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六. 愛丁堡之雄偉的城堡

(2024-12-02 18:40:19) 下一個

一. 愛丁堡城堡

愛丁堡城堡 (Edinburgh Castle) 是愛丁堡的標誌,它高高聳立在城堡山上,霸氣地俯視著整個愛丁堡城區,在城市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雄姿。愛丁堡城堡是歐洲最古老的堡壘之一,其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而皇家城堡的記錄起始於9世紀。1093年蘇格蘭瑪格麗特女王病逝於此,新國王大衛一世(David I)為母親修建了瑪格麗特教堂,並將城堡擴建。自此愛丁堡城堡成為重要的皇家住所和國家中心,直到16世紀初聖十字架宮建成,取代城堡成為皇家主要住所。然而愛丁堡城堡仍然是蘇格蘭的重要象征。目前我們所見的城堡是16世紀長期圍城(Lang Siege)事件後重新修複的,在那次事件中大多數建築被炮火焚毀,隻有瑪格麗特教堂幸運地躲過了炮火。17世紀城堡成為重要的軍事堡壘,後又作為監獄使用。曆史上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發生過多次戰爭,城堡也多次變更著主人。城堡裏裝載著太多的民族記憶和曆史故事,一磚一瓦都是蘇格蘭人的驕傲。每一次血和火的洗禮後,城堡依然高高聳立在懸崖之上,它是是蘇格蘭民族的自豪,蘇格蘭人強悍不屈精神的象征。

城堡山形成於3.4億年前遠古時期的死火山,由於冰河的東移,火山被衝刷為三麵陡峭懸崖和一個東西向斜坡,是一個天然的要塞。城堡坐落在三麵陡峭懸崖上,而斜坡後來成為皇家大道。

眼前這座雄偉的城堡建於16世紀,老城堡在長期圍城事件中基本損失殆盡,隻有少數建築留存

來到城堡入口,城門上方有蘇格蘭皇家徽章,徽章下以拉丁文篆刻著“Nemo me impune lacessit”,這是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The House of Stuart)的格言,即“犯我者必受懲”。這也是蘇格蘭人不屈不饒民族性的一種展現。城門兩側是1929年新增的雕像,右側為第一次蘇格蘭獨立戰爭中領導反抗軍的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Willian Wallace),美國電影《勇敢的心》(Braveheart)講述的就是他的故事。左側是帶領蘇格蘭人最後贏得第一次獨立戰爭勝利的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the Bruce)。戰爭之後,羅伯特·布魯斯成為了蘇格蘭國王,而威廉·華萊士成為了蘇格蘭的傳奇。

羅伯特·布魯斯(左),蘇格蘭國王; 威廉·華萊士(右),蘇格蘭民族英雄   

沿著蜿蜒的通道,來到古堡內庭第一道門,吊閘城門(Portcullis Gate)            

城門上方是中世紀蘇格蘭皇家徽章(下圖,上),12世紀被威廉一世最早采用。威廉一世在位期間數次入侵英格蘭,但都以失敗告終。曆史上他被稱為獅子威廉(Willian the Lion)。穿過門樓,城牆上我們看到兩塊匾牌,一塊是紀念威廉·柯克卡迪(Willian Kirkcaldy, 下左),1570年代表蘇格蘭瑪麗女王為保護城堡而戰。英格蘭運來多門大炮,對城堡轟炸10天,他們被迫投降,威廉·柯克卡迪被絞死。另一塊是紀念托馬斯·倫道夫(Thomas Randolph, 下右),1313年在他的領導下,僅30名蘇格蘭士兵翻越城堡圍牆,給守軍措手不及的打擊,從而在英格蘭占領城堡20年後,成功收複了這座城堡。

穿過通道眼前一片開闊,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阿蓋爾炮台(Argyle Battery),18門大炮沿著城牆一字排開,每一個牆孔中都有一尊大炮,炮口一致對外,保衛著城堡不受來犯敵人攻擊。

平台前方的一門大炮便是著名的一點鍾炮(One O’clock Gun),除周日、聖誕節和耶穌受難日外,每天下午一點,大炮準時鳴響。這一傳統自1861年起一直延續,用於提醒當地居民和福斯灣中船隻上的船員校準時間。現在校時的需求沒有了,但傳統依然保持著

