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希臘克裏特島遊記(3)命運多舛的克裏特島

(2024-08-29 05:38:50) 下一個

四.命運多舛的克裏特島

神秘的史前米諾斯文明消失以後,克裏特島經曆了希臘人、馬其頓人、羅馬人、第一次拜占庭、阿拉伯人、第二次拜占庭、威尼斯人、奧斯曼人以及德國人輪番統治,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威尼斯和奧斯曼。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洗劫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因而四分五裂。1204年克裏特島被賣給了威尼斯,從此開始了威尼斯400多年的統治,島上遺留下許多威尼斯時期的建築。十七世紀奧斯曼帝國開始遠征克裏特島,1645年奪得哈裏亞和雷斯蒙,後又由經過22年不斷地襲擊,1669年終於奪得坎迪亞(伊拉克利翁的威尼斯名字),占領了全島。這是克裏特島曆史上最殘酷的一次占領:殺人、縱火、掠奪、奴役、以及沉重的稅收,使得克裏特人的反抗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屢屢反抗但屢屢失敗。奧斯曼人並不重視克裏特的發展,而是利用它海上的優勢進行斂財。因此除了一些清真寺外,土耳其人統治期間並沒有在島上留下什麽建築。1830年希臘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並不包括克裏特,以希臘人的名義生存了3000多年的克裏特被他們的基督兄弟遺棄了。克裏特後來被奧斯曼賣給了埃及,從而開始了新的朝代,也開始了新的不幸。埃及人的統治並不長,1841年埃及在與奧斯曼的戰爭中失敗,它的一切財產歸於土耳其,克裏特又回到了奧斯曼人手中。克裏特人繼續為自由而戰,無休止的戰爭持續到1898年,英、法、俄、意四大強國作出解決方案:奧斯曼軍隊撤離島嶼,克裏特在奧斯曼帝國的領導下自治。直到1913年,克裏特才回到希臘的懷抱,與希臘組成克裏特-希臘聯盟。

1. 伊拉克利翁(Heraklion)

參觀完遺址和博物館,我們走在老城的大街上。街上遊人如織,熙熙攘攘。雄獅廣場(Lion Squire)位於老城的中心,是伊拉克利翁的主要廣場之一。莫羅西尼獅子噴泉(Morosini Fountain)是廣場的標誌性建築。廣場周邊有許多餐館和小店,是閑逛的好去處。順著25 Avgoustou 大街(8月25日大街,有趣的名字,卻不知是否有什麽含義)向北,很快來到海邊。港口停靠著幾艘大遊輪,無疑是克裏特作為旅遊勝地最真實的體現。延伸到海裏有一座華麗的威尼斯風格的堡壘建築,這是威尼斯要塞。

伊拉克利翁老城的中心廣場遊人如織                                

莫羅西尼獅子噴泉(Morosini Fountain)是伊拉克利翁最具特色的古跡之一。中世紀,城市一直麵臨缺水問題,多次嚐試卻屢遭失敗。威尼斯總督弗朗西斯科·莫羅西尼(Francesco Morosini)決定修一條15公裏長的水渠。他於1628年主持修建,將水從Jukas山引到鎮上。噴泉下方有七層不同的石頭,水從八個水池兩側的四個獅子口中噴湧而出,可供40人同時取水。噴泉還裝飾威尼斯族徽,以及特裏同、海豚、仙女等與海洋有關的神話人物。獅子象征威尼斯人的權力,獅子上方原有一座海神波塞冬雕像,遺憾的是雕像後被毀。奧斯曼帝國占領克裏特期間,噴泉形式完全改變了。他們在水池邊建造了大理石柱,上有鍍金銘文。1900年噴泉恢複了原來的設計,不過它的水不再可以飲用。

市政廳,伊拉克利翁最優雅的威尼斯建築,原名為威尼斯涼廊(Venetian Loggia),是威尼斯貴族俱樂部。貴族們在這裏聚集,舉辦各種社交活動,討論當地經濟和政治問題。和獅子噴泉一樣,它也是莫羅西尼總督於1628年建造。此建築現已翻新,為市政廳所在地。

