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7)
2025 (5)
一. 柯林斯運河(Corinth Canal)
告別雅典,我們驅車前往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onnese),那裏有豐富的神話故事、曆史典故和古跡遺址,遍撒著古希臘幾千年文明的精華與遺存。伯羅奔尼撒半島位於希臘南部,與大陸本土一條地峽相連,最窄處僅6.3公裏。1881-1893年柯林斯運河(Corinth Canal)開鑿,將半島與大陸分隔開來,使得伯羅奔尼撒半島成為了一個島。柯林斯運河接通柯林斯灣和薩羅尼克灣,連接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縮短從亞得裏亞海到比雷埃夫斯的航程320公裏,在古代具有重要航運意義。開鑿運河,連接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的願望可追溯到古典時期的柯林斯城主佩裏安德(Periander,657-627BC)。佩裏安德是古希臘七賢之一,熱心於科學和藝術。他改革柯林斯的商業和工業,鑄造了第一枚柯林斯幣,在他的統治下城邦獲得了極大的繁榮。他是第一個試圖打通地峽以建立柯林斯和薩羅尼克灣海路的人,但由於當時技術條件所限沒能實現。公元67年羅馬皇帝尼祿(Nero)統治期間,運河開始挖掘。這項浩大的工程絕大部分由6000名猶太俘虜承擔,開工近一年卻因為尼祿的死亡以及經費問題而被迫停工。直到1881年運河才被法國人重新動工,並於1893年竣工。柯林斯運河寬24米,深8米,長6.3公裏,水麵距離地麵高達9.4米。這條不大的運河如今已經失去了當初開鑿時的意義,由於運河實在太窄,一般大船不能通過,如今使用這條運河的主要是渡船和旅遊船。途徑科林斯運河,我們停下車觀看這條短、窄卻極深的運河。隻見刀削般深深的懸崖峭壁之下一條細細的玉帶蜿蜒流淌,給我們視覺的衝擊還是非常震撼。
運河不長,極目遠眺運河兩端,科林斯灣和薩羅尼克灣均可納入眼中
二. 埃皮達魯斯考古遺址(Epidaurus Archeological Site)
離開運河繼續驅車向前一個多小時,我們來到埃皮達魯斯考古遺址(Epidaurus Archeological Site)。這裏於198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理由是,它是最早的有組織的療養院,也是最完整的古希臘聖地之一,它輝煌的建築和影響力聞名於古希臘和羅馬。這處遺址是古代祭祀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的地方,在歐洲,“治愈”的概念起源於這塊阿斯克勒庇俄斯聖地。關於阿斯克勒庇俄斯希臘神話中有各種版本的傳說。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光明神阿波羅的兒子,出生於埃皮達魯斯。他由半馬人撫養長大。半馬人有豐富的醫學和草藥知識,阿斯克勒庇俄斯長大後也成為醫術高超的醫生。他經常出沒在荒山野嶺,尋求治病的藥物。由於他的醫術賑救了許多瀕死之人,使得冥界大幅減員,引起了掌管人間生死的宙斯的不滿,宙斯用雷電將他劈死。事後,宙斯有些懊悔,又將阿斯克勒庇俄斯擢升為醫神,使他成了人類的庇護者。阿斯克勒庇俄斯行走人間總是帶著一根手杖,手杖上盤著一條蛇。蛇盤繞的權杖後來成為醫學及醫學界的標誌,“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便是代表醫學。
埃皮達魯斯考古遺址坐落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一個靜謐的小山穀中,早在公元前2000年,這裏就有醫療祭祀活動,後來成為祭祀阿斯克勒庇俄斯醫神的聖地。聖地逐漸發展成為古代世界最重要的治愈中心,被視為醫學發展的搖籃,現代醫學的發源地。開始隻是獻給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聖殿,患病者長途旅行來到這裏為得到神靈的保佑。後來人們不僅建立了神殿,還修建了醫院。聖人使用草藥,淨化儀式和冥想,在醫療發展演變的漫長過程中,將治療從祈禱轉變為科學,開發積累的知識成為後來醫學的基礎。公元前4-3世紀,這裏進行了大量的建造工作,包括埃皮達魯斯神殿、體育設施、宴會廳和宏偉的埃皮達魯斯劇場。
整個考古遺址是一個完整的古建築群,在建築群中心有一片曠達之地,這裏曾是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廟,即是醫神的“道場”,如今亂石壘砌,空蕩無一物,隻有幾根殘柱孤零零矗立。
沿斜坡而上,不遠處的橢圓形場地尺椽片瓦已如碎瓊亂玉潰不成形。兩千餘年前,這裏曾是伯羅奔尼撒人的運動場,長長的跑道上似乎看到來自各地的鬥士們你追我趕劈波斬浪。他們矯健的身形已在大理石上永恒定格,他們的足跡刻畫在斷壁殘垣上,任風雨侵蝕亦不能磨滅。
三. 埃皮達魯斯劇院(Epidaurus Theater)
埃皮達魯斯考古遺址中保存最完善的要數其露天劇場。埃皮達魯斯劇場(Epidaurus Theater)建於公元前4世紀,位於聖地的南側,最早是用於祭祀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演出。它因完美的建築比例和典範的音響效果而聞名於世,被認為是希臘建築藝術的完美體現。它是希臘古典建築中最著名的露天劇場,也是保存最好的古典建築之一。公元552年此地發生地震,坍塌的泥石流將古劇場埋沒。這一埋就是一千多年,直到19世紀才被考古學家從厚厚的泥土裏挖掘出來。也正是由於這場泥石流,才能將古劇場保存得如此完好。在1881年對遺址的第一次挖掘中,圓形劇院被發現,人們驚訝發現它保存如此完好,便決定在此地繼續舉辦與其特征和文化意義相符的活動。自1975年以來,大量的演出在這裏舉行。2017年啟動了埃皮達魯斯學院,向世界各地的新演員和戲劇學生傳授古典戲劇。
走進劇場,層層石階依山而建,呈扇形向高處排列,非常宏偉。我們耐著心從下往上一一數去,共有55排座位,能容納1.5萬餘名觀眾。看著巨大的劇場,我們不禁感歎這是一個奇跡,然而劇場中的音響效果更是奇跡中的奇跡。劇場中間地麵上有塊圓形的石頭,據說站在這塊石頭上,即使是扔一枚硬幣,撕一張紙最後一排也能聽見。硬幣的聲音和撕紙的聲音是否真能被聽見,我不知道。但是石塊上人們談話以及擊掌聲,我們坐在最後一排卻是聽得真真切切。我有一種站在石塊上唱上兩句的衝動,但天性太shy,看看在場還有其他遊客,隻能作罷。
為什麽古劇場裏聲音傳播的效果這樣好?秘密就在於階梯形的座位安排。科學家通過計算發現,這種以半圓形狀展開的階梯形結構實際上是一種完美的聲音過濾器,它在傳播表演者高頻率聲音的同時抑製了低頻率的聲音,而絕大多數背景噪音都是低頻率聲音。還有,每個座位下麵都埋著一個深缸,深缸開口部位正對舞台,也起到聲音放大的作用。
四. 博物館
埃皮達魯斯博物館規製甚小,隻限於遺址區出土的石碑與人像,隻可惜大多石雕都已殘肢斷體難得完卵。終見天日的門廊石柱被縫縫補補,重現昔日神鴉社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