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宮殿,繼續參觀皇家珍寶館。它原本是1565年由阿爾布雷希特公爵(Albrecht)建造的維特爾斯巴赫王朝(Wittelsbacher)珍 寶館,1920年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它擁有包括古典時期晚期、中世紀、哥特式晚期、文藝複興等各個時期的藝術品。其重要藏品包括阿努爾夫聖壇 (Arnulfciborium,公元890年) 和吉賽拉十字架(Giselakreuz,1006 年) 等等。館內藏有水晶、寶石,犀角和象牙製成的精品、教堂藝術品、勳章、王冠以及王權象征物、紐倫堡和奧格斯堡金飾工藝製造的貴重器皿和梳妝用具,件件精美 絕倫。
王冠與權杖
王冠zt
吉賽拉十字架(zt)
聖喬治屠龍雕像(zt)
從宮殿大門出來順著王宮走,拐兩個彎便來到皇家劇院,又稱屈維利埃劇院(Cuvilliés Theatre), 它是以其建築師弗蘭索瓦·德·屈維利埃的名字來命名。這位出生在比利時的巴伐利亞裝飾設計師和建築師,將洛可可風格帶到慕尼黑的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和中部歐 洲。1733-1737年他負責慕尼黑王宮的維修以及劇院的設計。他將整個劇院裝飾十分精美奢侈,紫紅和金色是這裏的主調,大廳的每個廊柱著燈的地方,都 有一個精美的人物雕塑,被評為世界上現存的最完美輝煌的洛可可式歌劇院。莫紮特的歌劇伊多梅諾 (Idomeneo)於1781年曾在此隆重首演。
從劇院出來,我們看著手中的地圖,研究怎樣前往鐵阿提納教堂(Theatiner Church St. Kajetan)。忽然耳邊傳來帶著口音的中文“你們是中國人嗎?你們要去哪裏?”抬頭一看一位碧眼金發的德國美女在和我們打招呼,旁邊還站著一位男 子。有人主動指路,那敢情好,跟著兩位我們邊走邊聊。男子顯然不會說中文,走著前麵領路,美女則和我們越聊越歡。我們見她中文說得很流利便問她,到過中國 嗎?她告訴我們在中國呆過兩年,之前自學過一陣中文。慚愧呀,人家兩年的中文水平快趕得上俺在美國二十多年英文。來到教堂門前,我們向兩位致謝。男子象變 魔術一樣拿出兩本小冊子遞給我,原來他們是傳福音的。如此傳福音,比起無事敲響你的家門要可愛許多。
鐵阿提納教堂 (Theatiner Church St. Kajetan)
鐵阿提納教堂位於音樂廳廣場,旁邊是統帥堂(Feldherrnhalle)。打量身邊的廣場,沒有了舞台,沒有了桌椅板凳,昨晚的熱火朝天的音樂會毫無蹤跡,有的隻是象我們一樣的遊人。鐵 阿提納教堂和寧芬堡宮一樣,是當年選帝候斐迪南·瑪利亞(Ferdinand Maria)為慶祝期待已久的王室的新繼承人的誕生而建立。教堂為意大利巴洛克式,模仿了羅馬的聖安德肋大教堂(Sant'Andrea della Valle),並擁有一對71米高的穹頂雙塔。洛可可式樣的正立麵直到70多年後由屈維利埃完成。其地中海式外觀和黃色色彩成為該市著名的標誌,並對德國 南部巴洛克建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鐵阿提納教堂是巴伐利亞的皇家教堂, 許多皇家成員包括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夫婦 (Maximilian II)都葬在這裏。走進教堂,眼前一片潔白:白牆、白柱、白頂和白色的雕塑。一反通常教堂內的昏暗,這裏潔白的色彩顯得異常明亮、聖潔高雅、純淨無瑕。這是一座美麗,迷人的教堂。
皇家教堂鐵阿提納(zt)
聖潔高雅、純淨無瑕的教堂內部
統帥堂(Feldherrnhalle)