蒙斯美格大炮(Mons Meg)是一座超大型大炮,石頭炮彈重達150公斤,射程隻有2英裏,是15世紀的攻城炮,也是當時最先進的軍事技術之一。公元1457年,比利時勃艮地公爵作為禮物送給詹姆斯二世,因為太笨重,大多作為禮炮使用

阿蓋爾炮台南部有一座半月形高塔,這是半月炮台(Half Moon Battery),它建立在大衛塔的廢墟上。長期圍城事件的炮火,炸毀了這座偉大的高塔。城堡的重建過程中,修建了獨特的半月形炮台和閘門,以加強對城堡的防禦。如今這裏是極好的觀景平台

城堡中央是王宮廣場(Crown Squire),這裏是城堡的核心區域,周圍環繞著主要建築和展覽。包括:皇家宮殿(Royal Palace),戰爭紀念館(Scottish National War Memorial),皇冠廳(Crown Room),以及慶典大廳(The Great Hall)。這些建築展現出不同時期的風格,從中世紀到文藝複興。

戰爭紀念館,紀念一戰、二戰、以及1945年以後陣亡的士兵。紀念館內展示戰爭文物史料,以及一戰和二戰中陣亡的英國士兵名冊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始終結年份                                         

紀念館門前左右分別臥坐著獨角馬和獅子,代表蘇格蘭和英格蘭                    

皇家宮殿最初建於15世紀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統治時期,1617年為迎接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返回家鄉,進行過大規模翻新。王宮一層是詹姆士六世出生的地方。1603年愛丁堡城堡鳴炮歡送詹姆士離開家鄉前往英格蘭就任英格蘭國王,臨行前他承諾每三年回來一次,但是他食言了,僅在1617年回來一次,以慶祝他擔任蘇格蘭國王50周年。

皇冠廳(Crown Room),展示蘇格蘭國王用過的王冠、權杖、和寶劍,統稱為蘇格蘭榮譽(The Honors of Scotland),它也是西歐最古老的全套儀仗。1494年教皇亞曆山大六世將蘇格蘭權杖贈予詹姆斯四世,1507年,教皇朱利葉斯二世將國家之劍贈予詹姆士四世,1540年愛丁堡金匠為詹姆士五世用蘇格蘭黃金重新製作王冠,至此蘇格蘭榮譽全部完成。1707年《聯合法案》頒布後,英國王冠成為加冕儀式首選,蘇格蘭王冠被鎖起來,左內戰中幾乎被遺失。直到1818年沃爾特·斯科特請求搜尋,才在大衛塔遺址下重新發現它們。

蘇格蘭國王用過的王冠、權杖、和寶劍全套儀仗。皇冠廳不允許拍照,網上找的圖片

國王登基時另一件不可缺少的是斯昆石(Stone of Scone),也稱命運之石(The Stone of Destiny),是古代蘇格蘭國王加冕時的王座。12世紀愛德華一世將它作為戰利品運會英格蘭,並鑲嵌在一張精雕細刻的高背橡木椅上,這就是著名的愛德華寶座,是英王加冕時的寶座。1996年昆斯石正式歸還蘇格蘭,但英國國王舉行加冕典禮時,昆斯石仍需運回威斯敏特教堂,安放在愛德華寶座下。它最近一次的出現,是在2023年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典禮上。

慶典大廳(Great Hall),建造於1511年的慶典大廳是皇室重要儀式的舉辦場所。它的最後一次使用,是1633年查理一世加冕蘇格蘭國王前夜的宴會。廳內最為珍貴的是木製天花板,它是16世紀的原始設計。其餘部分大多為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裝潢的結果。自1880年以來,大廳一直裝飾著盔甲、劍、槍和杆臂。它們大多是過時的英國軍隊服役的武器,也有部分是外國戰爭的戰利品。大多為英國圍攻法國聖馬丁·德雷時繳獲。   

廳內最為珍貴的是木製天花板,它是16世紀的原始設計,蘇格蘭目前僅存的兩個中世紀屋頂之一。它沒有一顆鐵釘或螺絲釘,每一根梁架尾端都有一動物或人的麵具。

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裝潢                                                                   

近400年的戰爭,造就了大廳武器和盔甲的展示                 

詹姆士六世成為蘇格蘭和英格蘭國王後,將象征英國最古老的皇冠珠寶、權杖迎回蘇格蘭,放置在城堡中                                             

大廳盡頭牆壁上的油畫展現英國軍事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皇家蘇格蘭灰騎兵中士Charles Edward 在1815年滑鐵盧戰役中,繳獲拿破侖第45 集團軍的軍旗和鷹標的場麵 

