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天地人神
第三展區天地人神坐落在二樓,是三星堆文物精華所在。大量祭祀文物的出土,顯示三星堆文化在其繁榮時期是一個以祭祀活動象征國家權威和維係國家思想的神權國家。三星堆人用這種原始的宗教來認識和解釋世界,同時又通過這種信仰來組織社會,維係其特有的社會結構。他們將最精美的物件敬獻給天地萬物和祖先神祇,創造出璀璨奪目的三星堆文化。精美絕倫的文物,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生動寫照。禮敬天地的美玉、縱目千裏的麵具、人鳥合一的神像、造型獨特的神壇,達地通天的神樹,體現出他們對天地神祇、自然萬物的萬般虔誠,展現出三星堆人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造力。
中華民族有8000年的玉史,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懂得利用玉石製作器物。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各地的遠古遺址中,均可看到玉器的身影。三星堆也不例外,三星堆出土的玉器種類豐富,式樣繁多。它們主要用作祭器,形式有玉璋、玉戈、玉琮、玉璧等等,以祭祀土地山河、溝通祖先神靈。
祭山圖玉邊璋 一係列出土玉器中的佼佼者,它是第一批永久限製出境外展的文物。該器物正反麵刻畫了幾乎對稱的圖案,是整個三星堆遺址最具神秘氣息的符號。每幅圖案由五組構成:最下方有兩座山,外側各插一枚牙璋;第二組是三個跪坐人像,雙手相抱置於腹前;第三組為幾何圖形;第四組又是兩座山,兩山之間有一略似船形符號;最上麵為三個站立的人像,雙手與下方人像手勢相同。研究人員認為這片玉邊璋描繪了天地人三界,展現出遠古三星堆古老又獨特的宗教秘儀,以及玉璋和象牙在祭祀中的作用。它反映了祖先崇拜、山陵之祭、載魂之舟、靈魂升天、天門中樞、以及人神溝通等觀念,對後世文化影響深遠。
神樹紋玉琮 由整塊玉料加工而成,兩側對稱刻有神樹紋樣,刻痕淺顯。神樹分為雙層結構,每層主幹頂部及枝頭有大花苞,底座分別為山形座和尊形座。玉琮作為祭器外方內圓,起源於長江下遊的良渚文化,印證了三星堆人與千裏之外的文明溝通。
青銅龜背形網格器物 器物中間是一整塊玉石,外麵由青銅鑄造的網格將其保護。青銅龜背形網格器采用焊接技術製作,上下對稱,每麵橫豎均為9格,4角有龍頭。網格與玉的正反兩麵均發現金片以及絲綢殘留物,推測它曾經為絲綢包裹,可見其重要性。絲綢殘留物上還發現了紅色塗抹,它們是否繪製重要圖符,甚至為文字不得而知。將寶玉放在網格器中,為玉璽印的前身。種種跡象表明,這件器物可能是三星堆古蜀國的傳國璽符,是古蜀國統治者最高權力的象征。
三星堆出土了各種青銅龍像,它們造型各不相同
左)青銅虎頭龍身像,頭部像老虎,頭頂卻有長長的犄角,身體像龍一樣呈騰飛姿態。右)這條龍頭長犄角,頜下有胡須,好像一隻山羊
這是一條蛇還是龍?說它是龍,頭上沒有角;說它是蛇,身上長著鱗,背上還有翅膀
鳥形器也是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常見的。青銅神樹上有鳥,青銅尊上有鳥,還有許多形單影隻的鳥,它們是否獨立存在還是原屬於某件器物,不得而知。它們中間有些像雞
