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到教科書"現代漢語"下冊第245頁有關“比喻"的好例子。一個錢鈡書的"圍城"裏描寫蘇小姐臉紅的比喻,被此書作者認為很貼切:
"蘇小姐雙頰塗的淡胭脂下麵忽然暈出紅來,像紙上沁的油漬,頃刻布張到滿臉,靦腆得迷人。"
"現代漢語"的作者認為錢氏用變化著的比喻來比一個變化著的事物,很有創造性。的確是這樣。錢鈡書是我國近代的大學者,文壇怪傑,他有這樣新鮮、別出心裁的比喻是很自然的。但從美的覌點上看,則有些缺點。記得魯迅的某篇文章上寫到(大意)
"東京的中國留學生們拖著長辮子.....標致極了,油頭粉麵,滑倒蒼蠅......"
錢氏形容迷人的女性卻與這相反,變成油麵的"粉頭"了。我問了幾位女性,是否喜歡臉上的暈紅用紙上沁的油漬來形容,她們一致反對,因為粉臉像(或聯想到)紙上沁的油漬,不大雅覌。 魯迅的一雜文"夜頌”裏也寫到
"高跟鞋的摩登女郎......閣閣的走得很起勁,但鼻尖也閃煉著一點油汗......" 是帶諷刺的口氣的。
蘇小姐似乎是正麵人物,美貌的女子。用膩膩的油漬來形容她迷人的靦腆,恐怕未達到作者想要的效果。網友也許認為我有點吹毛求疵。這不過是遊戲筆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