統帥堂為涼廊結構,是1841年路德維希一世為紀念巴伐力亞的輝煌軍事勝利而 興建,其風格與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傭兵涼廊非常相似。大廳的正麵為三個拱形門廊,中間站立著巴伐利亞軍隊首領的雕塑,兩個威風凜凜的雄獅鎮守在台階兩邊。 1923年11月9日,希特勒和他的國社黨(納粹)、衝鋒隊、以及追隨者在這裏發動武裝“革命”—— “向慕尼黑前進”,遭到警察的鎮壓。希特勒兩天後被捕,在獄中寫下了《我的奮鬥》。
聖母大教堂(Frauenkirche)
從鐵阿提納教堂出來,我們來到聖母大教堂(Frauenkirche)。聖 母教堂用紅磚建造,其樣式屬於晚期哥特式風格。由於沒有太多的裝飾而顯得十分莊重。這座教堂長 109米,寬40米,雙塔高達99米,是慕尼黑最大的教堂,也是慕尼黑最醒目的地標和精神象征。教堂建於15世紀, 但教堂的尖頂卻一直沒有竣工。直到50年後的16世紀,人們才決定完成塔頂的工程。彼時歌特式的建築時代已被文藝複興風格代替,聖母教堂免不了也被安上了當時時髦的圓頂。人們將其戲稱為“浪漫國家的帽子”。 正是這種圓頂風格成為了以後巴伐利亞眾多教堂建築的典範。
內部樸實無華
羅馬皇帝路易四世的黑色大理石棺
參觀完聖母教堂,已經將近下午5:00, 新市政廳鍾樓的木偶表演就要開始。做功課時許多網友們都將其大大地描述一翻,引起我的好奇心。我們折回到馬麗亞廣場,看看這個木偶表演究竟是咋回事。廣場上人山人海,人們翹首以待,等待節目的開始。鍾聲響了,木偶動了,唱唱跳跳一陣忙活。兒子輕輕說了聲“Stupid”,我想想可不是嗎,成千上萬的人湧進廣場,就為看這木偶表演,有的人為此還等上半天。然後一群木偶出來一通毫無意義的亂比劃,值得嗎?還好我們並未為看表演而耽誤行程,趕巧在那兒,看看也沒有損失。10分鍾的表演結束了,我們繼續下一站阿桑教堂(Asam Church )。兒子此時早已不耐煩,我隻好promise他:這是最後一個教堂。雖然在我的To do list上還有好幾個想看的教堂,比如路德維希二世下葬的聖邁克爾教堂等,但看看兒子不耐煩臭臉和LG無可奈何的苦臉,也隻能忍痛放棄。
市政廳鍾樓的木偶表演
阿桑教堂(Asam Church )
阿桑教堂又被稱為內波穆克聖若翰教堂 (Church of Saint Johann Nepom),由其建築者阿桑兄弟而得名。阿桑兄弟是十八世紀著名的巴伐利 亞建築大師,哥哥Egid Quirin Asam擅長繪畫和設計,弟弟Cosmas Damian Asam精通雕塑。阿桑教堂是兄弟倆於1733年到1746年為自己建造的私人教堂,後將教堂向公眾開放。阿桑教堂雖規模不大,但內外裝修得繁複華麗,是 巴伐利亞晚期巴洛克建築或洛可可建築最輝煌的成就之一。走進教堂立刻被其豪華的裝飾所折服。正廳隻有22米長8米寬,彩色大理石砌成的四壁、精雕細琢的柱 子、華麗的繪畫和金飾裝飾的天花板、配上鎏金的浮雕紋飾,整個教堂裝潢得極為奢華。教堂從上到下分為三層:下層相對昏暗,寓意平民大眾;中層以藍白為基 調,保留給皇家貴族;而上層則是金壁輝煌,獻給永恒的上帝。祭壇周圍的四根柱子模仿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中的聖彼得的墳墓,上方是耶穌受難雕像,耶穌之下是波 希米亞聖徒內波穆克聖若翰 (St. John Nepomuk)雕像,兩旁的天使則是後來添加上去的,因此阿桑教堂正式名稱為內波穆克聖若翰教堂。
教堂不大,但從裏到外都裝潢得繁複華麗
受難的耶穌下麵是聖徒內波穆克聖若翰
側壁的聖母
四壁的浮雕描述著一個個宗教故事,教堂入口的一個雕塑象征一座墓碑,描述一個人的生命正在被死神奪走
兒子和LG已對眾多的教堂產生了審美疲勞,他們粗粗地看了一眼後,便溜進旁邊的一家Starbucks,喝著咖啡上著網。我一個人繼續在街上溜達,來的老 慕尼黑的西門前舉起相機。一對年輕人正在橫穿馬路,看見我在照相便揮著手折回馬路中間闖進我的鏡頭,既然如此那就再來一張。