也有這種大鳥頭,大大的眼睛,長長的勾喙,有人猜測它代表蠶叢之後的蜀王魚鳧。
青銅縱目麵具 這幅麵具非常有趣,20年前初次見到它就很震撼。它眉間上挑、雙眼斜長,眼球極度誇張,向外突出16厘米。巨大突出的眼睛是三星堆人超凡想象力的體現。仔細觀察,這座麵具沒有耳洞。三星堆出土的絕大多數人頭像都有耳洞,隻有極少數例外。這些沒有耳洞的頭像也有一個共同特征,它們額頭上都有方孔。研究人員推測沒有耳洞的頭像代表神,它們額頭上的方孔用於固定:三星堆人將它們固定於其他物品上,進行祭拜。再看這座縱目麵具,其眉心與兩側共五個方形孔,仿佛告訴我們,它曾經被固定在神柱上,懸掛於高處,縱目眺望,仿佛能目極千裏。根據最早的地方誌《華陽國誌·蜀誌》記載:蠶叢其目縱,始稱王。研究人員推測他可能是第一代蜀王蠶叢。蠶叢有一雙突出的縱目眼睛,他教民種樹養蠶,發展桑蠶業。族人們聚集在一起,被稱為蠶族,也稱蜀族。 “蜀”字的上部是橫倒的目,代表他的眼睛,中間的蟲字代表他養的蠶。自他開始便有了蜀族,逐漸發展成古蜀國,更有了後來三星堆的盛世榮光。自然,他就是三星堆人的神,受人們的頂禮膜拜。
同樣造型的縱目麵具共有大小三座
2019年新發現的六個祭祀坑中還出土了大型青銅麵具
這一組小青銅人像,雖然個頭小,但造型生動活潑,十分可愛
太陽輪 這是一件看上去頗為現代的器物,仿佛穿越到3000年前的三星堆,這種形狀的器物從未見於以往的出土文物。這個形狀酷似現代汽車方向盤的太陽輪,用五道光芒和一個暈圈表現太陽的光明。在沒有圓規,沒有尺子的古代,三星堆人是怎樣將圓形製作得如此圓,又如何將圓形等分為五等分?這是一個迷。
三星堆還出土了許多圓形青銅器物,中間有光芒紋,和金沙出土的黃金太陽輪盤造型相似,它們應該是三星堆人崇拜的太陽
青銅神壇 由獸形座、立人座、山形座和屋頂建築、立鳥等構成。左為原件殘片,右為研究性複原作品
下麵是三件跨坑拚接而成的大型青銅器。研究人員發現1986年1號和2號坑出土的一些不知何物的青銅器殘片竟可與2019年3-8號坑中的青銅殘片拚接成完整的器物。所得的結果竟然是三件恢弘的、繁複的、充滿想象力的青銅器, 它們代表了三星堆的巔峰工藝和藝術創造力。
1. 青銅騎獸頂尊人像
青銅騎獸頂尊人像由8號、3號、和2號坑出土的青銅神獸、青銅騎姿頂尊人像、青銅尊口沿拚合而成。文物並沒有完全修複,它們被分開展陳。博物館采用3-D打印技術,將其原貌還原,以便欣賞其全貌。
青銅神獸 先看這一神獸,它有如象似犀的腿和蹄,虎豹腰身、兔子耳朵和又大又扁的嘴,妥妥的一個四不像。它的頭上頂著一個神台,上麵站立著一位頭戴高冠,身著華麗長袍、腳穿翹頭靴的祭司。他雙手平放在胸前,駕馭這尊怪異的神獸。祭司腳下方有一個神龕,神龕中有一個跪地小祭司,雙手環抱胸前做獻祭狀。(左圖是原照片的摳圖,下相同)
青銅騎姿頂尊人像 這位祭司呈跪坐姿態,他雙手環抱胸前,呈獻祭狀。他頭頂銅尊,銅尊上方有三條張著嘴的龍和三頭低著頭的牛
通過3-D打印,一個完整的青銅騎獸頂尊人像出現在人們眼前。神獸托著三位祭司和裝滿貢品的尊飛向天界祭拜神靈。龍吐水、牛耕地暗含他們祭祀的是掌管農業的神,以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是一座古蜀三星堆的社稷聖壇。
2. 青銅神壇:
青銅神壇是人類曆史上出現的最複雜的青銅器之一,由2、3、6、8號坑出土文物跨坑拚圖而成。
