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
第二天一大清早司機就來到了酒店,戴師傅因有事不能前來,他給我們找來另外兩位師傅帶我們去秦始皇墓兵馬俑。這兩位師傅是安徽人,明顯比戴師傅少了一些西北漢子的豪爽,但也還過得去。一上車就向我們推銷晚上的餃子宴,吃飯加看表演每人三百多。在他們的忽悠下我和帥嫂點頭同意,後因小孩生病而取消,我們並未買票但司機還是不高興,最後硬要每輛車加五十元才算完事。
人說西安旅遊三分看七分聽,我們請了一位英語導遊希望孩子們能多多了解一些中國曆史。可是由於天氣炎熱,孩子們都提不起勁來,加上導遊的蹩腳英語,很快就沒有人聽他講解,於是我們告訴她直接將中文,小孩不聽大人聽。我們首先參觀了陳列廳,這裏重現了兵馬俑的發現發掘過程,並展出部分出土文物。其中最重要的要數兩輛青銅馬車,其工藝之複雜,製作之精巧,技藝之卓越無不令人驚歎。根據馬車的特性,考古人員認為前麵的一號車是警衛車,而後麵的二號車則是皇帝乘坐的出遊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車上的一隻傘柄。車上的大傘是為皇帝遮風擋雨擋日頭,殊不知這小小的傘柄中隱藏著很多奧妙。傘柄的上部有著固定傘麵用的齒輪,兩千多年前,世界上還不知齒輪為何物,秦人就已用上了。接下來有雙保險扣,可以讓傘根據日照方向,左右180o搖擺;再下麵是插銷,可將傘從車上卸下;最後還有一個扳扣,可將傘固定在地上。由此,這一小小的傘柄滿足了秦始皇坐車、走路、停留等各種需要,真是太奇妙了,令人不禁讚歎我們的祖先高超的聰明才智,精巧的手工技藝,真是令人大開眼界,歎為觀止。
展覽大廳
青銅馬車
那隻神奇的傘柄
兵馬俑陪葬坑三坑呈品字形排開。走進一號坑,我們立刻被那龐大的陣勢所震撼:那一排排的兵俑排列整齊、場麵壯觀,更有甚者每個兵俑的神態表情都不相同,那種氣度,那種感覺實在是太逼真,太傳神,讓人由衷地感歎兩千多年前工匠們高超的技藝。二號坑中發現的是車兵、騎兵和步兵構成的曲尺形方陣,三號坑則是軍陣指揮部。另外俑中精品也在此處展出。二號和三號坑大部分地方並未挖掘,據說兵俑剛出土是是色澤鮮豔的彩色俑,但見風見光後,色彩迅速退卻,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陶土色。當考古人員發現問題後,迅速將俑掩埋回去,未挖掘的也不再挖掘,等待科學進步後再讓彩色的陶俑重見天日。
一號坑龐大的氣勢
神態各異
出土時的樣子
修複後整齊排列在大廳後麵
二號坑的曲形方陣
精品
除了著名的兵馬俑外,秦始皇墓還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為研究當時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值得提起的是我們祖先的高超的冶煉技術。傭坑出土的青銅劍表麵有一層鉻鹽氧化層,具有良好的防腐抗鏽性能。以往認為這一工藝是近代的發明,德國、美國分別於1937年和1950年先後發明了鉻鹽氧化處理技術,並獲得專利。而我國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創造了類似工藝,這不能不說是世界冶金史的奇跡。俑坑中出土的大量的兵器,均為鑄造成型,再經挫磨、拋光等精加工,工藝精良。部分兵器經鉻鹽氧化處理,出土時依然光亮鋒利。不同的兵器由於用途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合金配比,反映了當時的冶金技術已進入相當的高度,兵器製造也趨於標準化和規範化。
青銅劍(上):出土時還閃閃發亮;連發弩與其箭簇(中);箭(下):尖頭為殺敵用,鈍頭為練兵用
驪山行
從兵馬俑出來,我們來到驪山腳下。事先說好索道的錢歸他們,門票也得由他們去買(我們出錢,他們買票,裏麵會有一定的回扣,兵馬俑的門票也是如此)。其實小孩子們早已不耐煩,恨不得一步飛回賓館歇著,無奈兵馬俑時我們已將門票和索道錢交給了他們,那就上山吧。
