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武夷山:山穀中的茶飲人家

(2012-10-29 23:14:39) 下一個

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作為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的武夷山不僅山水鍾靈、人文薈萃,茶文化也博大精深、獨樹一幟,在中華茶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裏種茶的曆史可追溯到漢代,到了宋朝武夷山岩茶已進貢皇帝,元代便成為皇家的禦用茶園。在這裏家家種茶,人人品茶,處處賣茶,來到武夷山,空氣裏都似乎飄散著茶香。武夷岩茶馳名天下,最著名的當然是大紅袍,有茶中之王之美譽。我們在武夷山隻呆了短短不到兩天的時間,吃了兩餐飯,卻喝了三次功夫茶。學到了不少關於茶的知識。按照慣例,咱們還是先吃飯後喝茶。

來到武夷,遠山近嶺都種滿了茶樹


星村鎮的大餅肉包

由於飛機晚點,當朱師傅接著我們,送入酒店,辦好入住手續後已經接近午時。我們坐上朱師傅的小車,向龍川大峽穀進發,急忙中竟然忘記午飯這一茬。不知是誰的肚子咕咕叫了一聲,這才想起該吃飯了。好在去龍川要從星村小鎮穿過,看見街邊賣包子的小攤,提了幾盒剛出鍋的熱包子,和剛出爐的大餅上路了。可能是因為餓了LG說這是他所吃的最好的肉包子,我卻不以為然,包子是不錯,但還不至於如此評價。但大餅就不一樣了,薄薄的大餅了包有少許的肉餡和梅幹菜,並帶一點微辣,真的很好吃。連朱師傅都說,當地人都喜歡這種大餅,下班拎幾個回家,給孩子們當點心。大餅得到所有人的讚賞,第二天我們離開武夷山之前,特地繞道星村,買了一大包包子和大餅帶到火車上作為晚餐。沒吃完的帶回武漢,弟媳也連聲稱讚大餅好。隻可惜去了兩次都忘記拍照,美味隻能留在記憶中了。

老街上的小餐館

遊完龍川與青龍,我們回到度假村。路上與朱師傅聊天,打聽哪裏有好餐館,最好是當地人愛去的,而不是宰遊客的地方。朱師傅指給我們老街,當地人愛去。其實在度假村哪有什麽當地人的餐館,都是做遊客的生意,隻不過老街上相對好一點。我們來到老街,隻見街兩旁一家接一家都是餐館,每家門口都站著人招攬顧客。我們挑中了一家,老板是個慈眉善目的老人,一副老實本分的樣子,老板娘則是精明能幹,大聲的招呼我們:我們店裏涼快,空調足。見我們進來,老板娘拿著菜單過來,問我們是否想吃野雞,並強調現吃現殺。看著這麽可愛的野雞,誰會忍心將它吃掉。老板娘又推薦了當地九曲的溪魚和百菇燴。啤酒和飲料自己取,飯後按瓶子算錢。他家的空調還真是算足,啤酒也很涼,不象在西安,櫃台後拿出來就算是冰鎮。我去拿啤酒時,看到一首題為《本店概不賒帳》有趣的打油詩,詩曰:“你要賒賬我困難,我去要賬你心煩,你要若是不賒賬,我不困難你不煩”。哈哈,看樣子這裏還真是當地人常來的地方。雖然老板看上去人不錯,但廚師做飯的手藝並不怎樣,加上我心裏惦記著晚上的印象大紅袍不要遲到,一餐飯吃得沒什麽滋味。

