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作為600多年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留下了許多宮殿,主要有霍夫堡宮(Hofburg)、美泉宮(Schonbrunn)和美景宮(Belvedere)。霍夫堡宮是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皇宮,從1273年至1918年,長達600多年的時間,一直都是哈布斯堡王朝曆代國王的皇宮。它完整地記錄了哈布斯堡王朝漫長的興衰滄桑史,也見證了歐洲各種建築風格的演變和發展。無論是哥特式、文藝複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還是上世紀的仿古典式風格,霍夫堡皇宮都把它們匯集在一起。皇宮依地勢而建,分為上宅和下宅兩部分,各有一個花園。上宅是帝王辦公、迎賓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地方,下宅作為起居宿用。根據修建的時間,皇宮又被分成新舊兩個宮廷區,共擁有18棟大樓,19個庭院,2900個房間,是維也納的城中之城,聲勢浩大。皇宮內部裝飾華美,富麗堂皇,並且擁有20幾個世界級的收藏館,其皇家文化的珍藏,堪稱歐洲之最。如今霍夫堡宮依然是奧地利總統的辦公地點,也是一個重要的會展中心,同時還包括眾多的藝術品收藏展覽館和博物館。目前部分皇宮對外開放,參觀霍夫堡宮的聯票主要包括皇帝居室、茜茜公主博物館和銀器博物館。另外還有西班牙馬術學校、皇家珍寶館、藝術史博物館等等,需要單獨買票參觀。
英雄廣場(Heldenplatz),修建於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時期,是未完成的帝國廣場的一部分。廣場的東邊是霍夫堡的新宮,中間屹立著兩座雕像,歐根親王和卡爾大公,他們是抵禦外侵的民族英雄。廣場旁還坐落著奧地利總統府和總理府,新宮現在是一些博物館所在地,一樓有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閱覽室。(網圖)
打敗拿破侖的卡爾大公(Duchy Charles of Teschen)
趕走土耳其人的歐根親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
皇宮大門(Burgtor),由弗朗茨一世建於1824年,整個建築全部由士兵參加建造。大門選在萊比錫大會戰(盟軍第一次從拿破侖手裏收回失地)的紀念日落成,以雪當年敗北之恥。
米歇爾廣場(Michaelerplatz) ,內城的中心,從這裏可以進入霍夫堡的舊宮
米歇爾宮(Michaeltrakt), 綠色的穹頂、精美的雕塑、巨大的噴泉使得這座宮殿看上去宏偉壯觀
米歇爾大門兩旁是四個象征海洋和陸地力量的海克利斯雕像
米歇爾宮兩側的噴泉
走進米歇爾門,內部的雕塑很精美
弗朗茨皇帝廣場(Kaiser Franz-Platz),廣場中間矗立著弗朗茨·約瑟夫二世的銅像。弗朗茨·約瑟夫二世是神聖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也是奧地利帝國第一任皇帝。1806年為了破滅拿破侖當神聖羅馬帝國的夢想,他將神聖羅馬帝國解散。拿破侖在法國稱帝後,他為了與其對衡,成立了奧地利帝國,成為奧地利帝國第一任皇帝。
瑞士門(Schweizertor), 瑞士宮是霍夫堡內最老的宮殿。1547-1552年,斐迪南一世將古老的城堡改建成文藝複興式宮殿,瑞士門建於1552年。中世紀的歐洲,瑞士人是“忠誠”和“勇敢”的同義詞,各國的王族都喜歡請瑞士人作為衛兵,哈布斯堡王朝也不例外,瑞士門因此得名。門上方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雙鷹徽章。
約瑟夫廣場(Josefsplatz), 廣場中央是約瑟夫二世的雕像。約瑟夫二世(Josef II)是瑪麗亞·特蕾西亞的兒子,他和瑪麗亞·特蕾西亞一起推行改革,開明治國,奠定了奧地利成為現代國家的基礎。