傳說驪山因其遠看像一匹青色駿馬而得名。驪山是一個故事多於景色的地方:從上古的女媧補天,到近代的張學良兵諫蔣介石,每一個山洞,每一座懸崖都藏著一段傳說。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烽火台,也有唐明皇“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長生殿; 等等、等等都發生在這裏。 然而我最感興趣的則是一個現代的關於明聖宮故事。 據司機所說,明聖宮本是一座普通的小道觀,但坐落在一塊風水寶地之中,它背靠三座山峰,就像一把龍椅鑲嵌在逶迤的群山之間。據說江澤民在上位之前曾造訪過這裏,得一老道指點迷津。江澤民後來果然飛黃騰達,明聖宮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得以重修,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金碧輝煌的明聖宮。至於明聖宮的重建是否與江有關則不得而知。
驪山逶迤連綿,每棵樹、每塊石都能給你講述一段故事
景區大門牌坊修得很漂亮
周幽王的烽火台
唐明皇的華清宮
明聖宮遠眺,背靠三座山,就像坐在龍椅上
現在的明聖宮金壁輝煌
老母宮
相傳驪山老母即女媧,曾在此山煉石補天,並於唐玄宗年間傳授《陰符經》秘義於李荃。現今主殿中仍存有唐代宗廣德元年所立《驪山老母授經碑》,記述李荃驪山腳下遇老母的經過。老母宮始建於秦漢,擴建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曾進行過較大修繕,故現有建築基本屬於明清格局。陰曆六月十三日是老母神的誕辰,每年六月十一至十五,四方信徒皆登山拜母,祈求賜福。
盡管坐車逛山,孩子們還是嫌熱,加上對所看到的不感興趣,並不下車,就連帥哥也不願下車。因而我們取消所有景點,比如捉蔣亭,華清池等,直接開回西安。倆司機可樂壞了,一天的活半天完,再加上八個人的索道費,每輛車多要的50元,也算是頗有收獲吧。
陝西曆史博物館
陝西曆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代化的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籌建於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陝西曆史博物館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館舍由一組“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仿唐風格建築群組成。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文物370,000餘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的簡單石器,下至清朝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記得我在參觀土耳其的安拉托尼亞人類文明博物館時曾感歎過中國的文物,果然是我的孤陋寡聞,在這裏我看到了!中國曆史上強盛的周、秦、漢、唐等王朝曾在西安附近建都,擁有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在這裏都一一展現在世人麵前,是中華文明的瑰麗殿堂。
記得我在日本京都參觀舊皇宮時,曾經非常喜歡那黑頂重簷的大殿堂建築,顯得那麽古樸大氣。雖知道京都是小長安,皇宮也是仿唐建築,但由於沒到過西安,並沒有感性認識。如今看到博物館的盛唐風采,才對京都小長安的說法有了深刻的體會。
展覽從藍田人頭蓋骨開始,距今15萬年的舊石器時代
多友鼎,西周晚期(950-771BC)鼎腹內壁鑄銘文278字(下),記載西周曆王時期多友將軍與北方民族戰鬥情形。
夔紋鼎(a):商代早期(1600-1500BC)為炊煮器;師丞鍾(b):西周中期(1000-950BC);兒父壺(d):西周中期(1000-950BC)為盛酒器
日己觥(a):西周(1500-950BC)為盛酒器; 它盇(b):西周晚期(950-771BC)水器;鎏金銀竹節銅熏爐(c):西漢(206BC-8AD);綠釉孔雀陶燈(d):東漢(25-220年);彩繪陶鈁(d):西漢(206BC-8AD)容器;它盤(i):西周晚期(950-771BC)水器,西周刑法凡受刖刑(砍掉小腿)之人終身為奴服苦役。此盤的四隻腳為四個左足被砍的男子形象。