這麽可愛的野雞,誰人能忍心將它殺掉


百菇燴,山裏十幾種野生菇混在一起,但我也沒吃出特別的鮮味


炒野菜

清蒸溪魚,還可以但小刺太多


老鴨湯,等了半天才上桌,味道真的不咋樣


山穀中的茶飲人家

第二天上午的武夷山生態漂流可是個強體力運動,大家都有點餓,朱師傅帶著我們來到山腳下的一個農家小院,並告訴我們這裏有最新鮮的山珍和別處吃不到的野味。幽靜的山裏,一座農家院半藏在樹林後,四周並無其他人家。真可謂酒香不怕巷子深,由於廚藝好,食材新鮮,城裏人、山裏人都喜愛尋到這裏品嚐野味。這是一個夫妻經營的農家餐館,餐桌放在院子中,一進門,老板娘就迎了過來,領著我們點菜。這裏點菜不是看菜單而是看實物:隻見冰櫃裏擺放著各種野味:獐子肉、鹿肉、野雞、野鴨、蟒蛇肉,甚至還有穿山甲;籃子裏放著各種剛摘下的蔬菜、野菜和菌類;池子裏養著幾條魚。老板娘使勁推薦魚¥80/斤,我們告訴她昨天剛吃過,而且價錢便宜很多,僅十幾元一斤。老板娘告訴我們昨天吃的隻是普通的九曲溪魚,而她的魚僅產於九曲上遊,盡管它們看上去很相像,味道卻兩樣。區別的方法是魚眼睛是紅色的,並撈起一條給我們看。我們看了半天半信半疑、似信非信,隱隱覺得眼睛似乎有點紅。然而魚上桌後吃一口,味道全出來了:果然不一樣,魚肉異常鮮嫩肥美,且無刺,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隱身山間的農家飯莊


十來張餐桌放在院子裏,打理得也還幹幹淨淨


老板娘秀給我們各種山珍野味



小姑子趕緊到池裏撈魚 


看了半天也沒看出有什麽不同


酸筍燒肉 武夷山特產


粉絲炒菇 武夷山的特產粉絲,筋道入味,看上去不起眼卻非常好吃,朱師傅推薦給我們


紅燒野山雞 這次不是活的,我們點了一個,味道果然不一般

大蒜炒獐子肉,口感脆脆,有點象炒雞胗,非常好吃


野菜香幹 也還不錯


清蒸黑鱖魚 名不虛傳


木桶飯,盛飯的大木桶放在飯廳裏,客人自己吃多少添多少。看見大桶飯想起小時學農勞動時的大鍋飯


吃完飯後,老板娘邀請我們品茶,我們跟隨她來到大廳的茶桌前,靜靜地看著她開始茶前的準備。老板娘是個美麗、能幹的的閩北婦女,和丈夫一起打點著小店。夏季生意繁忙時,公婆和小姑過來幫幫忙,冬天淡季,便帶著孩子去城裏住上幾天。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有滋有味。由於人緣好、心眼活,她經常可拿到別人拿不到的俏貨。比如我們今天吃的魚,僅生長在九曲上遊,屬於禁釣種類,隻有本地人才能限量打撈幾條。每當農民有了魚總是第一時間給她送來。同樣,那些獐子、野雞等各種野味也是農民從山裏打獵送過來的。老板娘一邊跟我們聊天,一邊精心準備著工夫茶。茶葉是自家種,並高價請師傅來製作的。在武夷,家家戶戶都種茶,製茶。我們饒有興趣的看著老板娘泡茶,隻見她首先將茶杯用開水加熱,然後,洗茶,泡茶,奉茶一氣嗬成。接過老板娘砌好的茶,輕輕抿一口,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清鮮甘爽、沁人心脾。老板娘不停地砌著不同品種的茶,一邊讓我們品嚐,一邊給我們講解。

這是一座典型的閩北民宅,一家人的吃住、生意都在這裏:大廳裏品茶、談生意,廂房為住房,後院則是餐館,好一個自給自足的農莊餐廳


美麗的老板娘施展著她的茶藝 


老板娘可愛的兒子


武夷岩茶為烏龍茶類,屬半發酵的青茶。綠葉紅鑲邊,形態豔麗;深橙黃亮,湯色如瑪瑙;岩韻醇厚,花香怡人;清鮮甘爽回味悠悠。它既有紅茶的甘醇,又有綠茶的清香。岩茶之冠當數大紅袍,是“活、甘、清、香”齊備的茶中珍品。大紅袍當然不是來自景區九龍窠陡峭絕壁上的大紅袍茶樹所產,那三棵千年古茶樹每年產茶不過斤餘,過去是進貢皇帝的,現在不知誰能有幸喝到它。現在所說的大紅袍茶是將大紅袍母樹通過嫁接而培育出來的。關於大紅袍茶樹,還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取九龍窠絕壁上茶樹的茶葉,泡了一碗茶給他喝,結果病給治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回到天心廟感恩,老和尚說應該謝的是岩石上的茶樹,於是狀元將身上的大紅袍脫下披在茶樹上。狀元道別和尚回京,臨行前和尚送給他一包茶葉。回京後正遇到皇後生病,狀元獻上茶葉,皇後飲後立即痊愈,皇帝大喜,親自拜祭和加封茶樹,從此茶樹便有了大紅袍這個名字,並名揚天下。

