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初的模糊認識
很早以前,對林徽因的認識多與徐誌摩有關。那張她和徐誌摩接待印度詩人泰戈爾的照片,還有徐誌摩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
年輕的時候,注意的都是戀愛感情方麵的事情,而多數接觸到的都是在通俗雜誌上的文章,一直就是一個年輕美麗的林徽因以及她有若幹男子追求愛戀,如徐誌摩以及後來他為了聽她演講而墜機身亡的故事。要不就是什麽太太沙龍,太太客廳的故事,一個思維敏捷,能言善辯的年輕美麗夫人形象。對她並沒有全麵了解,也不了解梁思成,也沒讀過她的什麽作品,亦不知道那太太客廳是除了顯示她很popular,還有什麽用處。隻是覺得她在那時代就可以接待泰戈爾,肯定不是隻是因為她的漂亮,至於為什麽她可以有這個機遇,也沒有興趣知道。泰戈爾的詩集倒是在大學寢室裏流傳過,確實相當清新宜人。一個留著那麽長胡須的長者,寫的詩比席慕容還心細動人。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
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麽可唱,隻歎息一聲,飛落在那裏。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富有哲理,層層深入,把一個單戀的人的無奈寫得太透徹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麵前,你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麵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愛到癡迷,卻不能說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愛你,
而是想你痛徹心肺,卻隻能深埋心底
。。。
直到有一天,讀到一篇她和梁思成兩人在中國北方做探測古建築,以及文章中她和丈夫在建築上下拍的照片,才發現,她原來不隻是一個傳說中的大眾情人,她還是個不怕苦不怕累不懼損害淑女形象的女俠,是個有民族氣節曆史使命的學者。不禁開始對她和丈夫的事情興趣大增。
(2)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白落梅的(http://m.niruoanhaobianshiqingtian.com/)
這個以女性視角寫的書,是我上次回國時買的,在回美國的飛機上讀完的。總的來說不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我。寫的也多是她和徐誌摩梁思成金嶽霖之間的情感愛情還有作者自己的大篇大篇的思緒。年輕時會喜歡,現在卻覺得書中太缺乏事實和史實,讀完後還是覺得對林徽因不能深入了解。
真正改變自己看法的是讀了梁再冰《我的媽媽林徽因》之後,覺得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出現在眼前,也澄清了很多世間對林徽因的一些事情的看法。
(3) 女兒眼中的媽媽
梁再冰《我的媽媽林徽因》
讀了文學城轉載的片段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506/14812/9406.html) 後,特別想讀更多的內容。 於是查到了google書架上這本書,連讀幾個晚上,把它讀完。從這裏,女兒的視角,推翻了過去對林徽因的認識。
比如她和徐誌摩的關係。
比如她家總是門庭若市,太太客廳,是怎麽回事。
(3.1) 女兒心中的母親。
在戰亂中,她和女兒在一起時,女兒對她的依戀,她給女兒讀詩,和女兒散步,還有女兒生病時她給予的細心的照顧,她給女兒的信,等等,讓人感到林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母親。有了孩子的女人顯得更完整。她和女兒的關係,讓女兒一輩子懷念。“她兼有醫生的觀察和判斷能力,護士的細心和母親的體貼“, “每到生病時,隻要媽媽在身邊就很安心,知道她會想盡一切方法減少我的痛苦”。估計當了媽媽的讀者都能會心一笑,理解這位媽媽所做的一切,我們不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生病的孩子嗎。而在每個不缺母愛的孩子眼中和心裏,自己的媽媽都會是那麽特殊,是最親愛的媽媽。所以以至於後來女兒在紀念母親的清華晚會上,一提到母親,女兒就哽咽起來,為母親所受到的痛苦,還有母親的早逝。
還有一節說他們到長沙時,父母開始必須自己應對生活的茶米油鹽和孩子。但女兒說,他們“立即開始學習幹家務,並且頗以此為樂事和趣事”。“這一點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隻深”。這個說明他們夫妻關係非常協調,麵對瑣碎的現實生活,兩人的積極樂觀的態度肯定會給孩子帶來了非常正麵的影響。
(3.2) 她經受的病痛,逃亡。
他們夫妻兩人,在戰亂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低搬遷逃亡,林染上肺病,帶著孩子和家屬,不忘整理材料。時代的不幸,他們過的並不是風花雪月的兒女情長的日子,而是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責任感和使命精神。可惜這對夫妻,由於戰亂,壞了身體,一個要鐵架子穿在背心裏,一個是長期肺結核肺病纏身,沒有條件積極治療,以至於痛苦下半生,早早離開苦難的世界。
(3.3) 林徽因是一個愛國女俠,真切的愛國主義者。
在日本侵華時,她給女兒的信這樣說:絕不當亡國奴,寧願去死。“但是如果日本人要來占領北平,我們都願意打仗”。”你知道你媽媽同爹爹。。,都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讀了這些,一下子對林徽因的民族氣節難以忘懷。雖然沒有像曆史上的秋瑾女俠那樣投身革命,但她用自己的才華,勤奮,和堅持以及和丈夫同甘共苦,誌同道合,兢兢業業地為苦難的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3.4)太太客廳還是文化俱樂部?