三彩載樂駝俑:唐(618-907年)駱駝上的8個伶人拿著不同樂器,神態各異,憨態可掬。
秘色盤(a):唐(618-907年)五曲花瓣口,胎體輕薄,釉色均勻凝潤,為古瓷之尊;黑釉“油滴”碗(c):北宋(960-1127年)油滴是宋代黑釉的特殊品種之一,特點是在烏黑地釉麵上呈現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似滴滴晶瑩的油珠,十分美麗。其製作工藝複雜,堪稱瓷中瑰寶;仁壽鏡(d):隋(581-618年);天馬鸞鳳紋銅鏡(e):唐(618-907年);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f):唐(618-907年)為何家村窖藏品
三彩天王俑(a):唐(618-907年);彩繪描金半身天王像(b):唐(618-907年);彩繪雙環髻女舞俑(c):唐(618-907年);彩繪胡人騎馬帶犬狩獵俑(d):唐大足元年(701年);三彩騎馬樂俑(e):唐(618-907年)
何家村窖藏
在如今這個拜金年代,國內旅遊所有的景點無論是自然風景還是人文遺產都收取昂貴的門票。值得讚賞的是西安的博物館都是免費的,這一舉動顯然是西安政府為弘揚和傳播中華文明做出的努力。遊客憑身份證領取門票,當然是要排長隊的。如果不願排隊,可在另一窗口購買門票。區區20元不僅省去排隊,還可參觀一個珍寶館,第三也是為博物館作出一點貢獻,合算。此館展出的是在西安郊區何家村發現的珍寶。1970年在何家村的基建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挖出了一個高65厘米,腹徑60厘米的陶甕,裏麵裝有大量金銀器;隨後,在不遠處考古人員又發現了一個大小類似的陶甕,也裝滿金銀器和玉器。這次發現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各種金銀器、銀鋌、銀板、銀餅、中外錢幣、寶玉珍飾和貴重藥材。其中被定為中國國寶級文物的有3件,定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的有數十件。關於藏寶人是誰有幾種說法,何家村的位置是唐代長安城的興化坊,是王公大臣的居住地。經推測寶藏是因戰亂而被埋藏於地下,也因戰亂而保存至今。
銀香囊(a):外形美觀、作工精巧,內有多層機關,可與現代工藝媲美;鎏金舞馬銜杯仿皮囊銀壺(b);鎏金雙獅紋銀碗(c);鎏金伎樂八棱銀杯(d);鎏金雙魚紋銀碗(e)
青釉提梁倒注壺:五代(907-960年)壺蓋與器身連為一體,鳳凰作提,獅子當流口,腹部刻纏枝牡丹花,梅花形注水口設於壺底中央,壺內有漏柱與水相隔,注水時將壺倒置,盛滿後將壺放正,滴水不漏。造型大氣、設計獨特、紋飾精美、釉色瑩潤,是耀州窯的代表之作。
青釉刻花梅瓶:宋(960-1279年);黑釉劃花梅壺;釉裏紅增帽壺:清乾隆(1736-1795年);青釉刻花玉壺春瓶:元((1271-1368年);醬釉描金孔雀牡丹紋執壺:明嘉靖(1522-1566年);(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彩繪跪姿陶俑:元(1271-1368年);白釉黑花臥美人枕:金(1115-1234年)
鍾山石窟:始建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其後曆代都有鑿修。石窟四壁和壇柱四麵浮雕大小佛像萬餘尊,雕刻細膩,神韻豐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降龍羅漢:宋(960-1279年);鎏金銅彌勒像:明(1368-1644年);白瓷觀音像:明(1368-1644年);三彩觀音像:清((1644-1911年)
清真回民街
最後,到西安不能不去清真回民小吃街,雖然我和LG都不吃牛羊肉,但我們在西安短短三天的時間裏逛了三次回民街,欲知小吃街詳情,請關注“舌尖中國係列之西安”。
街口牌坊
忙碌中的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