市政廳天井                                                                         

聖提多教堂(Church of Sant Titus),教堂曆史可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克裏特島經曆了拜占庭、威尼斯和奧斯曼等帝國的統治,教堂也因此幾經改造和重建。最早供奉聖提多的教堂建於公元961年,聖提多是伊拉克利翁和克裏特島的守護神,出生於公元前1世紀,是當時克裏特島的大主教。他是基督教的聖人,一生致力於克裏特傳教,世界各地都有他的教堂,伊拉克利翁的這一座最為出名。奧斯曼統治時期,教堂被改造成清真寺,如今的聖提多教堂同時保留了拜占庭的圓形穹頂和伊斯蘭式的洋蔥玻璃窗。

教堂內部,華麗的木質座椅和木製聖幛,飾有拜占庭宗教圖像。牆上的畫作描繪聖提多和聖保羅的生活場景

我們沿著8月25日大街向北,很快來到海邊                             

豪華的遊輪和遊船與岸上的古遺址形成鮮明的對照                            

一座雄偉的堡壘建築伸向海灣中                                                                           

威尼斯要塞又被稱為庫勒斯古堡(Koules Fortress)。Koules是土耳其語,意為堡壘,在克裏特島上有十幾座堡壘要塞,他們都被稱為Koules Fortress,這座要塞的真名叫做Rocca a Mare。堡壘最早建於公元7-8世紀的拜占庭時期,為保護城市,抵禦海盜入侵而修建。然而要塞還是不夠堅固,城市被來自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占領。後來城市輾轉為威尼斯所統治,威尼斯人重建了堡壘。1303年和1508年兩次地震,堡壘遭到嚴重破壞,因此人們決定拆除塔樓,在原址重建一座新的堡壘。堡壘於1525年重建,1540年完工,被稱為Rocca a Mare,即海邊堡壘。城堡建築呈現典型的威尼斯風格,為四邊形,東北側呈半圓形。外牆厚9米,內牆厚1.4-3米,十分堅固。外表裝飾聖馬可雙翼獅精美的浮雕,它是威尼斯的守護神。奧斯曼統治時期,克裏特的抵抗活動從未停歇,城堡淪為監獄,關押反叛分子。我們一路走到要塞跟前,看著這座堅固的堡壘,吹著海風,想象著當年克裏特人抵抗奧斯曼人的情景。

離開威尼斯要塞,我們沿著海邊漫步,來到一家餐館用餐,順便看日落。拿起菜單,先叫了幾杯啤酒,拿不定主意點什麽主菜,便叫來服務員,先點幾個appetizer 拚盤,準備先吃著再慢慢點,反正我們不著急。服務員說了聲“夠了”讓我們丈二和尚摸不到頭,但也沒有太在意。不一會兒,appetizer上來了,妥妥的把我們幾個下了一大跳,這才明白服務員剛才的一句“夠了”是什麽意思。兩大盤之後服務員沒有繼續上菜,我們一邊吃一邊猜測,後廚是不是將我們所有點的菜都放在一個拚盤裏端上來了。沒想到當我們啃呲啃呲終於將麵前的“appetizer”吃光時,服務員立刻又端上一大盤肉,還解釋說,並沒有忘記我們,而是桌上放不下了。我們立刻傻眼了,已經非常飽了,這麽一大盤肉怎麽處理。象征性吃了一口,便打包帶回。通常出門旅行,打包並不方便。可是這次剩下太多,不忍心太浪費,還是帶回旅館。沒想到第二天行程特別緊張,我們沒有時間吃早飯,居然二一添作五,幾個人將昨晚的剩菜全部吃光,一點也沒浪費。順便說一聲,雖然我們點的是appetizer,但份量不是appetizer,價錢也不是appetizer,並沒有太占便宜。

