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間溪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發現土耳其之九: 曆史與大海交匯的地方 (2)以弗所,昔日的輝煌

(2012-01-16 09:14:28) 下一個

Day 5 行走在眾神古老的殿堂(2

輝煌以弗所(Ephesus 

      告別聖母的小屋,我們來到以弗所(Ephesus),地中海東部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希臘古羅馬城市。走進南大門,就被眼前浩大的場景所震撼。據說以弗所是世界上古羅馬遺址密度最高的地方,是目前世界上已發掘的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古希臘羅馬城市遺址,雖然至今隻挖掘展出了一部分,但已足以讓我感受到古城強盛時期的繁華和恢宏氣勢。

以弗所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 Neolithic Ages),考古學家們在這裏找到了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西台人(The Hittites)的文物。 以弗所古城則是大約在公元前1050年由愛奧尼亞人(Ionians)興建。

       愛奧尼亞人在首領安德洛克勒斯(Androkles)率領下,從希臘中部遷居安納托利亞西部沿海地區,定都以弗所,開始了城市建設。公元前六世紀,以弗所就已經發展成了一個繁華的都市。波斯人垂涎它的富庶與繁榮,出兵占領了艾菲斯,公元前3世紀亞曆山大大帝將其收複,並對城市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希臘人之後到來的古羅馬人對以弗所更是喜愛有加,古羅馬帝國的幾位皇帝繼續擴大城市的規模,並將羅馬帝國亞細亞省會設在以弗所。以弗所的繁榮在那時達到了頂峰,成為擁有25萬人口的地中海東部地區最大的商業中心和大都市。雖然以弗所現在已遠離海洋,但兩千多年前艾菲斯曾是一個內陸港城市,各國船隻從地中海通過內陸河道駛進艾菲斯,裝卸貨物進行貿易。公元17年的一次大地震,將整個城市嚴重摧毀。滄海桑田、內河消失,昔日的港口慢慢被淤泥堆起了一座座高山。後來基督教文明在小亞細亞興起,人們不再信奉希臘諸神,神殿遭到破壞。大自然的變化,信仰的改變使得艾菲斯逐漸被人們所遺棄,成為了一座廢墟直到今天。


      今天的以弗所就像一部用實物記錄曆史的規模宏大的殘卷,斷壁殘垣用最沉默的方式,訴說著曾經的繁盛走進這個古老的城市,我們可以看到市政廳、圖書館、街道、商店、集市、神殿、劇場、噴泉、浴場、甚至妓院等等古跡。艾菲斯又像是時光隧道,走進它,古城的悠悠過去在身邊展開,有聲音、有顏色、有光線、有影子,變幻地朝著四麵八方流去。讓我們走進它,走進這座最美麗的古羅馬城市,親身感受古羅馬人的活動場所, 生活空間。

音樂廳 (The State Agora)

進入古城,首先看到的是音樂廳 The State Agora。音樂廳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位於兩山之間,占地160x58 米。其三麵環繞大柱式門廊,看台後方築有高牆。這裏是市政府的會議場,兼做音樂廳用。音樂廳以及周邊的建築是當年城市的政治中心。





市政廳(The Prytaneum)

音樂廳旁是市政廳,聖火常燃的地方,建於羅馬奧古斯都時期(Augustan Period,公元1世紀),用於獻給凱撒大帝和阿爾忒彌斯女神(Artemis),艾菲斯的保護神。公元3世紀時整修過,不幸毀於4世紀末地震中。這裏是祭祀神靈和嘉獎市民的地方。廳內原分為幾個不同的辦公室,飾以黑、白大理石,每個廳裏都有赫斯提亞女神的神龕,中廳則放著阿爾忒彌斯女神的雕像,並燃燒火苗,象征以弗所的城市精神。與市政廳相接的庭院是用於祭祀,內有祭祀台。


 

每年以弗所人都要慶祝阿爾忒彌斯女神來訪城市。節日持續幾天,慶祝活動包括遊行,體育和音樂比賽,以及祭祀,獻給保護神阿爾忒彌斯。由於阿爾忒彌斯神殿坐落在城市以外,遊行的人抬著神像從南大門開始,經過The StateAgora 音樂廳,沿著克裏特斯(Curetes Street)轉神聖之路(Sacred Way),走到大劇院(The GreatTheater)進行慶典活動,然後經劇院大道,上港口大道,圍著城市轉一大圈後從北門離開回到神殿。

 我們順著遊行的路線,沿著兩旁豎立著大理石柱的克裏特斯大道下行。大路兩側曾布滿政府、神廟、豪宅、浴室、商鋪和噴泉,繁華無比。不論是曼努斯紀念碑、赫克力士大門、圖拉真噴泉或是哈德良神殿,兩千年前的工藝就已精致奢華無比,在今天看來仍然歎為觀止。

