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寧夏回族 4 西夏王陵,黨項人的挽歌

(2020-05-16 14:40:59) 下一個

終於講到了西夏,銀川曆史上最輝煌的篇章,也是黨項人最神秘、最悲壯的故事,這是一段失落的文明、消失了的曆史。西夏國由黨項人李元昊建立。黨項是古老的羌族的一支,發源於青海東南部黃河一帶,原居住在四川、青海、西藏三省交界處。漢朝時因受吐穀渾侵擾,大量羌族人內遷至河隴關中一帶,逐漸形成黨項八部。唐朝時期土蕃強大起來,他們吞並了吐穀渾,進一步對黨項人造成威脅。黨項人被迫再一次內遷,唐朝時期的黨項人逐漸集中到甘肅東部、陝西北部定居。唐末黃巢起義,唐王傳檄全國勤王。黨項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平定叛亂,唐僖宗授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後封為夏國公,賜國姓李,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這位李姓的藩鎮夏國公便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祖先。宋朝初年北趙匡胤削減藩鎮兵權,引起李氏不滿,矛盾日漸嚴重。宋真宗時期,夏州刺史李繼遷(李元昊祖父)借助遼國勢力不斷加強實力,並向西擴張。公元1002年李繼遷率5萬騎兵攻破靈州,在此建立西平府,並被遼國封為西平王。兩年後李繼遷在與土蕃人作戰時中箭身亡,長子李德明繼位。李德明依宋聯遼,同時向宋遼稱臣。他奉行保境自守政策,集中力量開拓河西,奠定了西夏最初疆土。但世子李元昊對依附宋朝頗為不滿,勸說父親脫離宋朝,自立門戶,獨立為王。李元昊從小熟讀兵書,驍勇善戰,素有豪情壯誌,夢想英雄在世,成就霸業。公元1032年,年僅28歲對李元昊繼承夏王位,立刻開始為自立門戶作一係列準備。他首先下令改服飾、剃禿發,凡三天後仍使用漢人發式一律問斬。並且宣布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翌年廢除宋朝年號,改用黨項紀年,同時廢除唐宋禮儀樂製,行藩禮。元昊的一係列改製,其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創造文字。在元昊的倡導下,大臣耶利仁榮仿照漢字的結構和筆畫主持創造了西夏文字。1032-1036短短4年時間,耶利仁榮創造出6000多西夏字。他主持編《文海》—— 西夏字典,著國書12卷,並且翻譯大量兵書典籍佛經。元昊下令所有政令和公文必須用西夏文書寫,使得西夏文以最快的速度推廣。西夏文字的創立,開始了燦爛的西夏文化。第二件大事是修宮殿、建城池。元昊以長安和汴梁為模版建新城,將其命名為興慶府。據說興慶府是當時僅次於長安、西北最大的城市。與此同時,元昊還完成了第三件大事:進軍河西走廊,並取得其控製權。6年時間,元昊完成了三件大事,他準備好了。1038年10月,李元昊昭示內外正式稱帝,建大白高國,國都興慶府(銀川),史稱西夏。元昊稱帝必然引起宋朝強烈不滿,宋仁宗拒絕承認,並下令出兵攻夏。三川口和好水川兩場戰爭皆以失敗告終,元昊隨即對宋朝邊境大舉進攻,先後攻占了保寧、明塞、延洲,宋不得不與夏講和,以間接的形式承認元昊稱帝。宋夏關係緩和後,夏遼之間戰爭又起。夏兵大敗遼軍於賀蘭山北,使得遼無力與夏再戰。至此夏之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方萬餘裏”,與宋、遼形成三國鼎力局勢。遼國衰敗金國興起後,又和南宋、金三分天下。自1038年元昊稱帝,大夏國仿唐宋官製,定律令,設軍司,建馬市,宣揚佛教,推崇儒家忠孝文化,開渠灌溉發展水利,逐漸從遊牧民族走向農耕文化,達到頂峰。西夏共傳十主,曆時189年,經曆了繁榮到衰落,最後於公元1227年為蒙古所滅。

