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春遊北京 2 潭柘寺禮佛

(2014-05-20 21:54:28) 下一個

離開爨底下村,我們來到潭柘寺。潭柘寺位於門頭溝東南部的潭柘山麓,周圍有九座大山呈馬蹄形環護,風水極好。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包括其管轄的森林和山地總麵積達121公頃。殿堂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北京人常說: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1700年 的曆史。初建時它隻是一個名為嘉福寺的小寺廟,曆經十多個朝代,隨著曆史的變遷,幾經興盛和衰敗,名字也有幾多變化,最終成為今天的潭柘寺。明朝崇尚佛 教,由政府撥款進行整修和擴建,潭柘寺有了今天的格局和規模。說起潭柘寺的名字,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當年佛教華嚴宗高僧華嚴和尚來到這裏,向地主化 緣取蒲團大小地皮為建寺之地。經同意後蒲團被拋向天空越變越大,最後落下覆蓋幾座大山。嚴華師祖便得到這龐大的寶地,並以破敗的嘉福寺為中心重建寺廟,修 築殿宇擴建寺院。嚴華師祖以一毯之地建寺的神通廣為流傳,人們將寺廟稱為“毯遮寺”,經曆千年的演變成為潭柘寺。

來到潭柘寺,一反剛才郊區的寧靜,寺內熙熙攘攘、香煙繚繚, 香客遊人充斥寺院。不愧為千年古刹,寺內殿宇巍峨、古木參天。整座寺院依山勢巧妙布局,錯落有致,更有翠竹紅花點綴,環境十分優美。建築群以一條中軸線縱 貫當中,左右兩側基本對稱,使得整個寺院顯得規矩嚴整、主次分明、層次清晰。 進入山門首先看到天王殿,天王殿後是全寺最雄偉壯麗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采用中國古建築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式建造,兩棵參天銀杏古樹帝王樹和配王樹雄立殿前。繼續向上,是後殿毗盧閣,它是中軸線上最後一座殿堂,也是寺內最大的一座建築。毗盧閣中供奉毗盧遮那佛,簡稱毗盧佛,以及另外四尊佛。走過毗盧閣後, 我們從右側順著階梯向上走,來到一座白塔前。許多人正虔誠地圍著白塔轉圈。旁邊有一說明,原來轉塔稱為禮塔,既以恭敬之心禮敬佛塔。說明還告誡大家到了有 佛塔的地方不要照個相就走,一定要轉塔,繞塔一圈可消除煩惱,積累功德。於是我們也不免俗套地圍著佛塔轉上一圈。從佛塔後走過來,我們來到寺院後山的平台,站在平台上可俯瞰全寺。平台旁還有觀音殿、文殊殿、戒壇等建築。 在上麵逗留了一會兒,我們沿著中路向下走,來到中間的楞嚴壇。楞嚴壇是潭柘寺最重要的佛事法壇,始建於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楞嚴壇全高49尺,為重簷亭式八麵圓殿木結構建築,壇底為漢白玉須彌座,壇身主體為八角形大殿,殿外正麵掛有乾隆禦筆“寂照真如”。因年久失修於七十年代初落架保護,2013年按原有製式複建。

山門

大雄寶殿,“福海珠輪”為乾隆禦筆


帝王樹,相傳每一位新皇帝繼位登基,此樹便會長出一枝新幹,乾隆皇帝禦封它為帝王樹


有帝王樹當然就有配王樹


毗盧閣前香火繚繚


禮塔


名貴花木也是潭柘寺一絕


站在平台上,俯瞰寺院全景


文殊殿也是朝拜的熱門,殿前掛滿了求學求事業的簽牌


楞嚴壇,從山頂往下看時就是最鮮豔的一座,原來是2013年按照原物重建的


從山上下來我來到了塔林。潭柘寺曆史悠久,其占地龐大、布局巧妙,殿宇巍峨、古木參天,但這都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最震撼的要數塔林。塔林是僧人身後安息之處。潭柘寺曆經1700年,十多個朝代,曾有多少僧人在這裏修行,並終老於此。僧人圓寂後葬在墓塔,塔林是僧人的墓地,是潭柘寺的重要組成部分。潭柘寺原有塔林四處,現三處被毀,隻有寺前的上下塔林依然保存完好。上塔院建於清朝,全部是覆體式塔,現存28 座,以震寰塔為主塔,現不對外開放。下塔院主要為金元明三代修建,現存47座, 其塔形各不相同但都典雅莊重:有石經幢式塔、方形單層浮屠式塔、密簷式磚塔、以及覆缽形藏式石塔等等。走進塔院,隻見古木參天、石塔林立,不似寺院中的人聲嘈雜,這裏格外靜謐清幽。甬道前方正中台上,高高矗立的是金代廣慧通裏禪師塔。此塔是整個塔林的中心,其他石塔都圍繞在其左右。廣慧通裏禪師是金代禪學代表人物,一生致力於弘揚禪學。在任主持期間,對潭柘寺寺院的修繕、禪學中興有著巨大貢獻,堪稱潭柘寺的重要開創者。其墓塔是下塔院中最大的塔,建於金大定15年(1175年), 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曆史。塔身為八角七層密簷式,高十幾米。塔前設有石供桌,左右各有一棵千年娑羅樹。海雲禪師塔,建於元代,為六角七層密簷式實心磚塔。海雲禪師也是潭柘寺曆代高僧中最據有知名度之一。妙嚴大師塔,又稱妙嚴公主塔,為六角五層密簷式實心磚塔。妙嚴大師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因感於父親南征北戰殺戮過多,為替父贖罪到潭柘寺出家為尼。她每日在觀音殿內跪拜誦經,年深日久方磚上被磨出兩個深深的腳印。這塊拜磚現依然供奉在觀音殿。潭柘寺僧人眾多、組織嚴密等級森嚴。大師們身後一人一塔,並根據其修為和職位的高低,決定塔層的高度,有一層、三層、五層,隻有極少數德高望重的高僧和主持才能享有七層塔。相比大師們的一人一塔,小和尚們則是眾人共一塔。坐落在廣慧通裏禪師塔東側的十方普同塔就是小和尚們的歸宿。據說塔身有一處磚是活動的,塔底是很大很深的磚砌墓穴。下層和尚死後火化,抽出活動磚塊,將骨灰壇放進塔中。幾百年來塔內安葬的和尚不計其數,因而也稱萬人塔。走進塔院如同從凡間進入淨界,沒有了寺內嘈雜的人群。一座座形態各異的石塔安安靜靜矗立在那裏,經曆過千百年的風雨的磨礪,蒼古斑駁。它們便是以這種靜謐安詳坦然的姿態注視著人間的歲月更迭、時代變遷,注視著潭柘寺的衰敗與興盛

廣慧通裏禪師塔,塔院中唯一的一個八角七層塔,左右有兩棵千年的娑羅樹


另一位高僧的塔,六角七層,而旁邊的一座隻有五層


六角五層密簷實心磚塔和覆缽形實心磚塔


據說這座覆缽形實心磚塔是一位居士塔,從碑座的五爪龍雕和護碑物來看,此人恐是皇室成員。前麵是兩座一層塔

前方這個覆缽形實心磚塔就是十方普同塔,又稱萬人塔


一枝紅桃綻放,為深沉的塔林增添一分喜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