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為人性不僻,卻頗耽佳句,自哂尋章摘句老雕蟲,殊不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以佳句雖未得,塗鴉偶為之,回首經年,歲月果無痕?
正文

又見月圓

(2011-12-21 23:38:31) 下一個
  
         今天是中國傳統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陳年老調,已不複彈起,“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的詩意也蕩然無存,更遑論“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因為,何曾有“同來望月”?幾十年歲歲中秋,月月月圓,留下深的印跡的並沒多少。但那種牽念如縷不絕,不曾中斷,隻渾融了,已分不清到底是思親還是思鄉。家山北望,永遠的惆悵。曾經你希望自己是線,你的“他”是風箏,他飛得再高再遠,線的另一頭總牽著你,但是有一天,線突然斷了,再也續不起。故鄉卻不一樣,你是風箏,它是線,不管你漂在何方,手裏緊牽著故鄉。每一次離鄉,在轉身的那一刻,牽掛便裝滿了行囊。每一次歸家,遠遠望見,總是叮囑我們以學習工作為重不必念家的母親,其實早已在門口守望。重話桑麻,夢裏燈前,再把母親的容顏細細端詳。

    佳節人不同,固然易有所感;去國萬裏,更加感慨於節日氛圍的缺失。匆匆碌碌一天,幾乎已完全忘卻今天與平時有何不同。忙完案頭的工作,才驀然想起!開門出來,抬頭四望,月華無蹤,想來又是一個陰天,正如昨日,據說看不見月亮。又或許樓前樹影重重,遮在背後也未可知。於是緩緩踱到樓下,望向一貫見月的地方。然而,除了白得耀眼的兩個路燈,好像什麽也沒有。此地一派平原風貌,白天一望無際的綠草,碧空如洗,萬裏無雲,傍晚紅霞滿天,層雲盡染,轉而一輪明月升起,常常是又圓又大,離地麵又很近,有時和朋友調侃:“美國的月亮果然比中國的大而圓”,隻是不怎麽亮。出門本來也沒有什麽“賞月”的意緒,隻是想看看——這中秋的月亮,畢竟一年一次這樣的時刻。終於不得,隻好折身轉回,忽覺前方這天怎麽亮亮的,印象中附近沒有大的路燈的,猛抬頭,是月亮!真的是月亮!原來月已至中天,剛出門時,恍恍惚惚,忘了什麽時辰,習慣性地望向平時六七點鍾月亮初升時的天空;再加上屋簷低長,不有意回望,是根本看不到已升至半空的月亮的。那月亮,皎潔得很,隻是不像初升時那樣的大,那樣的柔和,反而生出一絲孤冷的感覺,明亮而淒清。此時方悟已近子時,人大多已睡去。本來就是偏處一隅,人跡少有,此時更覺寂靜。想來此地與中國相隔萬裏,異風異俗,會有多少人知道今天是中國的中秋節。更何況有多少人會在這深夜時分,突然想起出來看月亮。歸去,歸去,隻恐萬一被人看到覺得太為“怪異”吧。
      
 
        又見月圓,在這天涼如水的夜晚,在這思鄉念遠的淡淡意緒中,朦朧睡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2008年的中秋節就這樣度過了。 

                                                                                                                                          ——寫於2008年中秋月圓之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