金駿眉則是另一種名貴茶,是現代精加工的產品。金駿眉為武夷山正山小種紅茶中的一種,全部采用茶葉芽尖製作而成,產量極低,68萬顆芽尖方能製成一斤金駿眉茶,因而價錢非常昂貴。金駿眉外型細小而緊秀,顏色為金、黃、黑相間,細看茶葉外部有金黃色的的絨毛(芽尖絨毛);泡開後,葉底舒展,芽尖鮮活,秀挺亮麗;茶湯色澤金黃。啜一口入喉,潤滑如蜜,甘甜感頓生,回勁持久.似果如蜜。金駿眉連泡12次,口感仍然飽滿不衰。采自芽尖的金駿眉,實在稀少難得昂貴,從而引出了銀駿眉,相對於金駿眉低一等,由一芽一葉製成,成本相對較低但同樣茶香味甘,較能符合市場需求。

老板娘給我們砌上各種絕品佳茗


大紅袍色澤金黃


金駿眉芽尖製成、細如發絲,大紅袍綠葉紅邊、形態秀麗


茶藝用具,熱水澆上,熱氣環繞,用於保溫整個茶盤中的茶具。知足者長樂,我們的主人正是這樣永遠的快樂


我們傾聽著老板娘講述茶葉的故事,一一品嚐著各種頂級的茶葉。果然金駿眉入口奇香、舌底回甘、喉韻悠長、回味無窮;大紅袍則是勁道十足、齒頰留香、喉底回甘、沁人心脾。同是香,香則不同;同是甘,甘甜有異。前者是花香、果香的混合型香,後者是兼有綠茶、紅茶之茶型清香。當然老板娘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買她的茶葉,我也非常喜愛,無奈我家茶葉已經泛濫,行李箱中還裝著三袋廈門朋友贈送的鐵觀音,實在是不能買了。老板娘並不在意,隻說道不買茶葉不要緊,聊聊天交個朋友就好。如此樸實、通情的老板娘還真是少見。告別了老板娘,我們踏上歸途,唇齒之間還殘留著金駿眉、大紅袍的餘香,武夷山下的茶飲人家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印象大紅袍

說起飲茶文化不能不提到《印象大紅袍》,它是張藝謀繼《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等後推出的第五個印象係列作品。《印象大紅袍》借茶說山水,談文化,講故事,聊生活,突出“和諧”二字。它以美麗的大王峰、崇陽溪為舞台背景,以絢麗燦爛的燈光效果,360o的旋轉觀眾席,“矩陣式”實景電影手法,以及演員現場敬茶等諸多的創新,為觀眾獻上一台茶的藝術盛宴。在美麗景觀環境中,我們感悟茶史,欣賞茶藝,品評茶香,充分領略武夷山作為“茶之鄉、茶之祖、茶之緣、茶之韻”的魅力

一座精巧的茶館在燈光的映照下出現在觀眾眼前


印象大紅袍》借茶說山水,談文化,講故事


舞台上的實景竹子


演出接近尾聲,演員們遞上一杯中國
茶王大紅袍,讓觀者一品芳茗


        深呼吸:茶香、草香、野花香,香茗新茶、沁人心脾;舌尖嚐:魚鮮、菇鮮、野味鮮,鮮果野禽、美味佳肴;駐足聽:水聲、歌聲、鳥鳴聲,聲聲切切,繞山環川;放眼望:山青、水清、人更親,青山碧水、人間仙境!武夷山,我們在這裏度過了快樂難忘的兩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秋天的腳步 回複 悄悄話 您真好,活的野雞倒底也沒吃。雖然的死雞也是為了吃而殺的,不過,我總覺得的不一樣。古人說過:見其生,不忍見其死。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吧。
rebirth2009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