神壇底座出自8號坑,分為三部分:下部為方形呈鏤空塔台狀,裝飾植物狀鏤空紋飾,中部為儀式活動平台,上有13個人物分為三組,每組4人:第一組人像雙手呈持握狀,跪於平台四角;第二組人像身著衣裙圍坐在中央的一個鏤空小平台上;平台中心有小山凸起,其上有一跪坐人像,它以一根帶子背負著一個圓罍。第三組人像更為強壯,它們跪在圓形台基上,共同抬起由銅杆組成的抬架。人物各施其職,簇擁著中間小山上的主祭司,刻畫了一個宏大的祭祀場麵。
出土時一些平台上的小人散落在底座旁(左上),中間背罍 坐著小山上的應該是主祭司,主持祭祀儀式(下圖)
底座之上,人們抬著的是一隻如犬似馬的青銅神獸。神獸頭尾之間跪坐一人,其上半身已殘斷。
3號坑出土了一件體型巨大、造型前所未見的器物,就連考古人員也無法命名,直接稱其為“奇奇怪怪”。它的下端是殘缺下半身的銅人,雙手於頭頂向上舉著一個方圓契合的神壇。神壇中間還有一位俯身人物,穿行於神壇之中。神壇裝飾華麗,底部方座四周有眼形紋飾,立柱飾飛龍擒牛的立體裝飾。龍身修長飄逸,順著立柱呈從天而降姿態,前爪緊抓從立柱下方伸出的牛頭。這件“奇奇怪怪”的下端,與青銅神獸的上端正好拚接成一個完整的跪坐騎手。
另外,還有出自3號坑的青銅持鳥立人像、2號坑的青銅喇叭座頂尊跪坐人像,共同組成了完整的青銅神壇。神壇上圓下方的大結構體現出三星堆人天圓地方的世界觀,從上到下分別是神殿與山峰、飛龍、巫師、寓意天地人三界,展現了古蜀人的神話宇宙觀。3-D打印圖像讓人們能夠更完整地直觀地了解這座古老的三星堆人留給我們的燦爛遺產。目前青銅神壇各部分分開展出,讓我們期待文物工作者將它們修複合體。
3. 鳥足曲身頂尊神像
鳥足曲身頂尊神像,簡稱鳥足神像。由 8號坑出土的青銅頂尊神像、青銅持龍人像、青銅杖形器,3號坑出土的青銅罍、龍形尊蓋和2號坑出土的的鳥足人像組成。
鳥足曲身神像 來自8號坑的頂尊蛇身銅人像出土時底部殘缺,考古工作人員發現,它竟然能與86年2號坑中出土的鳥腳人像相吻合,拚對成功後的銅像頭頂尊、手撐罍、腳踏鳥、身體向後翻,形成一個高難度姿勢。於是它有了新的名字:鳥足曲身神像。神像縱目突出、獠牙明顯、人身鳥腳。它頭頂瘦長的觚形尊,雙手支撐倒立在方座圓罍上,雙腿反向卷曲向上,雙腳為鳥爪形,並抓握住一隻倒立的鳥頭。象征神的使者腳踩神鳥從天而降。
龍形尊蓋 倒放著的帶卷雲紋的喇叭形器座,器座上趴著一條帶雙翅的神龍,雙翅向回收,象征神龍從天而降。
青銅頂尊持龍神像 神龍上方站著一位持龍立人像。他戴高冠,著長袍,持鏤空龍杖。耳戴象牙飾品,通體布滿彩繪,帽冠上是一個器物的殘件,根據最新研究表明,這件殘缺器物,是一顆青銅神樹。三星堆的青銅神樹是凡界的人們上天通神的天梯,也是天上的神靈降臨人間的通道。神靈駕駛著神龍從天而降,將象征最高權力的龍形神杖,交到三星堆最高統治者手中,從此後他就是神在人間的代言人。
將這幾部分拚接在一起,組成一座完整的鳥足曲身頂尊神像。這座神像描繪從人到神的過程,見證三星堆人的封神時刻和君權神授的加冕儀式。
1號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無疑是三星堆人獻給世界最棒的禮物。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單體青銅文物,是博物館最珍貴的鎮館之寶。它高3.96,據推斷其完整高度應接近5米。出土時被發現碎成2000多片,研究人員耗時10年修複,鑄就文物修複史上的傳奇。神樹采用分段鑄造,運用套鑄、鉚鑄、焊接、芯骨等高難度的技法進行連接,是上古時代一次技術加藝術的完美結合。