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納美術館(Colonna Gallery)
科隆納宮(Palazzo Colonna)是羅馬最大最古老的私人住宅之一,科隆納家族(Colonna Family)在這裏居住長達8個世紀。科隆納家族可以追溯到12世紀,記載中最早的祖先皮埃特羅(Pietro)是圖斯庫魯姆伯爵(Count of Tusculum)格雷戈裏奧三世(Gregory III, Count of Tusculum)的兒子,人稱來自科隆納的皮埃特羅(Pietro de Colonna),科隆納是其領地,逐漸演變成家族姓氏。時至今日,這個家族已延續了31代。科隆納宮位於奎利納萊山腳,是家族為自己打造的城堡宮殿,其建設持續了5個世紀。十二到十三世紀這個家族出現第一批紅衣教主、元老和軍事將領,他們為鞏固家族在羅馬的地位戰鬥,那時的科隆納宮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家庭堡壘。1417年奧多納·科隆納(Oddone Colonna)被選為教皇,即馬丁五世(Pope Martin V)。他結束了40年教會的大分裂,將流亡的教廷遷回羅馬,並以高明的外交手段開始對羅馬進行重建和發展,是羅馬文藝複興舉足輕重、思想開明的代表。 馬丁五世選擇科隆納宮為教皇府邸,此後11年科隆納宮成為教廷所在地。 1600年,結束了多年窮兵黷武生活的家族裏吹進了柔和的春風,轉而提倡藝術收藏、外交技巧、修繕古建和讚助文藝。在三代人的努力下,科隆納宮披上了漂亮的巴洛克外衣。科隆納美術館(Colonna Gallery)開始興建,17世紀中期由紅衣主教吉羅拉莫·科隆納1世和他的侄子洛倫佐·奧諾弗裏奧·科隆納主持建造,1703年由洛倫佐·奧諾弗裏奧的兒子菲利普二世舉行了揭幕儀式。美術館的設計出自建築師安東尼奧·德爾·格蘭德之手,16世紀後期又經過貝尼尼等人的補充和完善,將這座美術館打造得富麗堂皇。宏偉的建築展現出輝煌的宮殿威儀,大廳金碧輝煌極盡奢華,即使與凡爾賽輝煌的殿堂相比也毫不遜色,是羅馬巴洛克建築中當之無愧的瑰寶。
科隆納美術館收藏大量15-17世紀名家如平圖裏橋(Pinturicchio)、科西莫·圖拉(Cosme Tura)、卡洛·克裏維利(Carlo Crivelli)、安尼巴萊·卡拉其(Annibale Carracci)、圭多·雷尼(Guido Reni)等人作品。美術館隻有星期六9點到2點對公眾開放,現場並沒有人排隊,很順利進入宮殿。首先進入軍事圓柱大廳(Hall of the Battle Column),映進眼簾的一片金光燦燦、富麗堂皇。設計之初,大廳是用來舉辦隆重的慶典,慶祝基督艦隊在1571年萊龐托戰役(The Battle of Lepanto)中擊敗土耳其人。指揮這場戰役的是家族成員教皇國艦隊司令馬爾康托尼·科隆納二世(Marcantonio II Colonna),他的形象多次出現在大廳的拱頂和多幅繪畫中。
大廳穹頂壁畫由朱塞佩·基亞利所繪,表現馬爾康托尼在天庭拜見聖母的場麵
大廳中間樹立著一根紅色大理石柱,柱體鑲嵌畫展現古羅馬的生活場麵
《紅衣主教龐貝·科隆納肖像》(Portrait of Cadinal Pompeo Colonna),德爾·孔特·雅各比諾(Del Conte Jacopino)繪製
圓柱大廳內有三幅米開萊·托西利(Michele Tosini)作品《維納斯和丘比特》,《黎明的寓言》和《夜色》均創作於1565年。它們原是佛羅倫薩薩爾維亞迪(Florentine Salviati)家族的藏品,後通過聯姻帶到科隆納宮。這幾幅畫有一個共同特點,畫中的女神原均為裸體, 1755年為她們加上衣服,2002年通過修複還原本來麵目。
