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旅美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回國都少不了吃吃喝喝,安慰一下自己的中國胃。無論是朋友相會,還是親友團聚,總是少不了大宴小酌。其實對於我來說,最喜愛的不是大宴席,而是一些普普通通但是美國吃不到的時令蔬菜。既然民以食為天,我們就來說說旅途中品嚐的各地特色菜肴,以此作為這次旅行的終結篇。首先說說武漢的餐館......
1. 太子軒酒店
說起武漢的餐館,比較受大眾歡迎的有一家叫做太子軒酒店的連鎖餐館。它以菜肴種類多、味道好、價格廉為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這家餐館的另一個特點是大,每個分店都可以容納幾千人吃飯,是人們喜宴婚慶的最好選擇。但接踵而來的問題是人滿為患,常常需要長時間的等待,才會有座位。而且周圍鬧哄哄的,喜宴司儀高聲唱賀,食客們盡情喧嘩,很有中國特色。一般和同學朋友出去吃飯,我們喜歡去一些環境比較安靜、菜肴有特色的餐館。可是,這天因為就近,和大學同學一起來到了太子酒店。時間已過1:30,沒想到還是那麽擁擠,老遠就看見大門外站滿了人。走進大廳,眼前的景象令我有點發懵。前廳裏擠滿了等待的人,有的聊天,有的下棋,有的發呆,還有人幹脆打起瞌睡,如此等待就餐平生還是第一次見。心中萬般無奈,同學一個勁安慰,既來之則安之。好吧,自找樂趣拿著手機到處拍著好玩,以此打發時間。
前廳裏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擠滿了等餐的客人
終於輪到我們了,點餐後上菜倒是不慢。看看我們的菜單:
酸湯跳跳蛙
滋補蔥香汆燙魚丸:全國許多地方都有魚丸,可是隻有武漢的魚丸是我的最愛。武漢人叫魚丸為魚參,挑選十幾斤重遊水青魚,去皮去刺僅取其肉,用手使勁攪拌翻打,這是這道菜最重要的一步,魚參口感的好壞直接取決於它。攪拌好的魚肉加入佐料,放進用魚頭魚骨熬成的魚湯內,開鍋後即可食用。魚丸鬆軟,魚湯鮮美,是難得的美味。
另外還有海味薺菜煲、魚香茄子、韭菜炒鴨血、蘿卜絲燒鯽魚、手撕餅、風味糍粑。林林總總一大桌,果然是味道鮮美。等餐的不快早就拋到九霄雲外,風卷殘雲,一下吃得盤底朝天,肚肥腰圓。
2. 必勝客
回來當然要帶老人出去吃飯,征求意見去哪兒吃?其實不用問,我們也知道爺爺的選擇,那必是太子酒店,而且還要是江漢路的那一家。在爺爺的觀念裏,太子酒店不僅好吃而且最"實誠",也就是說大魚大肉裏不加配菜。雖說現代人早已告別大魚大肉的時代,可我們爺爺的習慣還是停留在幾十年前。我不太喜歡鬧哄哄的太子酒店,而且去江漢路也堵車要命,盡管如此,每次還是會硬著頭皮帶他們去。果然爺爺一開口正如所料,奶奶一般不參加意見,當然太子酒店在她心目中也是最好的。令我們奇怪的是,今天她居然要求去吃pizza和麥當勞,說是好久沒吃了,心裏想著那一口。爺爺奶奶曾在美國住過幾年,喜歡pizza和漢堡。奶奶的話從來就是聖旨,爺爺是當然服從。而姥爺則是最隨和的人,一切都好。於是一家人來到了pizza hut在中國開的連鎖店必勝客。走進餐館,客人也不少,滿眼都是年輕人。我們自己已不年輕,再加上三個顫顫巍巍的老頭老太太,五個老人在這個泊來的餐館裏很是打眼。
