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都可能很大。這兒不是學術論文,隻是個人的一點感受。小時候寫東西喜歡引經據典,列舉名人事例,長篇大論,洋洋灑灑,好不痛快。現在的我,喜歡自說自話,說些親身的經曆,白描自己的觀點了。
(1)言語的影響
有人說,女孩子比男孩子對聲音敏感。確實如此,父母親所說的話,有時即使無心,對子女,尤其是女兒,的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
比如說, 現在九十多歲的老母,由於時代的限製,沒能到學堂讀書。她雖然沒有受過正式教育,但可以說出一個接一個的俗語。她的俗語,對我影響至深。比如說,她特別愛說,"人比人,氣死人"。在她說這個話的許多場合,都會讓我立即對有些人或事的不足立即看開釋懷。並且很久以來,我從來不喜歡拿自 己不足的地方,自己沒有的東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或富有的地方去比。所以,我的青少年時代和學校裏和周圍的同伴們在一起時是沒心眼的,快活的,自信的,透明的, 和篤定的。那時沒有漂亮衣服穿,幸好學校教育我們,不要愛慕虛榮,所以父親給我的零花錢我多數都在逛書攤時買了《遼寧青年》,《中學生數理化》,《讀者文摘》,《中學生》,《中學生之友》,《故事會》之類的雜誌上,一期都沒錯過。讀了這麽多雜誌,知道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那時候媒體太少,知識就是力量,不像現在信息爆炸,“知識越多越反動”。其實現在來看,我那時隻有很少的幾件衣服,但我沒有去捉摸著怎樣穿的更美,但我是很快樂的,朋友也都喜歡我。
母親又說,"人要實,火要虛"。所以,我一直是誠實的,對說假話的行為深惡痛絕。記得父親在我小時候給我講小孩和狼的故事。說一個小孩在山上放羊。他有點無聊,於是就玩起惡作劇來。他於是大喊,“狼來了,狼來了”。周圍的鄉親趕緊放下手中的活,拿起棍棒,鋤頭等來打狼。來了以後,小孩得意的說,沒有狼,逗你們玩的。鄉親們悻悻地回去了。過了一會兒,小孩子又憋不住又大喊,“狼來了狼來了,狼真的來了”。鄉親們雖然上了一次當,但還是怕萬一狼來了把孩子吃了,就又趕緊放下手中的活,拿起棍棒,鋤頭等來打狼。可想而知,他們氣憤地回去了。又過了一會,真的來了一隻狼,這孩子趕緊拚命的大喊,狼來了,狼真的來了。可是,沒有人再相信他了。後來就不多說了。於是我幼小的心靈體會到,不要騙人,騙一次容易,沒有人是傻子。現在國內有些人做生意無誠信,打一槍就跑,擾亂市場,一隻老鼠壞一鍋湯。
子不教,父之過。當然,子不教,母親也有過錯。我們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在他們還喜歡我們聲音的時候,多多與他們在一起,言傳身教。不怕“好為人師”。孩子會歡歡喜喜地接受我們的教導而不反感。當我們滿懷著愛心,用溫柔甜美的聲音給孩子講道理或講故事時,孩子們睜著他們純真的眼睛,我們的聲音就像細雨一樣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多麽美好的時光。
(2)行動的影響
小時候,父親喜歡幫周圍人過年時寫春聯,自己買筆墨,周圍人拿來紅紙就行了。父親樂此不彼。我喜歡父親的字,瀟灑,有力,富於美感。他總是先把紅紙疊好,再裁好,長的,方的,長的,短的,寫好後擺開晾幹,等人們來取,從來不要報酬。我的二叔也給周圍人寫對聯,自己也畫畫,鬆樹,老虎,山水。可是不知怎樣,小時候就覺得父親的字比二叔的字好看,二叔寫的有點隸書的樣子,父親是楷書或行書。
我小時候也寫過字,記得特別喜歡歐陽詢的字帖。可是我從來沒有臨過帖。隻是看著照著寫。記得父親曾經在我寫的一張紙上畫過幾個小圈,表示那幾個字寫得好一些。父親有時拿火紙或報紙寫一些字,讓我照著寫。我總是寫著寫著就開始虎頭蛇尾,越寫越沒耐心,越寫越快越不好看。父親在一旁委婉地批評了我一句。我當時沒有太在意。現在我做事比較認真了,反而會精益求精了。
做針灸醫生的父親樂於助人,治病救人,為人大方慷慨。我也喜歡幫助人。在幫助別人時,自己也能增加興趣,提高自己,何樂而不為。