李元昊,一代英雄,開創了黨項人的西夏文明

西夏文字見證了黨項王朝的輝煌,曾一度被曆史遺忘,如今在博物館重生

西夏建國後尊崇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開渠灌溉、引水種田,逐漸從遊牧民族轉變為農耕文化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各部,建立大蒙古國。蒙古的鐵蹄開始了一往無前的擴張與征服。從蒙古高原到黑海之濱,成吉思汗無往而不勝,然而他到腳步卻在六盤山下停了下來。成吉思汗前後六次攻打西夏,遭到西夏人的頑強抵抗。1227年蒙古軍隊包圍興慶府長達半年,無往而不勝的成吉思汗竟然在此陷入苦戰。成吉思汗在戰爭中染病,最後病死在六盤山下。臨死之前留下遺囑:秘不發喪,滅絕唐古特(蒙語中的夏國)。被圍困半年的興慶府彈盡糧絕,城中又發生了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軍民多患病。西夏末主李睍走投無路,隻好獻城投降。蒙古人為報成吉思汗之仇,對城中居民和士兵進行屠城和滅族。城池被毀、白骨遍野,蒙古鐵騎所經之處一片焦土,包括曆代西夏王陵也都被蒙古軍破壞殆盡。威震一方的西夏王國頓時灰飛湮滅,黨項族從此消失,隻有賀蘭山下一座座殘破的土堆默默矗立在風雨之中。更悲慘的是不知是刻意遺忘還是出於疏忽,元順帝在為前朝修編史書時,丞相脫脫編修了宋、遼、金史,卻把大夏給遺落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夏王朝徹底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成為失落的文化,中國曆史上最神秘的王國之一。 

蒙古人報複性的屠殺滅城,使得西夏王國從地球上消失了幾百年,直到近代才回到世人的視線

最先將西夏的麵紗掀開一角的是清朝的一位年輕進士張澍。張澍(1776-1847)是清代著名的史學家、文獻學家、金石學家。1804年,張澍來的涼州清應寺,看見寺中有一座怪亭,四麵被石磚封住。怪亭已經矗立在此處多年,誰也不知它是何時修建,又為何用石牆封閉,石牆後麵究竟隱藏著什麽。張澍要求方丈將石牆打開一探究竟,卻遭到方丈的拒絕:相傳這是一個被詛咒的亭子,石牆打開會遭到鬼神報應。張澍宣稱一切災禍由自己一人承擔,從而說服了方丈。石牆終於被打開了,隻見亭內樹立著一塊石碑。仔細觀看石碑上的碑文,張澍大吃一驚:方方正正文字和漢字很像,但卻一個也不認識。石碑另一麵篆刻著漢字,張澍由此得知石碑是關於修建護國寺感應塔的記載,修建時間是天佑民安五年。可是翻遍中國各朝代史書,沒有哪個朝代具有這個年號。張澍在後來閱讀《宋史》時發現“天佑民安元年,夏與宋定綏州為國界”記載。天佑民安是夏國的年號嗎?那些不認識的文字是西夏文嗎?張澍將發現和碑文拓字寫進自己的著作裏。此時西夏在曆史長河中已經消失了近600年,張澍將它拉進視線,為人們留下一個待解的謎題。

張澍在西夏消失了600多年後,首先發現了隱藏的西夏文字,開始了對這個神秘王國的探索

真正揭開西夏之謎的,是一位名為科茲洛夫的俄國人。科茲洛夫(1863-1935)是俄羅斯中亞探險家,先後6次進入我國進行地理考察。1907年科茲洛夫在內蒙古的額濟納河下遊發現了西夏古城黑水城遺址,從中發掘出大量文物。科茲洛夫不是專業的考古學家,他將發掘的文物打包寄回彼得堡,便離開黑水城繼續他的探險之路。彼得堡的東方考古學家們研究了科茲洛夫寄來的文物後大吃一驚,他們意識到這可能是重大發現,可能是與中古時期消失了的夏王國有關,便急切要求科茲洛夫重返黑水城。重新回到黑水城的科茲洛夫打開了一座佛塔,塔中展現出一座無與倫比的文化寶庫。數不清的西夏書籍、刊本、繪畫、雕刻等等被發現。科茲洛夫將他們全部打包運回了彼得堡,據估計至少有8000餘件珍貴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番漢合時掌中珠》,絕無僅有的西夏文——中文雙語字典,它是考古學家翻譯西夏文的依據,打開西夏神秘大門的金鑰匙。在消失了800多年後,失落的文明慢慢浮現,久遠的曆史被考古者喚醒。