神樹底座出現三麵環繞的山峰,樹根沒入山峰之中,代表樹生長在山巔之上,高高的樹幹直衝雲霄,說明它是一棵通天神樹。主幹至上而下向外伸展出樹枝並開花結果,果實上站著神鳥。銅樹分為上中下三層,每層3隻鳥,共9隻,加上樹頂殘缺的一隻,共10隻神鳥。這就是上古神話裏的太陽神鳥金烏。它是《山海經》中描繪的神樹扶桑,金烏九日居下枝,一日具上枝。神樹旁還趴著一條長翅膀的4米長龍,極有可能是上古神話裏的戰神應龍。天上的神駕駛著應龍馳騁在天地人間,意味著這棵神樹不僅是供金烏棲息的扶桑,也是眾神進入人間的通道,神樹建木。
二號神樹 三星堆出土了八座神樹,目前已修複的僅有1號和3號。二號神樹在AI技術的幫助下,采用數字模擬複原。30多件殘件聚攏、拚對,最終完成了一棵高2.88米的神樹。它的底座上一根主樹幹,和1號神樹一樣,它也分為三層,均勻伸展出3根樹枝,樹枝頂部開花,站著青銅鳥。細看之下,二者又有不同,1號神樹青銅鳥翅膀是向上的,而2號神樹鳥兒的翅膀朝下。翅膀向上,代表太陽升起,而朝下則是太陽落山。於是人們猜測,1號神樹為扶桑,2號神樹為若木。兩棵神樹一東一西,還原了三星堆人的宇宙世界:東有扶桑,西有若木。太陽從扶桑而起,輪流飛到天空,將光芒普照人間,最後落回若木歇息。《三海經》中的神話世界,栩栩如生地出現在人們眼前。
左:2號神樹的數字還原圖,中:山形底座上,跪坐著3個青銅人像,右:2號神樹的部分殘片
三號神樹 三號神樹高約1米,比起1號神樹要小很多。底座主樹幹上隻有兩層 樹枝,枝蔓掛孔,樹頂上站立著人首鳥身像。它樹枝裹有金皮,樹幹呈麻花辮交纏造型,與1號和2號神樹均不同。
漢代搖錢樹,是博物館唯一一件不屬於三星堆的文物,它出自距離博物館18公裏處的一座漢墓,比三星堆晚了一千年。放在這裏的理由是:1)其外形和三星堆神樹相像,都是長在神山上,樹枝上都站著神鳥,象征太陽。三星堆神樹上站著的是金烏,搖錢樹的最上方站立著一隻朱雀,身上燃燒著永不熄滅的火焰,它代表太陽,也代表永生。樹上掛滿了銅錢,每一枚銅錢都是一個太陽,它們散發出光芒。2)它是三星堆神樹崇拜的延續,雖然三星堆已經消失,但其思想卻跨越千年傳遞到漢代。細看這棵搖錢樹又與三星堆青銅神樹有很大不同,包含了更多的內容。每個枝條的最中間是一座神殿,中間坐著西王母,左青龍右白虎分坐兩邊。樹上還有許多鹿和猴,寓意“福祿”和“王侯”,這棵搖錢樹是漢代人的陪葬品,它承載著漢代人轉世依然富貴的願望,指明了升仙的道路。
左:搖錢樹全貌,右上:每片葉子圖案繁複,上端中間坐著西王母,右下:同一墓葬中出土的西王母和青龍白虎雕塑
幾個鍾頭參觀很快就過去了,精美的文物震撼著我們,不時會發出由衷的讚歎。三星堆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輝煌之後卻是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為什麽會突然消失?他們去了哪裏?這些都是一個個未解之謎。經研究,學者們排除了外敵入侵,和自然災害如大洪水的可能性。有人認為宗教祭祀的極度消耗使得三星堆人負擔沉重,內部的矛盾重重,瘟病或其他災害使得矛盾更加激化,最後導致毀滅。曆史真相究竟是什麽,有待考古學家們的研究和探索。三星堆遺址的分布範圍約12平方公裏,目前的發掘僅占總麵積的0.16%。期待通過不斷的努力和研究,三星堆的謎團最終會被一個個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