從圓柱大廳進入中心大廳,台階上保留著一個圓形炮彈。這是1849年羅馬共和國時期,法國人包圍羅馬,從加尼可羅山炮擊羅馬時留下的
中心大廳金碧輝煌,天頂壁畫描繪馬爾康托尼·科隆納二世戰鬥的情景。大部分油畫和雕塑收藏都展現在這裏
《聖家族和天使、聖吉諾拉莫以及聖路琪亞》博裏法其奧·德·皮塔蒂(Borifazio de Pittati)
《耶穌和兩個手持刑具的天使》阿爾巴尼·弗朗切斯科 (Francesco Albani)
《搶劫歐羅巴》阿爾巴尼·弗朗切斯科(Francesco Albani)
《攜帶贓物的海盜》羅索·傑諾維亞(Rosa Genovese)
《聖方濟各在祈禱》吉多·雷尼(Guido Reni)
《吃芸豆的人》阿裏巴萊·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表現了16世紀農民的粗茶淡飯。3個世紀後印象派畫家梵高和德加斯都從中吸取了靈感
掛毯廳裏陳列好幾幅大幅精美的掛毯,《馬術課》阿爾特米西亞王後正在觀看兒子的馬術課
掛毯廳內漂亮的彩色水晶吊燈
佛羅倫薩領土廣場海王星模型,由巴喬·班迪內利(Baccio Bandineli )1559年設計
烏檀木象牙寶物櫃是奧地利斯特因哈特兄弟作品,上麵的繪畫表現耶穌生平,中間部分再現西斯廷裏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
檀香木寶石珠寶櫃,其造型為羅馬別墅。所有的底座都是土耳其俘虜的雕像
花園
走出畫廊,一個大花園出現在眼前,花園依山而建。奎利納萊山是羅馬七丘之一,古羅馬時期這裏修建了一係列神廟:如太陽神廟、塞拉皮德神廟、塞蒂米奧塞維羅紀念赫拉克裏士和狄奧尼修神廟等等。中世紀這裏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科隆納家族在這裏修建他們最初的住宅,以及大片的防禦工事,包括今日科隆納宮和花園整個地區。16世紀窮兵黷武的生活結束了,家族開始將城堡改建為宮殿和花園。花園依山而建,園中甬道兩側栽種著玉蘭花樹、月桂樹、海桐、黃楊,組成高大的意式樹牆。山坡上一座噴泉,噴泉下順著山坡是層層階梯式台麵,泉水順著台麵緩緩流下。神龕內有三座雕像,中間是指揮萊龐托戰役大獲全勝的馬爾康托尼奧·科隆納,法布裏齊奧和普洛佩斯羅·科隆納分立兩旁。高處陽台上可俯瞰羅馬市中心美麗的市容。陽台後麵還有一個巨大的花園,也是科隆納家族產業,但並不對外開放。陽台一側還擺放著幾塊公元3世紀塞維羅神廟遺留的殘片。
神龕內中間是指揮萊龐托戰役大獲全勝的馬爾康托尼奧·科隆納,法布裏齊奧和普洛佩斯羅科·隆納分立兩旁
伊薩貝爾親王夫人住所
從花園下來,我們繼續參觀伊薩貝爾親王夫人住所,這一部分需另外付費參觀。買票時有兩種選擇,畫廊加花園,15歐元,加親王夫人住所,25歐元。我買了全票,卻沒考慮到我的時間有限。看完花園,離我預訂的午餐時間隻有半個小時,走過去至少要20分鍾。於是以最快的速度,將親王夫人房間草草瀏覽一遍。親王夫人出生在一個姓氏為蘇爾克索的家庭,祖上為拜占庭籍,17世紀定居黎巴嫩。她和馬爾康托尼奧親王一見鍾情,隨親王嫁到意大利後,很快就成功融入羅馬上流社會。君主製倒台後,她成為宮廷貴族的核心,人稱代理王後。她經常舉辦盛大招待會,隻有王室成員可以參加,非王室成員隻有金融家和銀行家可以參加。伊薩貝爾親王夫人住所包括萬維特廳、節日廳、豐塔納廳、杜蓋廳和麵具廳。所有的房間按照原樣保持著,就連家族照片也放在原處。大廳的地板被親王夫人換成光滑明亮的東方大理石,或許是寄托對家鄉黎巴嫩的懷念吧。
翻遍手機,居然沒有一張照片,記得當時還是拍了不少的,其中有一幅公主的油畫特別漂亮,可惜都找不到了,隻好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