她熱心助人,“常常能為別人設想”。兄弟姐妹中,她是老大,責任感很強,家中客人不斷,不僅是家人親戚,還有各類朋友和旁邊各清華北大能名校的教授。女兒評論說,“媽媽和爹爹朋友很多”。常常到“北總布胡同三號”做客,喝茶聊天。“時局”是大家最關心的主題。這個就是所謂的“太太客廳“。(後來有金嶽霖說其實是他的客廳,他們住在隔壁。)所說的是一種氛圍,在過去的中國,隻能說明他們人緣好,好客,樂於和趣味相投的朋友交流往來。雖然裏麵當然避免不了誰對誰有好感之類,那是人之常情。至於引起知名鄰居的羨慕嫉妒和不解,可能也是難免的,那些諷刺挖苦的文字,不看也罷。
剛看到一篇餘英時的文章,http://www.rfa.org/mandarin/pinglun/yuyingshi/l-03012012160821.html,講述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北總布胡同24號被拆。(女兒說是三號,現在是24號)。“不談這兩個人在建築上的地位,就談作為一個文化中心來講,這是當時北京30年代,文人、學者、作家都集中在他那裏談話的地方。所以是一個文化中心,等於是法國大革命前夕所謂的俱樂部一樣的東西,這裏麵是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一個中心,所以就從這一點講,無論如何也應該保留的。”
(3.5)古老的北京何處存?
最為可惜的是北京古城牆不在,已經變成現代化城市,古都感覺蕩然無存,否則北京人該會多麽自豪啊!記得十幾歲時在南京遊玩(中華門?)時看到過南京古城牆(明朝建都南京時的城牆),氣勢磅礴。依稀記得當時同遊的朋友指著一些形狀奇怪的藏兵洞說什麽“朱鴻章”時期,“深挖洞廣積糧”什麽的。高大的城門城牆真是很有拒人千裏之外的感覺。本來北京的城牆如果不拆掉,可以是世界上保存最長的城牆,現在據說南京的是世界上保存最長的古城牆。
當初梁和林對城牆和牌樓拆除,不畏強勢,拚命和當時的北京市長彭真和副市長吳晗抗爭。可是當時的政府根本不懂得世界遺產的重要性,忙著破舊迎新,他們的觀點無處可以生存,兩人都痛哭不止。
林徽因絕望地問道:“為什麽經曆了幾百年的戰亂和滄桑,在解放前夕還能從炮口下搶救出來的古城,反而在新中國的和平建設中要被毀棄呢?為什麽我們在博物館的的玻璃櫥裏精心保存幾塊殘磚碎瓦,同時卻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建築拆得片瓦不留呢?”