吹著海風、看著日落,在海邊吃飯好不愜意

所謂的appetizer,讓我們嚇了一跳                                                          

太陽徐徐降落在山的那一頭,將金光灑在海麵

2. 雷斯蒙(Rethymnon)

告別伊拉克利翁我們驅車向西,今天的路線是:經停雷斯蒙(Rethymnon)老城區和阿普特拉 (Aptera),在哈尼亞(Chania)老城區午餐後,直奔最西邊的法爾薩爾納海灘(Falasarna Beach)。汽車在島上唯一一條東西貫通的高速公路上馳騁。克裏特島多山,有山地和深穀,地中海式氣候風和日麗。島上種植橄欖樹、葡萄、柑桔等等,還有鮮花遍地。斷崖、岬角以及沙灘構成它的海岸線,四周萬頃碧波蕩漾,風景十分優美。我們邊走邊看,正應了那句“優美的風景在路上”。驅車一個多鍾頭,我們抵達雷斯蒙。老城區的景象與伊拉克利翁差不多,港口坐落著不少的餐館、咖啡店,遊人不多,比起伊拉克利翁倒是安靜許多。我們將車停在路邊,在附近港口走走,隨後便驅車離開。

一路向西,優美的風景在路上                                   

抵達雷斯蒙老城區                                  

雷斯蒙老城區沒有太多的遊人,十分安靜                                

每個城鎮的老城區海灣都有一座燈塔,雷斯蒙也不例外

3. 阿普特拉(Aptera)

“在酒一般深色的海洋中,有一個叫做克裏特的島嶼,它美麗、富裕,四麵環水,島上居住著無數的人和90座城市“。這是出自荷馬史詩中的一段話,描述米諾斯時期(公元前3000-1070年)的克裏特島。島上有90座城市,而古阿普特拉(Ancient Aptera)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克諾索斯宮殿毀滅後,伊拉克利翁的行政中心消失了,但島上的生活還在繼續,城市重心轉移到西部,幾何時期(公元前1000-685年)、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23-67年)、以及羅馬時期(公元前67-公元324年)都在這裏留下了痕跡。古城坐落在蘇達海灣(Souda Bay)旁的帕萊奧卡斯特羅山上(Paleokastro Hill)。良好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為商業和政治中心。同時由於它扼守蘇達海灣入口處的兩個港口,也極具有軍事上的意義。根據碑文記載和遺址發掘表明,其發展巔峰是在希臘化時期,作為獨立的城邦國,公元前4世紀它已有自己的錢幣鑄造業。公元前3-2世紀它與希臘本土城邦發展了友好的外交關係。羅馬時期,由於“羅馬和平”的實施,它又迎來了新的高峰,至今還有公共建築遺址保留下來。這座城市一直有人居住,直到公元7世紀拜占庭時期,一場強烈的地震將它摧毀。11世紀古城中心建立了一座修道院,聖約翰·塞奧洛戈斯修道院。修道院一直運作到1964年,如今它已部分修複。

關於阿普特拉城市的名字,有一個有趣的神話故事。傳說繆斯(Muses)和塞壬(Sirens)在此地打架,戰敗的塞壬失去了翅膀上的羽毛。因此沒有羽毛“Apteres”成為這個地方的名字。白色的羽毛落在海裏,形成了蘇達海灣中的小島,被稱為Lefkes(白色)。又有一說法是城市的名字與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Artemis Aptera)有關。德爾菲(Delphi)之王Aptera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城市,他是第二座阿波羅神廟的建造者,也被認為是這座城市的創始人。這說法也可從阿普特拉鑄造的錢幣間接證明:錢幣的一麵是阿爾忒彌斯女神,另一麵是阿普特拉王和阿波羅,旁邊還有火炬、蜜蜂和弓箭。阿普特拉遺址目前還在發掘中,發掘出的文物包括花瓶、硬幣、銘文、陪葬雕像等現存於哈裏亞考古博物館。我們在Google map到指引下拐出大路,一路上坡,快到山頂途中不時出現殘牆斷壁遺址。修道院是整個遺址的第一站,後麵的小路上可以看到希臘時期的圍牆和羅馬時期的蓄水池。