位於內蒙古的額濟納河下遊的神秘西夏古城——黑水城

科茲洛夫兩次來到黑水城,將發現的大量的西夏文物運回到彼得堡

1937年一位德國飛行員卡特斯在飛過賀蘭山時,發現腳下出現一個奇怪的景象:一座座奇怪的大土堆,矗立在黃土平原上。這使他聯想起了南美洲平原上巨大的白蟻堆,又或者是埃及的金字塔,甚至還可能是什麽未知的史前文化遺址。地麵顯然是遭受過破壞:一堆堆殘磚碎瓦,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土坑,顯示這裏曾遭受過毀滅性的打擊。這是什麽地方?有人說這可能是中國的葬墓群,但為什麽沒有任何記載?又是誰破壞了這裏?沒人知道答案。上世紀60年代,一位陝西考古研究院的學者經過寧夏也看到了這些白土堆。憑著專業的敏感,他認為可能是唐朝的葬墓群。由於缺乏史書記載,那時考古學者還不知到它們與西夏有關。1971年幾個寧夏的考古者來到這裏,在廢墟上找到一些殘碑碎片,發現了上麵刻有西夏文字,土堆首次被確定為西夏墓葬群。然而墓主人是誰,翻遍史料找不到任何線索與答案。進一步的考古發掘發現了更多的石碑殘片,包括西夏文殘片1265塊,漢文51塊。1974年考古有了驚喜的進展,西夏文研究的學者李文範將較為完整的殘片拚湊起來,終於還原出西夏一位皇帝的諡號,他是西夏第五位皇帝仁孝。小小的殘磚上的文字終於使人們確定這片墓葬群就是西夏王陵。通過考古學家不懈的研究和發掘,西夏王朝終於清晰地出現在人們的眼中,這才有了我們上麵敘述的故事。

當年德國飛行員卡特斯拍攝的照片

我們來到西夏王陵參觀,大門上的四個字便是用西夏文寫著“大白高國”。西夏王陵位於銀川西郊約35公裏的賀蘭山東麓中段。在方圓53平方公裏的陵區內九座王陵排列有序,另有253座陪葬墓星羅棋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麵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西夏王陵園中發現的九個王陵墓,按照編號排列,目前僅6號陵為唯一打開地宮進行發掘的遺址。陵墓曾經被盜,所以發掘出來的文物並不多。由於文獻缺載,地麵建築蕩然無存,陵墓本身遭到破壞,因此每座帝陵之主究竟是誰尚無定論。經過科學推測,考古學家認為1號和2號墓可能是李元昊為其祖父和父親追修的,而3號墓可能是李元昊本人的。目前整個陵區隻開放1、2號陵遺址和3號陵遺址。西夏王陵占地麵積龐大,從3號陵到1、2號陵需乘坐電瓶車在荒原中行駛15分鍾才能到達。看著廣袤的原野,空曠蒼黃的土地上,一座座巨大的夯土堆遺世獨立。我心中一陣唏噓,曾經燦爛的西夏文化由於蒙古人的鐵蹄,由於元朝皇帝的遺忘,徹底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經過了800多年的等待,才慢慢地回到人們的視線裏。然而還有多少秘密不為人知,孤零零矗立著的“東方金字塔”,何時才能揭開你的全部麵目?!

