告別,但是,在他離開溫室關門之前,他回過身來對我說,明天到我的辦公室來,我有要事跟你商量。
第二天,我按照他的約定,準時來到他的辦公室,他開口就說要將我的博士後身份轉為正式研究員,隻要我願意,他一手經辦,不需要經過我的頂頭上司。而且,他立即大聲呼叫在隔壁房間的他的私人秘書過來,叫她給我一份合同表格。我當時既驚訝,也不知所措,因為一點兒思想準備也沒有,所以,一下子反應不過來,連謝謝也沒說一句,隻是猶豫不決地說請給我三天時間來考慮。
在後來的職業生涯中,我也是在很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高層領導(不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從溫室,田間或者實驗室找到,給我頒獎什麽的。
總之,我是一門心思放在工作研究上,有時還故意避開領導,讓他們知道我在忙祿。
這個策略算不算厚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