奧古斯丁教堂(Augustinerkirche),教堂修建於1330-1339。原是孤零零立在這裏,隨著霍夫堡皇宮的不斷擴建,教堂逐漸被包圍。到1634年,教堂被納入皇宮的一部分,成為宮廷教堂,皇家的婚喪大事都在這裏舉行。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侖與瑪麗亞·露易絲公主的婚禮,由於拿破侖忙於戰爭,沒有時間出席自己的婚禮,隻好請人代替舉行儀式。瑪麗亞·特蕾西亞和弗朗茨·斯蒂芬,以及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約瑟夫的婚禮也都是在這裏舉行。另外,教堂內有一個小墓穴,內藏54個小罐,分布裝著哈布斯堡皇親的心髒。哈布斯堡王朝的葬禮習俗:心髒放在奧古斯丁教堂,其他內髒放在聖斯蒂芬教堂,而屍體則葬在卡普奇納教堂。
皇家寓所展
皇家寓所展出皇帝弗朗茨·約瑟夫和伊麗莎白皇後的21間陳列室,分為三個陳列區,包括皇帝的起居室和工作室,皇後的起居室及客廳,以及亞曆山大居室。皇帝居室包括朝見大廳、會議室、辦公室、宴會廳等。皇帝的臥室非常簡單,一張床和簡單的盥洗用具。與其相反的是皇後的居室,裝飾得非常華麗,有大理石的小聖壇、路易十四的家具、著名畫家的作品等等。另外珍寶館內存放著曆代帝王的華麗服飾,傳神的畫像,光彩的珠寶。一頂鑲嵌著各色寶石、珍珠的王冠,熠熠發光,它是哈布斯堡正朝統治的象征。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和伊麗莎白皇後
左,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和伊麗莎白之子,為情自殺的魯道夫;右,在塞拉維亞遇刺身亡的皇儲斐迪南。由於他的死,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象征奧地利皇權的三寶
茜茜公主博物館
茜茜公主博物館原是奧地利宮廷美術博物館,現在作為茜茜公主博物館對遊人開放。對於茜茜公主世人絕不陌生,她是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皇後,其全名是伊麗莎白·阿馬利亞·歐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簡稱伊麗莎白皇後,茜茜隻是她作為公主時的小名。博物館的六個展廳內陳列著大量來自皇後寢宮的真品和一些服飾的複製品,以及皇後的照片、手稿,遊人可以通過這些展品探尋追尋茜茜公主生活的印跡。這位來自巴伐利亞的公主在15歲時得到了皇帝的一見鍾情,便在16歲時稀裏糊塗地嫁給他成為皇後。然而婚後的生活並不是人們想象的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的生活。盡管弗蘭茨·約瑟夫深愛著茜茜,但在巴伐利亞自由自在空氣中長大的茜茜過得並不快樂。她不喜宮廷繁瑣禮儀的約束,再加上與婆婆的矛盾,甚至連撫養和教育孩子的權利都被奪走,茜茜對宮內的生活產生了許多煩惱。她開始了漫無目的的旅行,在旅行中暫時忘卻宮中的煩惱。然而獨子的死亡給了她最後的一擊,30歲的皇儲魯道夫由於不滿意宮廷為他安排的婚姻,和婚外的女友一同自殺。茜茜從此患上了憂鬱症,再也沒有恢複過來。她再一次獨自一人在歐洲各國遊曆,並在旅途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瑞士的日內瓦的碼頭上,她遭遇到一個極端反對奧地利皇室的男子的刺殺。茜茜與皇帝的相遇和婚姻是一個美麗的童話,然而這個童話最終以悲劇結束,不禁使人一陣感歎唏噓。
有歐洲最美皇後之稱的茜茜公主
茜茜公主非常漂亮,她的美貌與魅力征服了整個歐洲,有“世界最美皇後”美譽。展品中有許多她年輕時的畫像,毫無疑問地證明了這一點。茜茜公主對自己的美貌非常看重,她有一頭長長的秀發,別具一格的發式給她的美貌更增添魅力。她很注意保持體形,在美容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近乎偏執:她有自己的健身器材,她節食,睡覺不枕枕頭。其結果是有效的,生了四個孩子的她,直到50多歲,還依然保持著完美的身材。然而皇後並不滿足,據說她在30歲後不再畫像,原因是她自認為自己不再美麗。
茜茜公主各時期的畫像,她有一頭長長的秀發,精致的五官,完美的身材,不愧為“最美皇後”稱號
銀器展館