pizza hut在美國也就一個快餐外賣店,來到中國搖身一變成為高大上。俗話說入鄉隨俗,pizza hut來到中國後也開始融入中國的飲食元素。這不遠遠就看到大門櫥窗上貼著小龍蝦披薩的廣告。小龍蝦原是陰溝裏的生物,自從被什麽都敢吃的中國人搬上餐桌後,在湖北的潛江養殖成功,很快就來到武漢,在武漢掀起小龍蝦熱, 大街小巷小龍蝦餐館像雨後春筍冒了出來。不久這股熱潮又風靡全國,甚至吹到了歐美。pizza hut ,不,應該說是必勝客當然也不能錯過,推出了三款不同口味的小龍蝦披薩。好奇這中西結合的產物味道究竟如何,我們點了一個嚐嚐,然後大家異口同聲還是國外的傳統做法好吃。
黑椒牛排,號稱美國德州黑胡椒做法,端上來全不是那麽回事,首先牛排薄薄一片,一壺醬汁澆上去,哪裏有半分牛排的味道,分明是什汁牛柳。看來這中西結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 農家小院
今天本打算在家給老人做飯,多陪陪他們。可是天氣太熱,走幾步到達爺爺奶奶家已經滿頭大汗,於是打消了自己下廚的念頭,下樓來到農家小院用餐。身處鬧市中心的農家小院,在爺爺奶奶家樓下已經經營了十幾年。其特點是沒有高大上的山珍海味,有的是老百姓喜愛的雞鴨肉魚,並且都是湖北菜。由於奶奶腿腳不便,我們帶他們出來吃飯,十次有七八次都是在這裏。不一會兒點了一大桌菜,比起昨天的必勝客,便宜又好吃????……
沔陽三鮮,應該算是湖北的名菜之一,魚丸肉丸和魚糕混起來一大鍋
武漢號稱千湖之城,盛產各種淡水魚。白叼是一種魚刺較少、魚身薄薄的魚,幹煎起來很好吃。隻是眼前這白叼的個頭比起我的記憶好像太大了許多
鍋巴才魚片,才魚武漢人常吃的另一種河魚。由於才魚為食魚之魚,因而其肉質細嫩鮮美且刺少,特別適合做魚片湯。這裏加上鍋巴倒又是一個新發明。
剁椒蒸芋頭,剁椒的味道深深沁入芋頭裏,軟糯鮮香入口即化
蒜茸馬齒莧,這道野菜也隻有農家菜館才有。馬齒莧據說有降壓降脂降糖等諸多好處
咦,好像還少了什麽?喔,粉蒸肉忘了拍。這是我們爺爺每次必點的菜肴,粉蒸肉做得入口即化,是沒牙的老頭最喜愛的
4. 上海人家
一連兩天陪著爺爺奶奶在外麵吃飯,今天老人不願出門了。我們和弟弟兩口子還有朋友來到這家上海餐館,品嚐正宗上海美食。打開菜單果然是地地道道的上海菜,一頁頁翻著菜單,看著熟悉的名字順手一指,不由就點多了。朋友問我敢不敢吃醉蝦,活蹦亂跳的。說實話,菜單裏還真隻有醉蝦沒吃過。我的回答是隻要好吃,我就敢吃。最先上來的就是醉蝦,看看朋友示範,也夾起一隻。蝦還在盤中蹦躂,看得我有點頭皮發麻。可是牛皮已經吹出去了,隻能挺著脖子咬著牙,一口下去還真味道鮮美。緊接著糖醋小排骨、紅燒獅子頭、清蒸大黃魚、醃篤鮮、鱔糊、糟雞、泡呋、馬蘭頭哪一樣不是典型上海菜,弟媳連聲誇讚:又吃到小時候的味道。上海沒有好的白酒,隻好喝武漢的白雲邊。白雲邊口感柔和,後勁可大,不由喝的有點多。出門時腳步有些虛,醉眼看看魚缸裏的金魚,差點當成醉蝦撈起來吃掉......