西夏王陵,陵園大門上用西夏文寫著“大白高國”,這是李元昊當年定下的國號

西夏博物館,主要展出王陵中出土的文物  

3號王陵的還原模型圖

石馬,1977年西夏陵區出土,據考察是陵園月殿中的石生相。除石馬外還有石牛,其排列為石馬頭朝墓門,石牛頭朝內園,有馬出牛進之說,既出去打仗,回來種田,說明西夏正從遊牧向農耕變化

鎏金銅牛(西夏) 西夏陵出土。這件青銅鑄造的牛屈肢而臥,牛角豎立,兩耳豎起,雙眸遠眺,體態健壯,比例勻稱,牛頸有皺紋,造型逼真,個體碩大。銅牛中空,外表通體鎏金。製作時需要將冶煉、模具雕塑、澆鑄、拋光和姿鎏金等工藝集於一體,反映出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藝術品中的珍品。

雕龍欄柱,是當時西夏王陵建築,獻殿台基上的欄板的柱頭。表明當時的西夏深受中原文化影響。

琉璃迦陵頻伽  迦陵頻伽是佛教中的一種神鳥。據傳其聲音美妙動聽,婉轉如歌,佛經中又名美音鳥或妙音鳥。迦陵頻伽的形象在唐代以後的佛教壁畫或建築中時有出現,但用於帝王陵寢還屬罕見。琉璃迦陵頻伽是西夏王陵首次出土,專家推測,西夏崇尚佛教,迦陵頻伽是佛國的鳥,用在王陵寓意為:安葬在這裏的皇帝已經回到了有迦陵頻伽陪伴的西方淨土。

琉璃鴟吻  西夏王陵出土的鴟吻有琉璃和灰陶兩種,造型均呈龍首魚身,龍眼雙目怒睜,張口吞脊,形象威猛異常。身有魚鱗,尾端分雙叉似魚尾,表層施綠色琉璃釉,十分光滑,極富觀賞價值,是目前國內出土最大的琉璃鴟吻,足以反映當時西夏王朝陵園建築的宏大壯觀。琉璃在北魏時已經發明,但在宋朝之前還未廣泛使用。西夏陵園發現的房瓦、滴水、鴟吻等,很大一部分為琉璃,足見當時的西夏國家富庶,經濟發達,文明程度很高。

除鴟吻外,西夏王陵出土的脊飾構件還有摩羯、吼獅、四足獸、立鴿、套獸、迦陵頻伽等

石雕力士誌文支座  西夏陵區多座帝陵的碑亭遺址中出土。近似正方體白砂石質圓雕,為男性人像,麵部渾圓,顴骨高突,粗眉上翹,雙目圓睜且外凸,鼻梁短粗,獠牙外露。他們是馱碑的碑座,取代漢族馱碑的贔屭,是黨項特有的碑座。雕像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負重者的神態,反映出西夏時期石雕藝術的獨特風格。目前已出土這類支座共11件,但僅有6號陵出土的(中間)刻有西夏文字。

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殘塊。西夏文字體係完整、結構均勻、工整繁縟、筆畫多在十劃以上,具有鮮明的特點。

西夏人的各種印牌                                                      

《吉祥遍至口和本序》(西夏)寧夏賀蘭縣拜寺溝方塔出土。藏傳佛教經典佛經的西夏文譯文,是目前發現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實物。畢升在北宋時期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雖說記錄在《夢溪筆談》中,但一直沒有找到物證,引起棒子對活字印刷術發明權的覬覦。《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的出土將中國活字印刷時期從元代提早到西夏時期。 

雕版印刷模版(西夏)中國的印刷術在唐代發明,到宋代發展到全盛時代。雕版印刷術在西夏建國前就已經引入,一直是推廣西夏文化的重要手段。西夏建國後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為了推廣西夏文成立了番學院,翻譯了大量漢文化典籍, 大批法律、文書、佛經的刊印。西夏文字的普及和推廣都需要印刷術,興慶府有當時西北地區最大的印刷作坊。

從博物館出來,我們來到遺址實地參觀。這是3號陵,是整個陵園中最大的一座陵,據推測是開國皇帝李元昊的

3號陵園坐北朝南,背靠賀蘭山脈。整座陵園從南到北由角台、闕台、碑亭、月城、內城、獻殿、墓道封土、陵台組成。地麵建築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建築痕跡清晰可見。醒目的塔狀陵台由黃土夯築而成,高達二十多米,氣勢磅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orstar 回複 悄悄話 一群野蠻的beings ,被另一群更野蠻的滅了,正合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