霍夫堡宮的另一個展館是銀器展館,主要展出了帝國當年奢華的餐飲文化,比如昂貴的鍍金銀質餐具、精致的瓷器以及各種宴席裝飾品。這裏展出的都是奧地利曆代皇室宮廷的餐飲用具,王宮裏的飲食器皿非常浩繁,不同的用途,不同的係列,日用、宴客用,節日用等等,都有特定的餐具係列。令人感歎器皿的數量之多,更讚歎製作工藝之精致,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時期的奢華可見一斑。皇室成員原來使用的都是鍍金或銀餐具,直到二十世紀因為戰爭節約開支,不再使用金銀餐具,而改用瓷器。瓷器非常細膩,外觀精致美觀別具特色,有些瓷器是來自1700年代的中國和日本。
王室的餐具非常講究,不同場合使用不同係列。滿屋金光閃閃,差點晃瞎了眼睛
瓷器也都是極品:有來自中國的“白色金子”,有英國女王、法國宮廷的饋贈,還有歐洲最早的瓷器等等
人民公園
走出展覽室來到一座茜茜公主雕像前,雕像坐落在水池邊,周圍花團錦簇。這位生前並不得意的最美皇後被萬紫千紅鮮花的包圍著,對她來說也是一種安慰吧。茜茜公主生前並不象現在這樣廣為人知,由於她不喜歡宮中的繁瑣禮儀,不願陪同皇帝行使人們認為的皇後應該擔負的責任,常年旅行在外,很不得當時宮廷中貴族們的喜歡,甚至是反感。茜茜熱是她死後才興起的。20世紀茜茜公主成為一個代表人物,她被描述為喜愛自由卻被束縛在陳腐宮廷儀式中的人。1955年奧地利拍的電影《茜茜公主》使這位奧地利曆史上的最漂亮的皇後廣為世人所知。她的紀念公園以及各種各樣的雕像在歐洲各地建立起來。許多作家、電影編劇、戲劇作家都以她的生平為題材,創造了許多作品,她儼然已經成為一個文化偶像,是在自由精神和傳統宮廷規矩中徘徊的悲劇人物。
從霍夫堡宮出來,我們繼續走向下一個目標。來到人民公園(Volksgarden)眼前一亮,我們驚喜地發現,仿佛全城的玫瑰花都在這裏綻放,五彩繽紛組成了美麗的圖案。人民公園原是霍夫堡的皇宮花園,修建於被拿破侖摧毀的城防工事的廢墟上,1820年對公眾開放。 公園內有座希臘雅典式神廟建築,使得公園更加優雅迷人。廣場中間矗立著一座文藝複興式噴泉,建於1865年。穿過花園的綠樹牆,高高的市政廳的尖塔挺立,成為一道漂亮的背景。
人民公園開滿了各色玫瑰花,組成美麗的圖案
五彩繽紛嬌豔欲滴
文藝複興式噴泉,建於1865年
忒休斯神廟使得公園更加優雅迷人
公園一角有弗蘭茨·格裏爾帕策的雕像
弗蘭茨·格裏爾帕策(Franz Grillpazer)是奧地利著名作家,以戲劇而聞名。他曾在貝多芬的葬禮上致寫悼詞
公園的綠樹牆外可看見國會大廈和市政廳高高的屋頂
奧地利國會大廈(Parliament Building)
人民公園對麵是奧地利國會大廈(Parliament Building)。國會大廈建於1874年-1883年,由特奧菲爾·馮·漢森男爵(Theophil Freiherr von Hansen)設計。他將這座建築設計為希臘複興式,大廈前麵的雅典娜雕像和噴泉是這座建築最著名的特色之一。國會大廈在二戰期間嚴重受損,現已恢複原貌。
大廈三角屋簷上雕刻的是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向17個民族頒發憲法的場景。大廈前屹立著雅典娜的雕像,女神腳下的群雕象征當年奧匈帝國的4條河流: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和摩爾多瓦河。
維也納市政廳(Vienna City Hall)
維也納市政廳(Vienna City Hall)建於1873年,是一座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築,其拱廊、涼廊、陽台、尖頭窗、繁複的雕刻等無不體現了新哥特式的典型風格。市政廳98米高塔高聳入雲,使得這座建築顯得特別宏偉。據說塔樓在設計時曾遭到教會的反對,因為當時的教會規定非教堂建築不能超過100米。於是設計者馮.施密特就將塔身限製在98米,卻在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達3.4米的“市政廳鐵人”(Rathausmann),顯示了人們向舊勢力的挑戰。每到夏季7、8月夏季,市政廳廣場上有音樂會,聖誕節前1個月,這裏是聖誕節市場。另外許多展覽和商品交易也會在宴會大廳舉行。
維也納市政廳正麵(網圖)
走廊的外觀很吸引人,有美觀的窗格和高聳的穹頂
內廷,市政廳有七個內廷,夏日音樂會在其中的阿卡登園(Arkadenhof) 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