慕尼黑老城的西門,又稱卡爾門
闖進鏡頭的不速之客
再來一張
從阿桑教堂返回,我們又來到農貿市場,準備買些水果帶回旅館。途經聖彼得教堂和聖靈教堂( 。聖彼得教堂是慕尼黑城內最古老的教堂, 始建於1050年,甚至早於1158年慕尼黑建城。 教堂後被大火摧毀重建,其92米高的文藝複興式尖塔為17世紀增建,攀爬上去可以俯瞰整個慕尼黑。看過多個教堂後,兒子和LG不願再進去,便先行前往市場。 我走 進教堂,裏麵正在做service。這是今天看到的第二家正在做service的教堂,我有點不太懂為何星期一下午五點後教堂還如此繁忙。教堂裏白色的牆 壁、金色的雕塑也煞是好看。正要舉起相機,工作人員走過來告訴我彌撒之間不能照相,於是打消拍照的念頭沒留下照片便離開了。
聖彼得教堂,慕尼黑最古老的教堂
聖彼得教堂旁的聖靈教堂(
HB啤酒館(Hofbrauhaus)
HB 啤酒館是啤酒之都慕尼黑最知名的啤酒館,也是一座古老的啤酒館,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曆史。HB 啤酒館的知名度不僅來自於它的啤酒品牌和悠久的曆史,更是因為它是當年希特勒啤酒館政變的發源地。啤酒館的開辦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話說1589年,已 經擔任巴伐利亞公爵十年的威廉五世和他宮廷的官員上上下下都為一件事不高興,因為慕尼黑的啤酒竟然是從下薩克森邦的艾因貝克千裏迢迢運送過來的。慕尼黑宮 廷一年啤酒需求量大約二千桶, 威廉五世問他的宮廷會計師如何能夠節約開支。會計師提出一項聰明的建議:何不在宮廷的旁邊蓋一間啤酒廠,就近供應宮廷所需呢?威廉公爵龍心大悅,HB啤酒 廠從此誕生了。如今的啤酒館可容納近千人,供應自己釀造的啤酒,並伴有當地的民間樂隊演奏巴伐利亞傳 統的民族音樂。既然是這麽有趣的地方,我們的晚餐就定在這裏。一進大門隻見裏麵熙熙攘攘坐滿了人。不象一般餐館一家一張小桌子,這裏擺著是一條條的大長 桌,客人自己找座,共用餐桌。終於找到座位坐下,桌上隨意放著幾本菜單,打開一看竟是天書,我們一個字也看不懂。同桌的是一對意大利夫婦帶著一個孩子,看 著我們一頭霧水的樣子,熱情的向我們推薦他們剛點過的餐點。不甘心就這樣稀裏糊塗地點菜,LG詢問服務員,原來不同語言的菜單隨機地放在各餐桌上,在這人滿為患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找到。還好鄰桌的幾個年輕人聽到了LG的問話,將他們手中的英文菜單遞給我們。也許是沒有什麽好吃的,LG隻 好又一次點了豬肘子,但無論如何再也吃不出富森山間家庭餐館的味道。來此地進餐的人無一例外都會品嚐它的啤酒,這裏的啤酒不是以杯計算,而是以升為單位。 每人都拿著巨大無比的酒杯開懷痛飲,有人麵前甚至放著幾個已經空了的酒杯。我們前麵坐著兩個秀氣的亞裔摸樣的女孩,但她們也不示弱,一人一升啤酒豪放地痛 飲著。頭天LG因為開車,啤酒被我和兒子分掉,今天可以敞開肚皮喝了。但無論如何還是喝不完,最後 還是在我的幫助下完成任務。酒醉飯飽,我們推門出來,剛走出大門,隻見一個中國旅遊團浩浩蕩蕩走過來,隻聽導遊大叫“我們來到了慕尼黑最大的啤酒館,樓上 樓下都是它的”。還有樓上?我一聽便停止了離開的腳步,轉過身隨著他們來到了三樓。這裏顯然是團體進餐處,客人沒有樓下多,餐桌較樓下整齊,服務員也由樓 下的大老爺們換成了年輕美貌的小姑娘,最得利的是民族樂隊,不再坐在犄角旮旯,而是堂堂正正地坐在舞台上。下樓時又到二樓看了看,二樓主要是是室外餐廳, 涼台也坐滿了人。室內的一邊,擺放著一張張普通餐館一樣的小桌子,但裏麵空無一人,也不知是誰能在二樓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