5. 武漢早餐
在美國多年,最想念的家鄉美食,除了蓮藕排骨湯、紅菜苔、魚參外,就算是武漢的早餐了。蓮藕排骨湯和紅菜苔都是季節性菜肴,隻有大冬天才能吃到,而早餐則是無論何時每天都有。武漢人稱吃早餐為過早,並有在外麵過早的傳統。即使在文化革命時期,人們的生活並不富裕的年代,武漢人也大多出外過早。因此武漢的早餐種類繁多,賣早餐的小攤也遍布大街小巷。在武漢早餐,一月之內日不重複,絕對不是吹牛皮。在各種早點中最受歡迎的要數熱幹麵,拌好的熟麵放在熱湯裏燙一燙,加上醬油、芝麻醬等各種佐料,再加一點蘿卜幹、蔥花、辣椒,攪拌均勻後即食。溫度不熱不冷剛剛好,幾大口一碗麵條便可倒進肚裏。當年跑月票的人,遠遠看見公交車來了,不慌不忙,一碗麵條吃完,正好上車。
熱幹麵,如今也成了名小吃,是武漢人最基本的早餐。原本是賣麵條的生意不好,當天的麵條沒賣完,害怕浪費將沒有賣完的麵條用油拌好第二天繼續賣。沒想到效果出奇,這樣作出的麵條更好吃,於是誕生了武漢人喜愛的小吃,延續了百年。
到了夏天,由熱幹麵衍生出來的涼麵攤遍布大街小巷。涼麵不僅是早餐,晚上也可做夜宵,是人們夏季喜愛的快餐選擇之一。
麵窩,油炸食品中,油條、油餅全國各地都有,但麵窩隻有在武漢才能吃到。不像油條油餅是用麵粉為材料,麵窩的食材是米粉,混合一定比例的綠豆粉,加上少許鹽和小蔥,放在特殊形狀的勺子中油炸。炸好的麵窩中間焦脆,旁邊鬆軟,特別好吃。
有些聰明的老板也會一鍋裏炸出不同的食品。比如這一鍋裏,有苕窩窩,紅薯塊用麵粉粘成餅;糯米雞,糯米飯加上肉丁和醬油攪拌均勻,做成拳頭大小的丸子;糍粑糕,糍粑是用石舂將糯米擂成粉,打成糍粑。現在已經吃不到真正的糍粑了,大多數餐館或超市賣的糍粑都是用糯米粉做成,味道就差了十萬八千裏。雞冠餃,通俗地說就是油炸大餃子。
豆皮,也是外地見不到的武漢早點。用豆麵攤成薄餅,表麵刷上一個雞蛋,然後將拌好的糯米飯均勻鋪好,糯米飯裏有肉丁、幹丁。用麵皮將餡包好,兩麵煎黃,切割成份,美味的豆皮就做好了。
鍋貼餃,生煎包、鍋貼餃屬於比較慢的早點,製作過程長一些,若是提前做好就不好吃了
炸油餅,以前的油餅很簡單,和好的麵放在鍋中炸焦就好了。現在油餅有了改良,加上各種調料做成千層餅,這樣就多了許多味道。
燒餅,小時候的燒餅現在已經看不到了。這是我找到的最像的。將做好的麵餅貼在炭火爐的爐壁上烤熟,吃在嘴裏又香又脆。不經過油炸,既健康又美味。
武漢的早點種類繁多,數不勝數。除了上麵介紹的,還有許多,如蘇餃、發米粑粑、餛燉、歡喜坨、各種口味的麵條、米粉等等。記得小時候排隊等早點,看著師傅手腳麻利,將手中的食材轉眼變成食物,那情景好像就在眼前。兒時的味道牢牢儲存在記憶裏,時時衝擊著味蕾。每次回國,都會鑽進大街小巷吃早點。酒店、餐館、外地人常去的戶部巷,都吃不出正宗的武漢早點的味道。小巷裏嘈嘈雜雜,卻吃出了綿長的鄉情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