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7)
第二天,我們前往眉山市轄下的洪雅縣柳江古鎮,但在抵達古鎮之前我們要先造訪光明寺。光明寺是一座很奇特的寺院,在國內的廟宇中並不多見。它以農禪文化為宗旨,秉承“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精神,將修行和農作相結合,在勞作中參禪悟道,以達到新的修行境界。光明寺曆史悠久,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唐代高僧悟達國師曾在此駐錫宏法。因世事滄桑、幾經興廢,逐漸淹沒在曆史長河中。峨眉山佛教協會應四眾弟子之請,緬懷祖師功德,決定恢複重建光明寺。2010年12月22日舉行恢複重建奠基灑淨儀式,2016年建成開光投入使用。
重建的光明寺位於峨眉山西山麓,坐落於柳江古鎮之東,前有雙溪環繞,後有峨眉山拱衛,侯家山、玉屏山左右為侍,山環水抱、風光如畫。
山下便是柳江古鎮
重建後的光明寺是一個農禪並重的修行道場,寺院秉承唐代百丈懷海禪師所提出的農禪理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祖師認為,禪並非局限於靜坐,而是應與生活中的言行舉止以及農事結合,由靜坐禪演變成農業禪,從而開辟一條農禪結合的道路,使禪宗迎來更大的發展。寺院占地百畝,秉持農禪精神,保留大片田地。僧人們春種夏鋤、秋收冬藏,體現“福田心地,永成稻種“的理念,將修行悟道與農耕生活完美融合。
網上找到一張光明寺僧人收割稻穀的照片。春播千粒種,秋收萬擔糧,沉甸甸的稻穀來之不易,不僅飽含僧眾的辛勞和汗水,也是他們踐行農禪一致思想的豐碩成果。
寺院還在繼續建造中
我們走進這座特別的寺院,大唐風格的黑白色建築,雄偉靜穆、大氣磅礴。寺院主體為四進三重結構,主要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鍾鼓樓、光明院等建築構成。寺院內有田地,種植水稻、油菜等農作物,吸天地靈氣,看萬物生長。這裏殿堂與稻田交融,黑白建築與綠色秧苗交相呼映,自然風光與禪意文化達到完美的結合,是一處獨特的禪修道場。
寺院建築采取仿古的大唐風格,四進三重的結構
光明寺山門雄偉肅穆
天王殿,正麵是彌勒佛坐像
反麵是護法韋陀像
大雄寶殿氣勢恢弘
觀音殿
藏經樓
光明院,在中軸線以外,是寺院的五觀堂,僧人進餐的地方
寺院內有田地,輪流種植油菜和稻穀
油菜已收割,秧苗已種下,一片綠油油生機勃勃
黑白建築與綠色稻穀交相呼應,十分別致
池塘裏荷花正豔
這座光明寺將修行悟道與農耕生活完美融合,是農禪精神的真實寫照
看著這座特別的寺院,我心有感觸:每當菜花金黃、稻花飄香的季節,寺院呈現出別致的色彩,也引得許多人前來打卡、獵奇。我衷心希望,寺院不要成為網紅,不要讓世俗打攪出家人的清修,為佛教淨土保留一片清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