快到山頂,我們不時可見星星點點的遺址殘垣,這些都是阿普特拉城市遺址的一部分

聖約翰·塞奧洛戈斯修道院建於11世紀,當年用古城材料建造。修道院是抵達遺址的第一站,後麵的小路上可以看到希臘時期的圍牆和羅馬時期的蓄水池。

遺址的發掘和修複為我們揭示了這個城市的麵貌:遺址最早建於公元前3世紀,4公裏長的防禦工事,堅固的磚石結構顯示了希臘化時期阿普特拉的繁榮。遺址上還有羅馬蓄水池,以及公共浴室。

古跡遺址附近還有兩座奧斯曼帝國時期修建的堡壘,庫萊斯堡壘(Koules Fortress)和伊滋丁堡(Itzetin Fortress)。庫萊斯堡壘又稱蘇巴西要塞(Subashi Fortress)坐落在山的另一邊,它是1866年奧斯曼人為抵抗克裏特革命而修建。這座要塞是19世紀堡壘的代表作,是當時最大的防禦工事,配有倉庫、牢房、廚房和餐廳等所有必要的營房空間和住宿基礎設施。它與山下的伊滋丁堡壘相呼應,控製整個山穀和地區。出色的工程使得堡壘至今仍保持著良好的狀態。

庫萊斯堡壘麵臨大海。站在城堡前眺望蘇達海灣,風景這邊獨好。這裏北麵可俯瞰蘇達灣和阿克羅地裏半島,南麵可俯瞰萊夫卡奧裏(白山),東麵可俯瞰卡利維斯和土耳其伊滋丁堡壘。

山下的伊滋丁堡壘(Itzetin Fortress),建於1872年,內有兵營、醫院和其他設施,是19世紀奧斯曼帝國軍事建築的典型代表,也是蘇達灣的主要防禦點。這座堡壘建立在一個舊的了望台上,以蘇丹阿卜杜勒·阿齊茲的長子的名字命名。在克裏特島自治和並入希臘後,堡壘被用作監獄,關押過一些著名的囚犯,如希臘總理埃萊夫塞裏奧斯·韋尼澤格斯。

4. 哈裏亞(Chania)

看完阿普特拉遺址和奧斯曼堡壘,我們前往哈裏亞老城吃午飯。由於還要在這邊呆幾天,我們沒有在老城多做停留,GPS直接導航至餐館,吃完飯立刻前往法爾薩爾納海灘(Falasarna Beach)。關於哈裏亞這裏就不多做表述,留到下一篇敬請期待。

5.法爾薩爾納海灘(Falasarna Beach)

克裏特島有許多漂亮的海灘,其中以粉紅沙灘最有名氣,它們大多集中在島嶼的西部和西南部。其中最有名的粉紅沙灘是埃拉弗尼西沙灘(Elafonisi Beach),它坐落在島嶼的西南端。由於距離太遠,我們今天沒法過去,我們要去的是另一個也被人們稱讚的法爾薩爾納海灘,據說這裏也可看到粉紅色沙灘。但是網上許多人都告誡不要抱太大期望,往往期望值越高失望也越高,我帶著一顆平常心,來到海灘。雖說沒有大規模的紅色沙灘,但小麵積的還是看到了。要說那海水倒是綠得漂亮,我也就心滿意足了。沒想到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麵,且聽下回分解。

山坡下麵就是法爾薩爾納海灘                            

遮陽傘下已經坐滿了人,真是一傘難求                          

海水的顏色綠得可愛                              

在這一群礁石之間,我們看到了粉紅沙灘                        

小麵積的粉紅沙灘                                                           

在沙灘玩了一個多小時,天色已經不早,我們該離開了。我們還要開車一個多鍾頭,前往坐落在哈裏亞附近的酒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