 圖密善神殿與波裏歐噴泉(Temple of Domitian Pollio Fountain
     圖密善神殿約2層樓高,由8x13圓柱支撐,原本麵積有100×50米。裏麵供奉著一個7米高的圖密善雕像,雕像現存於以弗所考古博物館內。圖密善神殿旁有個圓拱形的噴泉,是公元97年時一位名叫波裏歐的人所建。基督教興起後,大殿被摧毀,如今基本上消失。







曼努斯紀念碑(The Memnius Monument
     曼努斯紀念碑位於圖密善神殿對麵。曼努斯是艾菲斯知名的建築師,也是羅馬皇帝Sulla(公元前86年)的孫子。艾菲斯人曾協助鄰近的Pontus王國抵抗羅馬人的入侵。然而Pontus戰勝羅馬後,卻下令屠殺被俘的8萬名羅馬人。為紀念這一悲慘事件,於公元前5030年間,曼努斯建立此碑,意在保護該城的羅馬子民。







克裏特斯大道(Curetes Street
     踏入克裏特斯街之前必須經過一座門,現在隻剩下兩根雕有門神的石柱。這就是赫克力士之門,兩位門神都是大力神赫克力士,現在則由貓神代行其守護之職責。原本門拱上裝飾著勝利女神(Nike)的雕像,陳列在一旁。街上柱子層層疊疊地排列著,沿著大路伸向遠方,看不到盡頭。它們已經在這裏默默佇立了兩千年。






圖拉真噴泉(
The Nymphaeum Traiani
     圖拉真噴泉建於公元2世紀初,獻給阿爾忒彌斯女神和當時的羅馬皇帝圖拉真。原建築高9.5米,三麵環繞噴泉,兩層樓高的圖拉真的雕像腳踩圓球位居其中。今天卻隻剩赫然的無手無頭的一隻腳,孤獨在陰影裏。




哈德良神殿(
Templeof Hadrian
     哈德良神殿是典型科林斯式神廟的代表,
其完美的曲線和玲瓏浮雕聚集了無限的詩意和遐想。殿內曾樹立著幾代羅馬皇帝的雕像。內牆廊柱上雕刻著不同神話人,正麵拱門中央刻著勝利女神尼克(Nike),內牆正麵的雕像是蛇發女妖梅杜莎(Madusa),傳說她可以使每個看到她的異教徒成為石頭,隻是,如今當我們看見她的時候,她自己卻早已化成了石頭。




修拉斯提卡浴場(Bathof Scholastica
      半截的梁,伴著斷開的柱,觸目驚心地堆砌著。這個大型公共浴場位於哈德良神殿後方,建於
1世紀,毀於4世紀的地震。後來一位女子修拉斯提卡將其重建為3層樓的拜占庭式浴場。土耳其浴場就是從羅馬浴場發展而來。


隨處可見的精雕細琢的柱廊和地麵上複雜的馬賽克可以彰顯當初城市的繁榮。


住宅與店鋪(Terrace House)

克裏特斯大道路南邊有一建築群,建於公元前1世紀,是以弗所的居民住宅區。每棟樓分為6個單位,每個單位房都有自己的中心庭院。房間空間高度達11米,是以弗所的富人區。這些建築現用作一個小型博物館。




博物館
      部分
Terrace House用作一個收費的小型博物館,內展示如何修複出土文物,從陶瓷到牆畫到馬賽克要有盡有,人物細膩精致,形象鮮活逼真。我們今天看到的以弗所是多少工作人員辛勤勞動的結果,每一塊破碎的石塊都需要仔細對比才可能找到其原來的歸屬,很多碎片也許永遠都找不到了。經過百餘年斷斷續續的發掘,才掀開以弗所昔日的繁華和神秘麵紗的一角。








 塞爾瑟斯圖書館(Library of Celsus
     賽爾瑟斯圖書館是古城的地標性建築,位於克裏特斯大街和
大理石街交叉口。是亞細亞省總督賽爾瑟斯(Celsus的兒子為了紀念他而在他的墳墓上修建的。最後由賽爾瑟斯的孫子於公元125年完成。圖書館的規模僅次於帕加馬圖書館,為小亞細亞第二,最高藏書曾達到1.2萬卷。雖然經曆多次大火和地震,但正麵大門依然挺立。圖書館正麵有16根大理石柱。希臘式柱頭上的雕刻,多層次的,精細得讓人眩暈,美得讓人讚歎大門門廊內有四尊女神雕塑,她們分別象征著美德,思想,知識和智慧。美麗的刻像包裹在金色的陽光裏,虔誠的神情儼然千年前的女神再現。




