萊奇大廳(Laich Hall)是國王的宴會廳,壁爐上是聯合王國的徽章,而非蘇格蘭王國徽章,是為迎接詹姆士六世專門換上去的新徽章。

徽章左邊是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和蘇格蘭國旗,以及蘇格蘭薊花為框;右邊是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英格蘭國旗,以及英格蘭紅玫瑰為框邊圖案;兩獸共同擁著上方的王冠 

皇家宮殿內有曆代蘇格蘭國王畫像,左邊就是詹姆士六世。他也是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從他開始,開啟了蘇格蘭、英格蘭共主時代                                    

蘇格蘭王室家譜(Family Tree),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以及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1542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去世,瑪麗是他唯一幸存的婚生子女,出生僅六天的瑪麗繼位為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女王在城堡中生下詹姆斯六世。1603年終身未婚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無嗣駕崩。女王臨終前確認表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位,成為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自此,英格蘭和蘇格蘭組成了共主聯邦,完成兩國王室聯合。下圖,中間為瑪麗一世,瑪麗一世傳位於詹姆士六世/一世(右),接下來是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七世(左)、瑪麗二世、最後終結於安妮女王。1714年安妮女王駕崩,根據《1701年嗣位法》漢諾威選帝侯格奧爾格一世·路德維希(George Ludwig)繼承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王位,是為英王喬治一世(George I)。自此斯圖亞特王室對英國的統治正式結束。

聖瑪格麗特禮拜堂(St. Margaret’s Chapel),城堡中最古老的建築,唯一沒有被戰火摧毀,且保留至今的中世紀建築。教堂建於1130年,呈半圓拱羅馬式建築風格,是大衛一世(King David I) 修建並獻給母親瑪格麗特女王的。它挺過了16世紀的長期圍城(Lang Seige),數百年來被改作不同用途,19世紀中才改回原本的教堂。現在的教堂用於祈禱和婚禮,每周都會有一個名叫瑪格麗特的愛丁堡婦女輪流打掃布置,獻上鮮花。

國家軍事博物館(National War Museum),展現大量軍事文物,包括軍服、武器和獎章。不僅展示了蘇格蘭的軍事曆史,還提供了豐富的背景信息和故事

愛丁堡城堡是皇宮、是堡壘、也是一座監獄。當權利中心慢慢移至倫敦,這裏成為軍事基地和關押戰犯戰俘的監獄。監獄陰森恐怖,空氣中留存著殘酷歲月的氣息,這裏曾囚禁過拿破侖的軍隊,牆上還殘留著囚徒抓刻的指印。

陸軍元帥道格拉斯·黑格伯爵雕像(Statue of Field Marshal Earl Douglas Haig)

城堡分為上中下三個區域,站在高處俯瞰下方的城堡              

站在城堡可眺望老城和新城,還可眺望遠方的福斯港灣             

王子街公園、司各特紀念碑、巴爾莫勒爾酒店、卡爾頓山盡收眼底

參觀愛丁堡城堡,可以看到這片土地的滄桑巨變,真實觸摸經過曆史洗禮的斑駁城牆,深深感受蘇格蘭人自豪與驕傲。

二. 荷裏路德宮

荷裏路德宮(Palace of Holyroodhouse),又稱十字皇宮或聖十字宮,得名於旁邊的聖十字修道院。荷裏路德宮由詹姆斯四世修建於1498年,後又有詹姆士五世加建高塔,形成今天的模樣。傳說12世紀,大衛一世在此地打獵,突然遇到狂鹿的襲擊。就在千鈞一發之際,他麵前出現了一座十字架,擋住了雄鹿的攻擊,使他化險為夷。於是,他下令在這裏修建聖十字修道院以感謝神跡。15世紀修道院的一部分被作為皇家住所,後來詹姆斯四世又進一步擴建,在修道院旁修建起荷裏路德宮,蘇格蘭王宮從城堡遷移至此。修道院18世紀被毀,目前隻剩下遺址。如今這裏是英國王室的夏季行宮,伊麗莎白女王每年都會來此小住。屆時,王宮會掛上王室旗幟,謝絕參觀。

荷裏路德宮大門                                                                            

俯瞰荷裏路德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村 回複 悄悄話 受益了
老村 回複 悄悄話 好遊記!交益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