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

點點滴滴,我的生活,我的隨筆
正文

[節日一角] 家鄉小菜,小時候的感覺 (1): 綠綠菜

(2015-12-21 13:58:23) 下一個

【家鄉菜,好喜歡這個主題。寫個係列吧】

 
第一次想起來做家鄉菜是若幹年前,記不清是多少年了,那時突然就特別想吃家裏每年都醃的綠綠菜(家鄉口音念“錄魯菜”)。這道菜每年冬天前醃上,過冬天過年時就經常拿出來佐飯吃。
 
小時候,冬天菜少,母親就會夏天開始做醬豆子(學名“豆豉”),有時會放個西瓜進去,還有西瓜皮,曬一個夏天,西瓜會自然地給偏鹹的豆豉增加一些甜味。然後是,母親還喜歡醃胡蘿卜做主料的綠綠菜和辣菜(學名“雪裏蕻”),以及醃製白蘿卜幹,蒜苔等。別的醃菜不提,家裏人人幾乎都愛吃澆上芝麻香油的綠綠菜。我小時候還愛吃辣椒炒醬豆子,不喜歡蘿卜幹,而姐姐喜歡吃雞蛋炒辣菜,我總覺得辣菜醃的太鹹了,不好吃,隻挑裏麵的雞蛋吃(有點挑食哦)。
 
說起綠綠菜,穿插一個回憶。記得在若幹年前大學畢業留校南京的叔叔,由於文革的關係,我家成分不好,基本上沒見過他回老家(劃分界限吧,那個時代就不多談了)。後來八七年他帶著兒子回老家了,那時我父親正好慶六十六歲大壽。我還在讀高中,沒想到大城市回來的叔叔也很喜歡吃家鄉的綠綠菜。後來也了解到,雖然南京那時是大城市,到冬天,可是還不如我們那個小地方新鮮蔬菜多 (頓時開始“鄙視”大城市,哈哈)。過去的大城市吃菜真是可憐啊,記得北方的另一個大城市,到冬天那菠菜,葉子蔫兒吧嘰的,那個貴啊,太稀罕了。九十年代初及之前都可以叫舊社會,不堪回首啊(好酸啊)。不像現在,什麽地方的菜都可以買到了。後來我高考結束後暑假到南京去遊玩,還在他家吃到改良的綠綠菜版本,也挺好吃的。
 
到了美國後,最早也不會做菜,咱們在國內那時都是吃食堂的學生啊,從南方的一個高校吃到北方的另一個高校的。但是在美國工作後,郊區公司的食堂實在不好吃。有一年冬天,俺就突然就想起綠綠菜了。雖然沒親自做過,但是兩隻眼睛看到過啊,所以就鬥膽開始了第一次做家鄉菜的實驗。
 
買了胡蘿卜若幹,很多蔥,很多蒜。準備上一個大盆,以及鹽,醋,紹興酒。
 
準備:
胡蘿卜斜刀切片,
蔥斜刀切片,
蒜切薄片。
 
放盆裏:
鋪上一層胡蘿卜,
再鋪上一層蔥蒜,
再鋪上一層胡蘿卜,
再鋪蔥蒜。
層層鋪好後,
撒鹽,
倒醋,
和黃酒(後回國谘詢,不用放酒),
用筷子充分攪拌。
 
放壇子裏:
放到玻璃容器或陶瓷壇子裏,
密閉在冰箱裏保存起來。
 
成了,很簡單是不是?!來個壇子照:
 
 
大概幾個星期後就可以吃了。吃得早可能會太辣,蒜的辣味。家鄉有句話說,蒜辣心,就是心髒會覺得辣,和辣椒的辣感覺不同。在家鄉,要等到蒜變綠了,才算醃好了,故美其名曰,綠綠菜。後來在美國,看到人們臘八開始醋醃蒜,也是等到蒜變綠才算醃好。所以變綠是蒜和醋待在一起時間足夠長的原因吧。
 
醃好開吃。用幹淨的筷子撥出想吃的量,放到盤子裏,再澆上香油,均勻攪拌後即可當小菜佐稀粥,饅頭,麵條,餃子,等等了。
 
這是個色香味俱全的小菜。
 
色:鮮綠的蔥葉,白嫩的蔥白,橙黃的胡蘿卜,白裏泛綠的蒜片,看著賞心悅目。
 
香:空氣裏會彌漫著蒜香和芝麻油的香味,刺激著我的味覺神經,我寫著寫著,口水就開始想流出來了。
 
味:蔥和蒜,香香的,微微辣。胡蘿卜鹹中有自己的甜味以及醋香加蔥蒜香,味道豐富,特別開胃,配什麽主食都可以幫著多吃些。不知不覺,吃著吃著就吃撐了。有時吃完還不過癮,再打開壇子,再撥出一盤加香油繼續吃。
 
後來孩子出生後家裏請了保姆,就讓保姆幫做這個醃菜。先後幾個保姆吃完後,都回家自己醃給自己家裏人吃,把這個家鄉菜發揚光大了。
 
後麵接著寫:
 
2: 辣疙瘩菜
 
 
3: 香椿炒雞蛋,野蔥炒雞蛋
 
 
4: 芝麻鹽
 
5: 辣椒炒醬豆,
 
 
6: 更多 -
 
鬆花鵪鶉蛋(變蛋)
 
 
貢菜:

再來兩個有文化氣息的菜:

啟功的手跡碗(裏麵湯也很棒)

取材老子的陰陽之道: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