君斯坦丁門(the Mazaeus andMithridates Gate)
     圖書館的右邊是君斯坦丁門(the Mazaeus andMithridates Gate),由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釋放的兩個奴隸馬宙斯與米特利塔特斯國王而建造。君斯坦丁門通向Tetragonos Agora集市。


最古老的公共廁所
     圖書館對麵有一處羅馬時期的公共廁所,也是吸引遊客的地方。廁所位於浴池的旁邊,坐墊都是大理石做的,並用浴池的熱水管道加熱,調節到舒適的溫度!衝廁所的水也從浴室流出,絕對的合理分配資源。據說當時這個廁所大理石座坑全部貼金,地麵鋪有地毯,極盡奢華。


最古老的廣告

     自圖書館向南,是艾菲斯的另一條主要大道——神聖之路(Sacred Way),又稱大理石街。石板路麵下規劃了精密的排水係統。神聖之路邊的一處景觀——兩千年前的妓院廣告,一塊刻著各種圖案的石板。據說人頭表示漂亮姑娘;腳印用於識別男人的年齡,隻有腳大於石刻的男人才能踏進妓院;而右下角的方塊則象征錢包,旁邊有人詼諧地說,方塊的意思是如果錢不夠,可以刷卡;至於那顆心嘛,就不需解釋了。這也恐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廣告吧。有趣的是妓院有一條地道通往圖書館,這其中的緣由就不得而知。


集市(Tetragonos Agora,Commercial Center)
     圖書館側麵有一片很大的空地,幾乎與整條大理石街等長。這裏就是以弗所的集市,是以弗所的商業命脈
,傳說當年這裏的交易異常火暴。集市始建於
公元前3世紀,後在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 27 BC - 14 AD)時期大規模擴建。廣場占地154x112米,四周環圍著兩排二層樓高的大廳,用作辦公室。後毀於大地震中,如今隻有一片滿布石柱、石塊的廢墟。
















大劇場(Great Theater
     繼續向前,就可以看到以弗所的另一個標誌性建築大劇場(Great Theater)了,這裏曾經演繹過輝煌。這個始於希臘人終於羅馬人、曆時七十多年建成的大劇場可以容納2.5萬人,據說聖約翰曾在此對數萬群眾演說。劇場依山而建,建築風格混合了希臘、羅馬兩種特色。半圓形造型,沿著Panayir山坡而建,入口為拱形門,還設有專門的貴賓通道和後台。每當一年一度的節慶時,全城人都來此參加音樂會慶祝活動。




 

      坐在大劇院冰冷的石上,看著腳下那些台階,一級一級的;陽光仿佛變得朦朧迷離,輕風拂麵,我慢慢地沉浸到城市的縱深,聽得見古羅馬帝國的心跳,聽得見石牆裂開來的蒼老。曾經有人說過人定勝天,可是能勝天的人卻無法挽留時光的流逝。曾經繁華鼎盛,今日卻是滿目殘桓斷。然而,總有一些偉岸的柱廊,經曆過千年的風霜,依舊驕傲地站立著;艾菲斯就是有這麽一種力量,雖然頹破,雖然殘缺,卻能過濾焦躁,抹平感傷。




港口大街(HarbourStreet
     大劇場正對麵,是港口大街(HarbourStreet),以弗所當年最顯要的大街,大理石板下水管、汙水管裝置其中,50盞大理石街燈照亮這條可以直達港口的大街,光影讓人著迷地搖曳。體育館、海港浴室、商鋪分布兩旁。如今,兩千年轉瞬即逝,世間卻已經是滄海桑田,昔日的港口已經被群山取代,昔日的的宏偉也隻剩下斷壁殘垣,港口大街也不再通向港口。






港口大街旁的一塊空地裏擺放著許多古代的石館,這一座看其豪華程度一定是個大戶人家。

希臘式噴泉屋(Hellenistic Fountain House)
        它是一座地下噴泉,建於公元前3世紀,深2米,泉水來自Marnas 河。


聖母瑪利亞教堂(The Church of Mary)
      離開古城的主要大街,順著石子路走過一片荒草,還有一處靜靜守候的遺跡:聖母瑪利亞教堂,又稱作審議教堂(The Council Church)。艾菲斯曾經是初期基督教盛行之所,在小亞細亞的地中海沿岸"7啟教會"中,聖母瑪利亞教堂就是其中第一座教堂。此教堂曾受到千萬教徒的朝拜並一直使用至中世紀。                      





還有工人在勞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林間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山哥的評論: 是,應該在文章中加上一句。
林間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greekepic的評論:
Thank you。 I am glad that you like it.
greekepic 回複 悄悄話 Like your post very much! Thank you!
山哥 回複 悄悄話 中文聖經發行了數千萬冊的權威翻譯是“以弗所”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