梁思成痛苦說,“拆掉一座城樓,就像割掉我的一塊肉;扒掉一段城牆,就像剝掉我的一層皮!”,”五十年後,你們會後悔的“。
林也因此逐漸失去了前進的精氣神,最終逝去。她的女兒認為,她的早逝,卻保全了她的個性沒被那可怕的大時代彎曲,亦算是一個幸事。
兩年前去大同,古城重建,城牆工程巨大啊,我不是建築構建專家,不好評論,隻記得夏天在城牆上寬寬的走道上特別涼快。雖然重建,貌似宏偉,但太新了缺少曆史的滄桑感。真應了林徽因當時說的,“你們拆掉的是800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們後悔了,想再蓋,也隻能蓋個假古董了!”。大同花費巨資重建的城牆,就是假古董的感覺。
剛看到一則新聞,說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四套機構將於今年十月一日遷到東部郊區通縣辦公。如果當時采納梁的建議保護北京全城,在西部郊區辦公,那麽北京就會是一個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曆史建築博物館,就不會出現現在這樣難以解決的惡劣的環境交通人口問題。
(4) 電視記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
八集電視記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http://jishi.cntv.cn/program/lianglin/souye/)看的讓人放不下。《父親》《天書》《佛光》《流亡》《慘勝》《榮耀》《選擇》《古城》。這個記錄片真是感人。
具體的大家去看就會收益很多。有時間可以多看幾遍。印象最深的有:其父梁啟超的諄諄教導;兩口子對中國竟然沒有自己的建築曆史而感到曆史的緊迫感使命感,以及中國竟然沒有日本所發現的古建築時代久遠而難以承受,而去找遍中國北部,希望打破這個恥辱;林徽因的英語水平真不錯,她和費正清夫妻的一輩子友誼。
這是一對誌同道合的革命夫妻,可惜這對夫妻,由於戰亂,壞了身體,一個要鐵架子穿在背心裏,一個是長期肺結核肺病纏身,沒有條件積極治療,以至於痛苦下半生,早早離開苦難的世界。
除去林徽因年少或年輕時的愛情故事被幾代人津津樂道外,現在我這個年齡看到的是他們倆個一起帶著鋪蓋,爬高爬低,測量繪畫,探索發現,苦中取樂,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事業,為了在中國找到應該在中國找到的唐遼建築。(原來大同的華嚴寺,應縣木塔還根這兩位大師這個故事牽連啊。)
(5) 兒子眼中的母親
有人誤解說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寫徐誌摩的,其實是她寫給剛生下不久的可愛的兒子梁從誡的。相信很多母親看著可愛的兒子都有同感,而不得不佩服林徽因的才氣。讀這首詩,仿佛聽到兒子的響亮的笑聲,“笑響點亮了四月風”。寒冬過後,春天萬物複蘇,給作者無限歡欣。
有個故事說老年癡呆的梁從誡,聽到來訪者讀這首詩後,一反癡呆狀態,指著媽媽的畫像,說是媽媽寫給他的。
我說你是人間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月風;
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帶著,
你是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水光中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的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書中說,“這裡我想特別指出,母親在建築和美術方麵治學態度是十分嚴謹的,對工作的要求也十分細緻嚴格,而絕沒有那種大而化之的「顧問」作風。 ”
“母親的一生中,有過一些神采飛揚的時刻,但總的說來,艱辛卻多於順利。她那過人的才華施展的機會十分短暫,從而使她的成就與能力似不相稱.”
梁從誡所做的環保工作,也是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保護自然,保護這個時代不斷被破壞的世界,和他的父母有同樣的悲劇性。
(6) 丈夫心中的林徽因
她被認為是文藝複興類的人物。文藝複興,大家都知道達芬奇,一個畫家發明家等多方麵的全才。
留美時,她影響了他的專業選擇,建築。 梁思成自己說:“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麽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融合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歡繪畫,所以也選擇了建築專業。”
(7)新中國時代的林徽因
林徽因值得我們女性敬佩的其中一點是,她作為一個女性,選擇了那時隻有男生才可以從事的專業,而且證明了她可以和先生一樣做出非凡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她躺在病床上鞠躬盡瘁地協助丈夫設立清華建築係。後來她被聘請為清華大學建築係一級教授,從純學術開始擴展到更大的圈子。由於她興趣廣泛,工作熱情極高,她還參與設計國徽,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保護景泰藍工藝等的重要工作。他們的工作精神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啊。
1955年上半年,兩人病重在同一個醫院,51歲的林徽因離開了人間。
林是害人精,
- 徐是她害死的,
- 她和金上過床,每當金快要結婚她就放一下電, 金受她迷惑一生未娶。
- 梁是最難受的,自從知道她和金上床的事情後,就嫌她髒,不於她行夫妻之禮。
- 梁在林死後不到一年就續了,後來過得還不錯,好人有好胞。
- 林與一幫文痞子,大搞“太太的客廳”,包括她的粗戀-徐,打情罵俏。
- 徐死後,林把一塊鐵皮掛在臥室床頭,日夜都對著。。。來刺激梁。
她已經嫁給了梁,居然還搞這麽多東西。
綠茶婊。。。普遍的有以下幾點:
- 裏表不一,自戀
- 特別會演,特別是在異性麵前
- 心裏淫蕩,表麵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