母親是個特別感恩的人。她一輩子對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從來沒聽她抱怨,都是誇獎他們對她好。對姨姨舅舅,總是告訴我們是他們救了我們一家子的命。所以我們也知道報恩。母親已經九十多歲了,也有些糊塗了,但她在誰家都盡量為兒女著想。她可以這樣長壽,和她的心態關係很大。孩子對她哪怕隻有一分好,她都會在別的兒女前麵誇有十分好。
(3)基因作用
當然,每個人又都是父母的基因組合。
小時候,父親經常不在身邊和我們玩,不像現在在美國,我們天天很多時間花在孩子上。那時多是男主外,女主內,我們多是母親陪伴。父親雖然優點不少,可回到家喜歡求全責備,總是對母親做的飯菜或家裏其他事意見很多,母親說他是“嘟嚕嘴子(俗語,就是囉嗦,事兒多)”,“橫的豎的都是他有理”。
由於父親對母親不滿和嫌棄,我們同情母親,所以,似乎父親的很多特點被母親以某種語氣敘說後就成了我們憎恨的缺點。比如父親喜歡玩麻將,有時連天加夜地在別人家玩。還有時邀人到自家打,要母親給做好吃的伺候,還好煙好酒好茶。母親很反感,跟我們說他又輸了多少多少錢,或別人告訴她他又輸多少錢。於是我們幾個小一點的兒女就跟著生氣,但誰也不敢多管多說。三哥年輕時不吸煙不打牌,父親的惡習一個不沾,可見憎恨之極。我成年後,父親給我的說法是打牌隻是娛樂,有輸有贏,輸的隻是小錢。後來有趣而又諷刺的是,父親去世後,一到春節,姐姐回娘家,都會和哥哥們和侄子們徹夜玩錢玩麻將,不亦樂乎,似乎再也沒有人對父親的打麻將不理解了。
由於父親總是嫌棄母親,抱怨母親,而我們對每天在身邊一直為我們操勞的母親特別同情,所以,小時候,我從不埋怨,什麽都可以湊乎,不想讓母親難過,隻要太平就好。後來,還想方設法討母親歡喜,隻要她不喜歡的就不做,討她歡喜的而別的子女不願意做的事情或行為方式我肯定會多做。我們小時候,母親給我們講故事,後來中學時,我給她講《故事會》裏的故事,她就特別高興。而且記得自己做事總是為別人著想,站在別人的角度,仔細聆聽別人的問題,替她們想方法出主意。所以我在大學裏幾個朋友都願意跟我倒豆子。
但到了這個年齡,父親的一些特點卻開始在自己身上現形和彰顯。還有就是到了美國,個性得到張揚,也沒有了國內的環境和人情世故,才發現自己是個矛盾體。有時湊乎就行,就像母親,有時又想追求完美,就像父親。一會覺得人不必住大房子,一會兒又覺得,應該住的好一些。一會兒覺得應該隨遇而安,適應環境,一會兒又覺得應該有更大魄力,來改變環境,更上一層樓。有時候息事寧人,有時又忍不住叨嘮抱怨。
父親雖然對母親求全責備,但他自己確實在很多方麵做得比周圍的一般人好,在外麵人緣也很好,感到遺憾的是,我們沒有太多機會受到父親優點的熏陶,因為他喜歡在外麵,又因為一回家後就又總是抱怨母親的這這那那,我們都躲著他,所以孩子們很少和他互動。如果他在我們小時候能帶著我們領教在外麵為人處世的智慧,也許我們就會有更大的出息。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是簡單的東西。開始時,可能主要受和自己在一起時間最多的一方影響,抑或受最愛自己的一方影響多些。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像自己多一些,那就多跟他們在一起,這樣就不會遺憾。有的父母,在外打拚,掙了很多錢,提供了及其優厚的物質條件,但卻非常遺憾地對別人說,這孩子一點都不像自己上進。到底為什麽,父母應該花點時間想一想。
但是基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視。父母中的一方即使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多,說不定什麽時候也不知不覺地遺傳因素開始在孩子身上起作用。我們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對父母重新評價,然後就慢慢的塑造出一個不容易改變的自己來了。到了這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原諒那個經常不在身邊的父母中的一方,沒辦法,發現自己也很難克服一些曾被自己不喜歡的某些毛病。